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解決好遺留的事
本來指導種植葛根或許是一件好事,可是卻遺留下這采收出售的問題。村民們沒收入,心情焦慮。能夠處理好這事,在村民眼裏,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剛才吳花果來電,難就難在采收怎麽辦才快、省。在場的柯堂喜父子、柯俊七嘴八舌的出主意。都被獨孤蘭一一否決了。最後獨孤蘭決定,找一分地的葛根,讓村裏微型挖掘機試挖,以確定其產量、品質、挖掘時間、挖掘成本等。
獨孤蘭正在發愁找不到試挖掘的地時,柯堂喜大方的提供了一塊地,那塊地是他侄子的,年青人在外打工過日子,不願土地荒廢,在大約半畝地上,種下了葛根。雖然不曾回來管理過,但是林樟村肥沃的土地,還是讓葛根長得很好。解決了第一道難道,獨孤蘭心情愉快的離開了柯堂喜家。
跟著柯俊找到了村裏的微型挖掘機。他就是幾天前在田野裏與獨孤蘭見過麵的。獨孤蘭開門見山說明來意。機手也爽快的答應下來。說幹就幹,試挖掘就在今天下午開始。
正午的太陽毒辣辣的,頭頂草帽的幾個人和一台微型挖掘機,正行進在田野裏。“突突突”的聲音打破了午後寧靜的綠色海洋。熾熱的風雖然吹得人不舒服,但是豐收的希望還是提起人們的精神。雖然行進緩慢,但就是溝溝坎坎也阻攔不了前進的腳步。很快隊伍就到達了柯堂喜侄子家的地。隻見葛根藤蔓無序的生長,蓋了一層又一層。根本無從下腳。挖掘機手看到這情況,要求先人工清理藤蔓,然後才挖掘根部。柯堂喜揮舞著手中鏟刀,三幾下就清理出一片地,看樣子清理藤蔓並非那麽難的事。挖掘機在後麵開挖。三鍬、四鍬,由於才大雨過後,土地鬆軟,整棵葛根已基本暴露出來,眾人大聲叫起來,叫聲引來地裏勞作村民的圍觀。原來地底下的葛根特別大,看樣子一棵少說也有二十來斤。挖掘機開大馬力,再二鍬,終於把第一棵葛根挖出來了。眾人麵對擺放在地麵上的葛根都驚呆了。這棵葛根生了六根,最長的一根有一米半,最小的一根也有近一米。都在大碗口那麽粗。大家七嘴八舌的估計著重量。這時柯俊掏出輕便稱,眾人用藤蔓捆住,分開一根根的稱。結果又是讓眾人目瞪口呆,這一棵的產量竟然達到三十七公斤。看這第一棵挖掘,其實用不到幾分鍾,一分地應該花不了多少時間。
經過這一分地的試挖掘,計算起來所花挖掘費大約一畝地四百元,產量每畝可達三千斤以上。加上運輸費,頂多平均一斤幾毛錢的費用可以搞定。獨孤蘭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決定發動全村開始挖掘。讓村老業務員打開廣播,發出通知。另外在宣傳欄貼上紙質通知。獨孤蘭再挨家挨戶的發動,講明挖掘時間和收購價、收集地點、收集時間。預定讓村民用五天的時間,把地裏的葛根都挖掘出來,第三天在村口開始收購第一批產品。第六天再收購一次。
林樟村一時間,家家戶戶都動了起來,田地裏的機器聲、人們的歡笑聲,飄蕩在夏日的綠色海洋中。村民們一見到獨孤蘭,總是笑臉相迎。熱情的遞上香煙。看著一擔擔的葛根從地裏挑回家裏。心頭的一大塊石頭落地了。獨孤蘭通知吳花果,定下時間讓大貨車到村頭運貨。這件難住獨孤蘭多時的事,終於得到圓滿的解決。原有種植葛根的村民,平均一畝地都可收入一萬二千多元。這著實讓村民高興。
悶熱的夏天讓人無法在村委會辦公室裏辦公。但是為了開好這個支部暨村民代表會。獨孤蘭還是忍住酷熱的攻擊,光著膀子,伏在辦公桌上,寫著發言稿和預備應對村民代表的提問。獨孤蘭心中明白,這次會議,是一次特別重要的會議,將會影響下麵的好多工作。如果開不成功,下麵的好多工作將無法開展。而且自己在這林樟村第一書記的位上,可能會威信掃地。對此獨孤蘭還心存憂慮,是否近期就召開,還是再等待時機,或者先召開支部會議。很多的顧慮在心頭,但準備工作還是要作在前。心中估計著這村民代表的人員,分析他們在村裏的人際關係,對自己的支持度等。一個下午的辛苦,終於拿出初稿。
這時手機響起,是山上釋得性來電,通知明天將運送大米和食用油,到村裏開展慈善活動的。獨孤蘭順路走進了村書記的家,正好他在家品茶和看神秘的圖紙。獨孤蘭把釋得性明天的活動、慰問品的份數與他講了。本以為柯克強聽到這消息會很高興,卻聽到一句很沒趣的話。他陰著臉道,送一點點來,搞得我們村幹部又得放下自己工作陪上一天。正在沒趣,獨孤蘭的微信響起,查看起來,原來是縣裏通知後天下午開會的事。獨孤蘭盯著村書記,他雖然陰著臉,還是及時通知了柯俊等幾位幹部和村老人組長,知道明天的事情已辦妥,辭別柯克強起身回自己工作室。
一路上獨孤蘭在想,柯克強這態度雖然不好,但是可以理解的,這村幹部每月工資收入二千二百元,鎮裏發到村裏隻承認四個幹部,由於村集體沒收入,發不出鎮裏定下以外的幹部的工資,林樟村為了能運作,隻好在這八千八元裏,抽出幾百元還了村委會辦公場地的水電費、茶水費,再把餘下的平均發給十位村幹部,每人每月工資收入七百多元。照這個工資收入,根本就養不了家糊不了口。村幹部們隻好多擠時間賺錢去。村幹部中負責財經委的,看他每天都是蓬頭垢麵,就是他天天早上四點鍾開著摩托車,到另一個鎮去收購韭菜,然後拉到縣城去批發。每天就賺百把塊,有時不順利,還會賠本的。這位村幹部就是上午總是找不到,基本上隻有下午的時光他才有空在家。村這一級真是難,不是體製內的人,卻幹體製內的事。鎮負擔不了那麽多人,工作卻需要多人幹。
獨孤蘭正在巷道走著,遇到了治保主任柯在功。他高興的告訴獨孤蘭,他的老母親病全好了,老人家多次要求他兄弟幾人,要備厚禮上門感謝獨孤書記。另外還告訴獨孤蘭,這時接到鎮轉來的民兵集訓通知,要求林樟村抽調基幹民兵二十人,參加縣武裝部組織的民兵應急集訓。可村裏根本就抽不出這麽多人,因為青年人大多出外謀生去了。獨孤蘭問柯在功為何抽這麽多人?柯在功道,這林樟村還是革命老區村,一貫都是抽的人多。到改革開放後,這項工作越來越難完成了,不隻是人難抽到,還有就是經費無著落。雖然上麵會對基幹民兵補點誤工費,但對比出外打工賺錢,那是少之又少,國防意識不強的,都以補助較少為由拒絕參加,所以村裏還得想辦法再給點,至少解決來回的交通問題,不然更難發動青年參加集訓了。獨孤蘭來了近兩個月,頭一次聽到林樟村還是個革命老區村,覺得很奇怪。林樟村算是在平原上的村子,到山坡處還有幾裏遠。北、西、西南都是溪流環繞。這村子居然適合發展革命力量的地方。
回到工作室,獨孤蘭找出貧困戶名冊和調查筆記。一戶一戶地查找確定贈送對象。不覺又一個夜晚過去。窗外不時傳來貓那不知是痛苦還是快樂的叫聲,狗也不甘落後,時不時的狂吠幾聲,報告夜已深了。
一大早,釋得性車隊就進了林樟村。當他們把車停妥當後,村裏的小孩子圍了上去看熱鬧。獨孤蘭從祠堂後走了出來。快走幾步到了釋得性他們車旁,商量起來。和尚要求就在祠堂前拉開橫幅,贈送油米。獨孤蘭覺得沒必要太張揚,橫幅不用拉了。就著貨車或是送上門就行,因為汽車上已噴有金山寺的字樣了。兩人正商量沒著落,這時村幹部柯俊和柯建華到了,他們倆異口同聲道,就著汽車旁發放,其它貧困戶無法來領的,我們送去。這方案得到大家的認同。工作馬上開展起來。
柯俊和柯建華對著花名冊,一個個電話打出去,來領油米的貧困戶很快就到了祠堂前的曬穀場。大家歡天喜地的拎著油、米回去。正在這時,卻出現了一個意外,把歡天喜地的氣氛破壞怠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