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空間壓縮理論研究(求推薦票,求推薦票)
當然,僅僅憑借原來的這套設備是不行的,莊文又對這套設備進行了升級,增加了一些東西,去掉了一些東西,優化了一些東西。
其實更好的實驗設備需要機械脈術模型的支持,不過那就意味著這個實驗目前其他人無法重複,那就是沒有意義的。
隻有其他人也可以完成這個實驗,這個實驗所證明的東西才具有普遍意義。
做實驗之前,莊文再次把實驗過程中需要顧筱憐注意的地方強調了一遍,而後兩人便開始啟動機器,進行實驗。
這項實驗的關鍵不是要這個現象,而是要精準地記錄粒子消失到再次出現的這段時間。
這個時間很短,記錄它需要的鍾表自然也不是普通的表。
一個脈原子鍾。
脈原子鍾,全稱是“脈能粒子衝擊震蕩原子鍾”,它的原理是根據在特定的能量場的刺激下,一個脈能粒子掙脫脈原子的束縛後產生的衝擊震蕩的頻率,來獲得節拍。
一個脈原子鍾的精度可以達到每三十億年才誤差一秒。
這樣的一台儀器不便宜,售價達到了三百萬脈。
對此莊文沒有絲毫的猶豫。
這東西之後很多的研究都需要,精密的計時是一個很必要的條件。
“最後確認實驗環境。”莊文說道。
顧筱憐立刻拿著一個本子,一項項對照著說道“一號機器運行正常,啟動中……光環境正常……真空環境正常……所有實驗環境條件查驗完畢,正常,可以實驗。”
莊文繼續道“好,實驗正式開始,開啟錄像,開始實驗,啟動機器……”
莊文一邊說著,一邊查看每個設備的運行狀況。
這個實驗實際上做起來時間很短,關鍵是前期的實驗條件的準備以及試驗後對實驗結果的拾取和分析。
而且,實驗一次的時間短,並不代表整個實驗完成就時間短。
為了獲取最有效的數據,這個實驗莊文至少要進行一千次以上,每一次,都要等設備和環境恢複。
所以,這一項實驗,重複的檢查和數據整理,兩個人就忙活了半個月。
這種日子很枯燥,莊文可是要讓顧筱憐體會到科研的樂趣的,於是很是熱情地在實驗的過程之中把自己的理論講給她。
莊文自己說得很高興。
嗯,顧筱憐也是聽得很認真。
但是好像並沒有莊文想象之中的,對科學的熱愛。
她好像一天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在晚上。
兩個人貼身肉搏的時候。
盡管她總是,一直都是輸掉的那個。
她卻是還很興奮。
這讓莊文有點泄氣,難道空間壓縮理論不香嗎,為什麽她的興奮點在這上麵?
女孩子家家的,做個文文靜靜的學者不好嗎?
都被拓跋玖玖那個瘋丫頭給帶壞了。
第一個實驗完成了,關於第一個實驗的論文莊文也寫好了,並且在一月二十八號這天發到了《發現科學》的投稿郵箱裏。
二月四號,他的論文出現在了新一期的《發現科學》上。
對於莊文的論文,不說學界,就是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都是很有關注度的。
這個世界,一般情況下,所有的經過審核的三級以及三級以上的論文,在期刊出版一周之後,就會同步到“帝國論文在線”上。
在這個網站上,學者可以下載各種文獻。
現在莊文的每篇論文,下載量都超過了一千萬!
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畢竟他的論文沒多少人可以看懂,那都是高級知識,沒有研究生學曆看起來還是很費勁的,一般的大學生絕對是看不懂的。
所以,對於一般人而言,下載是沒有用的。
能夠達到整個下載量,這證明了莊文的學術在學術界的地位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
至少,應該有著專家學者非常的認同。
莊文圍脖上的粉絲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其中不少人都是研究生。
甚至有一些人,專門就是研究莊文提出的東西。
當他的論文出現,立刻就有人發到網上,展開了討論。
論文的名字很短,叫做【空間壓縮理論研究】。
【摘要詳細闡述了對於空間可壓縮理論的研究。指出了可能存在的虛粒子的能量單位,實驗測定了一定能量壓力下,一定單位虛粒子受到壓縮之後的壓縮特性。】
莊文的這篇論文,是利用之前在粒子對撞研究所發現的泯滅現象的規律,結合這次實驗的測量分析結果,而後寫出來的。
當初在研究所研究的粒子泯滅現象規律,是指兩個粒子對撞泯滅之後,它所溢出的能量的規律。
以一個脈能粒子為單位,溢出的能量大概是單位,也就是說,按照莊文的粒子猜測理論,那種可能的存在的新型粒子,它的能量單位是。
而在這篇論文之中,莊文假設一個脈能粒子受到衝擊之後,在沒有消失的情況下,穿越一定空間距離所需要的時間。
如此,再計算出脈能粒子消失再出現的時間,就可以獲得壓縮空間之後所減少的時間,進而可以得到一個比值以及一個公式。
實際上,僅僅其中的很多東西還隻是一種猜想,就算是有實驗數據,也隻是一種猜測。
其中所有理論正確的基礎是真的存在一種新的空間粒子。
一旦這種粒子被發現,這套空間壓縮理論就可以作為一套成熟的理論被使用。
可以說,莊文提出了一個猜想。
也因為如此,在這篇論文出現不久,其中的種種,就被群眾命名為了“莊文猜想”。
一些莊文的粉絲,研究生或者教授級別的粉絲,開始嚐試著去證明這個猜想。
不過很顯然,他們毫無進展。
想要證明這個,必須要實實在在地發現新粒子才可以。
網上風起雲湧,學術界也因為這篇論文產生了一些波瀾,但是作為事件發起者的莊文卻是對此並沒有太多的關注。
他的時間很寶貴,可不會浪費在對別人的意見的評判上。
論文上傳之後,他就緊接著開始了第二個實驗。
如果說第一個實驗是為了給新粒子的發現做一個鋪墊,那麽第二個實驗則是為了給機械脈術模型理論的發表提供一個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