第13章 聖賢物(上)
原來,如今酒老是和丐王打賭,偏要在這深山老林裏找那肉靈芝,誰先找到誰就可以讓對方請他喝一壇瓊林宴。
正是如此緣故,自己方得現於此山之中。
何為肉靈芝?
這肉靈芝可是稀罕之物,這千年靈芝長成之後,自然形成芝馬形態。
在經千年之久,背上隆起一物,如人似猴十分靈敏;若再經四百年,它便會自然脫落於根部,四下奔竄而逃走,遇金則枯,遇木則附,遇水則化,遇火則焦,遇土則入。
而它的最佳采摘時間就在這四百年間裏,隻需用那紅線輕輕一勒便掉了下來,接他之時也需用那絲綢之物方可。
這靈芝千年已是罕見,若二千年儼成一寶,若是那肉靈芝必定是奪天地之造化,偷日月之耀光,聚百草之靈慧的寶物。
青明聽罷嘖嘖稱奇,又問道:它長得是啥樣啊?
說不定我們這一路上或許會能看見?
那是!那是!
我來之前老早托人打聽過這太行深處有千年靈芝的蹤跡。
這肉靈芝顏色暗紫棕紅色,樣子就像是世俗裏的馬上封侯的紫檀把件一樣。
有傳言,這世上的馬上封侯把件就是按照肉靈芝的模樣雕塑的。
原來如此。
青明點點頭,與酒狂徒繼續在山中尋找那肉靈芝。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著天,聊著聊著又聊到酒上去了。
小子,你可知道這酒是何物?
青明聽到他有此一問,想必是在考自己的見識,所幸的是自己在藏書樓裏讀書已破十萬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大多都是從這書本上得來的。
所以,當酒老問起這等具體的生活事務時,青明那叫一個門清兒。
青明韻韻嗓子說道:自古以來,國人的先祖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晉書》中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飲食。”
軒轅,國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顆星。
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則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而用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現,最早見於《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曆史。
二十八宿的廉潔,始於殷代而確立於周代,是古代天文學的最為偉大發現之一。
在當時天文學極其簡陋的情況下,能在浩焱的星海之中觀察到這幾顆並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給予命名並留下關於酒旗星的種種記載與傳說,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大體上,古酒約分兩種:
一為果實穀類釀成之色酒,二為蒸餾酒。
有色酒起源於古代,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
《世本八種》其榮謂:“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秣酒。”
儀狄、少康皆夏朝人,即夏代始有酒。
餘以為此種酒,恐是果實花木為之,非穀類之酒。
穀類之酒應起於農業興盛之後。
陸祚蕃著《粵西偶記》關於果實花木之酒,有如下記載:平樂等府深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猿酒。
若此記載真有其事,則先民於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
穀類釀成之酒,應始於殷。
殷代農業生產盛,已為多數學者公認。
農產物既盛,用之作酒,勢所必然。
而殷人以酗酒亡國,史書所載,斑斑可以考證。
若說那猿猴造酒一說,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彩的記載。
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於深山野林中,出沒無常,很難捉到,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猿猴“嗜酒”。
於是,人們便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上香甜濃鬱的美酒。
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連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嚐。
時間一久,終因經受不住美酒的誘惑,而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曆史的典籍中都有記載。
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瓊州多猿.……嚐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酒以稻米與百花所造,一百六軋有五六升許味最辣而極難得。”的記載;一本筆記小說中也道:“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
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百。
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
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
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此酒是一種由發酵所得的食品,是由一咱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生的。
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
山林中野生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物。
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水果於“石窪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酵。
在石窪中將一種被後人稱為“酒”的液體析出,因此,猿猴在不自覺中“造”出酒來,是合乎邏輯與情理的。
還有一說為儀狄造酒說,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哉”、“始作酒醪”的記載。
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撥,杜康作秣酒”。
由字麵看,是講他們在作不同的酒。
“撥”,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加工而成的“酪糟兒”。
性溫軟,其味甜,多座於南江一帶。
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醒糟兒。
醋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麵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
“林”,高粱的別稱。
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
由此看來,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創始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
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起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
儀狄是什麽時代的人呢?
比起杜康來,古籍中關於儀狄的記載比較一致。
認為他是上古夏禹時代的人。
那麽,儀狄是不是釀酒的“始祖”呢?此說自古看法就不是一致,甚至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
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並不確切。
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難的事,單憑一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技法。
說到這裏,青明頓了頓潤了潤嗓子。
再看那酒老十分識趣的遞上那隻大紅葫蘆,青明也不與他客氣。
端起架子,掰開酒塞呷了一口,繼續說道:開始的時候,古人認為質量較高,有利於延年益壽。
那酒的種類各式各樣,主要有黃酒、葡萄酒、桂花酒、菊花酒、椒酒等,後來才發展到白酒及以白酒為原料的各種藥酒。
更有甚者,發展到了雙蒸,九曬之法。
發酵而成的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酒之一。
自古至今一直被視其為即養生又健身的“仙酒”、“珍漿”、“仙家釀”等等,深受人們喜愛。
這也是紹興等黃酒從春國至今一直盛行不衰,甚至成為宮廷和宴用酒的重要原因。
我想那瓊林宴,多半是以紹興黃酒為基勾兌而成或者是複釀而成。
果酒也是古人喜愛的一種養生酒。
文帝曾經盛讚它“甘於曲蘖,善醉而易醒。
道之固以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
太宗不僅十分喜愛飲用,而且還親見督造。
他曾親自寫詩稱讚他釀製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新修本草》已將葡萄列為補酒,認為它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的功效。
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稱它有“益氣調中,耐饑強誌”的作用。
高濂生在《運生八箋》中也將它列為“養生酒”。
而桂花酒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為古人所飲用。
若“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這種祭把儀式上所用的桂酒,就是用桂花釀製的桂花酒,古代也叫桂醣、桂花醋、桂漿等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製的酒能“飲之嘉幹歲”。
《四民月今》裁,上代桂花酒是人們敬神祭祖的佳品,祭裏完畢,晚輩向長輩敬此酒,長輩們飲此酒後便會長壽。
除此而外,桂花酒還是人們宴賓待客的上品。
《漢書.禮樂誌》說:“尊桂酒,賓八鄉。”
不少封建帝王還將桂花酒作為禮品賞賜給大臣。
曆代文人士大夫對桂花酒也讚不絕口,有“線惠不香饒桂酒,紅櫻無色浪花細”的詩句來讚美桂花酒,可見古人對桂花酒的珍愛。
另有一說這菊花酒,早在春國時期,古人己了解丁菊花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文帝則認為菊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
同時也認為菊花的花、葉、根、責“皆長生藥也”。
上代,人們已用藥花開始來釀酒。
《西京雜記》裁:“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古人認為菊花是經霜不凋之花,所以菊花酒可以抗衰老。
《本草》等醫書說菊花有去風、明目、平肝、清熱等功效,對老年人的聽見、視覺尤其有益,所以古代菊花酒倍受青睞,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所以,老人家你也當注意多喝一點菊花酒。
嗬嗬!嗬……!
青明見他聽得如此入迷,便出言調侃了他一句。
這老頭端的實誠,也不計較這小子的玩笑,自顧自的呷起了那萬年石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