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無明 第二十一章 流月鎮三俠
傳言古時世間本無仙,天下蒼生同源同脈,飛鳥魚蟲人獸抱一為守,苟活一世,終化黃土逝去。
天道開恩,將天衍之物降於世。
天衍之物本是天地元氣的五行靈源,內藏天機。
芸芸眾生,便有得到靈源之人,窺得天機,得長生術。攝生養靈,長生久視之道,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肩。
故所謂:“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
此所謂以道為天。
上古神宗有通曉大造化的神人借天衍靈源編纂了天衍錄。天衍錄中記載了大神威,可主宰陰陽,掌控生死。
侵欲無厭,規求無度。
在古人眼中,與操控陰陽,不畏生死相比,長生又能算得了什麽?
修習長生術者聽聞世間有此神物,貪念皆起,爭奪天衍寶物。
遂,天下大亂。
有聖人以道入世,將長生之術轉化為帝王宮學,以宮學而平天下,此後便有帝王俗家之分。
神宗受帝王打壓,隱入山海,再不問世。
此所謂以帝為天。
宮學末年,帝王宮學衰敗,天下因天衍寶物再次大亂,道世兩喪。
古籍有雲:“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當今之世,僅免刑焉。”
宮學崩壞,聖人羽化,道法流入俗世。
道裂為百,百家爭鳴,卻也導致私學泛濫,異端盡出。
由此,帝王之術分化為神仙術,怪象叢生。
有得神仙術者,從中悟出成仙功法,修禪問道,成宗立派。
有悟出天機、扶龍術者,預決凶吉,經世濟國。
後世有雲:“以明天人之道,知後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別立緯及讖,以遺來世。此所謂以人為天,乃當今世之道法。”
成仙問神之途的修為境界本源於長生術,如今雖然神仙術雜而多,從古至今境界卻從未有變動。
古籍記載:
凡體有七竅,以食、聽、現、息分為二眼、二耳、鼻二、口。
又有三魂七魄,三魂曰:胎光、爽靈、幽精。
七魄曰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
而修仙一途,本是煉體鍛心一事,練氣士心中皆有七殼,由得當決以通,斯可矣。
仙心有七殼,以形、神、心、意分為玄通、靈根、妙鑰、統真、通樞、涵神、洞幽。
故仙途破境界一事,通俗而講,是開七殼的過程,每一道心殼便是練氣士成仙成神的阻礙和困擾,隻有破開心殼,境界才能扶搖直上。
有詩決為證:
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暗玄又玄。
靜侯靜待無煩惱,靈根洞開入九淵。
霹靂聲聲飛龍起,一片通明九重天。
此時天人合一體,便與天地通氣機。
可借精華補自己,靈神圓滿香寰宇。
根竅通時百竅通,此竅通時知天機。
合元境,便是開玄通殼的過程。
合元境,納氣初通天地,以天地元氣鍛煉體魄,凝鑄經脈百骸,而後以元氣為引,煉精化氣,將天內精氣化成氣海。再意守丹田,形意合一,載營魄抱一,才能成
功開得玄通殼。
化靈境,便是開靈根殼的過程。靈,指的是人的三魂七魄,陰陽元神;根,指的是人的經脈百骸。靈根,是每個人的天生屬性,因人而異。開了玄通殼,具備了氣海,經脈才能以丹田為基,轉為靈脈。
此時納氣已經沒有多大意義,隻有修習各類神仙術法,才能增加修為。
而道法也分為陰陽五行,因靈根屬性不同,修行道法便會有緩急難易之分。
若說合元境是修仙的門檻,化靈境才算入室登堂,穩居仙家一脈。
居位於化靈境,便是如同一塊久埋塵土的玉璞被細細打理、認真雕琢形成的一方珍貴玉寶。以載營魄抱一為引,達到化靈境,形、神、心、意才是真正通靈,與天地元氣相通,與仙道相同。
……
林楓扛著木鋤一路春風得意。
他隻覺得渾身氣意閑定,神魂清澄,靜息感受體內狀況,才發現全身經脈如同重塑一般,竟然凝實了數倍,其中隱隱約約浮現著淡弱的光芒,而之前經脈內殘留的繁雜藥精早已消逝全無,都化成了青色靈氣匯聚於丹田的氣海中。
之前的一番頓悟,林楓成功破去了心中玄通殼,步入了化靈一境。
此後他形意合一,身心與天地同源,可以憑借體內氣海中蘊藏的靈氣修習各家教派的功法秘典。
功法中記載著各仙家教派的神仙術,可禦劍飛行,以靈載物,飛天遁地,占卜陰陽,極為快哉。
林楓沿著驛道大路向鎮子慢慢走去,內視著丹田氣海的情況。
破境前,丹田懸聚著的氣海本是透明無色,如今卻奇異地變成了一汪青海,如同一池久藏峽穀的春水,生機盎然,散發著勃勃的靈威。
“難道是木係靈根?”
林楓思索片刻,自言自語著。
練氣士步入化靈境,體內經脈全部轉成了靈脈。靈根初現,氣海中蘊藏的靈氣也隨之有了五行屬性,顏色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而凡是碧色,綠色,青色……皆是木係靈根。
他伸出食指,施出一股青色靈氣在指頭縈繞婉轉,靈氣中散發著徐徐春意,讓林楓覺得自己如同身處在一片百花爭豔的綠地,白天的疲勞蕩然無存,整個身心都放鬆了下來。
“道爺回來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林楓遐想著李唯卜看到他破境後目瞪口呆的樣子,得意著笑了笑。
夕陽用盡最後一絲餘力染紅了遠邊霞雲,夜幕逐漸沉了下來,有幾顆星宿早已在天幕中偷偷點綴。
滿是塵土的牌樓默默地守候著流月鎮。
傍晚時分,驛道上的人影多了起來,大部分是趁著天色涼快回家的務農人。
林楓想到李嬸還在等著他一起吃飯,加快了腳步。
“林楓!林楓!”
突然,驛道上傳來幾聲吆喝。
林楓扭頭望去,隻見驛道上駛來一輛馬車,車軒處有一隻如蓮藕般白嫩的胳膊,正拽起布簾,探出上半身向著林楓喊叫著。
林楓看清對方麵容後,喜意占據了整個麵容,咧嘴高興地喊道:“你終於回來啦!”
馬車停在林楓麵前,從上麵跳下一位身形矯健的少年。
少年身
穿一襲細絹織成的淺青短衫,一頭烏黑長發自然披在肩頭,個子和林楓一般高,皮膚卻白皙光滑,如剛出水的蓮藕般雪白。
少年將一頂鑲玉冠帽戴上頭顱,對著馬車喊道:“姐,你先回去吧,我和林楓說會話。”
馬車車軒處,一隻纖手掀帷幕,一位俊美女子探出頭來,女子一雙鳳眼如星辰如明月,玲瓏的瓊鼻,粉腮微暈,滴水櫻桃般的朱唇,嫩滑如雪的肌膚,一看便是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女子向林楓瞧了一眼,神色滿是清冷,又略帶一絲審視,隨後扭頭對少年說道:“去吧,早點回來。”
馬車錯開二人向小鎮駛去,少年鬆了口氣,將胳膊搭在林楓脖頸上,摟著林楓笑道:“還好我眼尖,遠遠的瞧見了你,不然明天才能找你。”
少年看了看林楓手中的木鋤頭,問道:“今天又下地了?”
“是啊,今天地裏就忙完了。”林楓將木鋤拎到另一隻手裏,感歎道,“你這次走了好久,算算日子大概有一個月了吧!”
少年無奈的撇撇嘴說道:“哎,你可別提了,本來早就忙完了,突然傳來我姐的飛信,讓我等著她一起回來,所以我又在南陽城耽擱了半月之久。”
“那就是你姐啊,我今日還是第一次見。”
林楓望著離二人越來越遠的馬車,有些好奇的問道,“話說南陽城怎麽樣啊,聽說那裏的繁華堪比北軒城呢!”
少年一聽這話,立馬激動的說道:“南陽城可是比咱們的小鎮大了好幾倍,光說那條主街,四輛馬車並排行駛也綽綽有餘,更別說裏麵的商鋪豪宅了!我現在最大的夢想啊,就是能在南陽城開一間很大很大的酒樓!”
兩人勾肩搭背,一路攀談,向小鎮走去。
這少年也是流月鎮人氏,本名周天瑜
周天瑜、蘇沁、林楓本是學堂的同期學子,三人年齡相近,每日形影不離,常在一起嬉戲打鬧,鎮中人常常調侃三人,稱他們是“流月鎮三俠”。
少年父親周邾堂,是一名富豪賈商,在鎮子裏經營著一家酒樓,正是那日在蘇家茶館裏拐跑了一眾茶客的肥胖男子。
周邾堂有一兒一女,在流月鎮的上等地段有一處府邸,老少雜役二十餘名,家境也算富饒。
眾仙家結成仙盟一同圍剿離火宗時,青霄宗各脈弟子在流月鎮聚集。
眾弟子在周家酒樓歇息之餘,一位長老看中了周家長女的仙根資質,決定收她為徒。
仙盟圍剿離火宗不成撤退時,青霄宗這位長老便帶走了周家長女回宗修煉。
那一月,周邾堂每日喜形於色,見人就吹噓自己女兒的本領不凡,賣弄自家境遇的奇妙。
將自家酒樓改名為“醉仙樓”,又讓酒樓的兩個夥計每日在酒樓門口大聲吆喝著醉仙樓周掌櫃長女的仙緣事跡。
就是這樣,周邾堂還覺得不過癮。
索性在流月鎮主街大擺筵席,鎮子裏隻要有空的人都可以前來,免費吃席喝酒,好不熱鬧。
但是人們卻不知曉,周邾堂女兒被青霄宗帶走的那一天,他偷偷跑到野地裏的自家墳頭前,抱頭嚎啕痛哭一整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