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妃常寵愛:世子,請自重!> 第二百九十章 匯德院建成

第二百九十章 匯德院建成

  “就這樣我成功的避開了他們的追殺,卻也在不經意中,發現了這處秘境。如今我已長大成人,身形不同年幼,自然再也不發通過那縫口進入,我便用內力將那塊巨石震碎了。”


  楚琉光扭頭望著洞口,確實在周圍的地麵上看到了許多細碎的石子顆粒。


  楚琉光轉過頭來,凝視著黎傾琰的眼眸微微泛濕,輕抿著的唇瓣也漾起了一道明媚的笑容,“傾琰.……謝謝你,我很喜歡這裏的景致。”


  瞧著楚琉光巧笑倩兮的容顏,黎傾琰唇邊的笑意也愈發的溫柔,“本來我是打算當做及笈禮物送給你的,隻可惜因著旱情的爆發,你主動向皇上提出要捐納昔年收受的大部分生辰賀禮,變現為銀錢為受災嚴重地區的百姓添補口糧,更是連個簡單的生辰慶賀都省去了,要不是皇上執意在年底將你的及笈之禮給補上,恐怕你還真的就成了大黎唯一一個沒舉行成人禮,便嫁為人婦的皇室貴女了。”


  楚琉光雙頰染了幾分紅意,顧盼著四下五彩斑斕的瑰麗美景,心間既是感到震撼,又是充滿了甜蜜。


  她輕踮起腳尖,多年來第一次主動的在黎傾琰臉上留下了一個吻。


  黎傾琰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弄得一愣,過了半天方回過神來,知道是楚琉光吻了自己,“光兒.……你.……”


  楚琉光瞄著黎傾琰呆愣的樣子,不由得素手掩唇,輕笑出聲來。


  黎傾琰這副呆呆傻傻的模樣,倒是與他素日或嚴謹或腹黑時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真是可愛的緊。


  見楚琉光調笑這自己的反應,黎傾琰無奈的搖了搖頭,一把環住了楚琉光的腰,將自己微涼的雙唇覆在了懷中的人兒的那張蜜口之上。


  二人在洞中停留了許久,當他們一同從瀑布飛身而出之時,天色已然蒙蒙大亮了。


  楚琉光悄悄的返回到了琉光居,僅僅淺眠了個把時辰後,又再度起身開始審閱起桌案上的書冊來。


  身為人父的楚天鐸,也將女兒的一切都看在心裏,他心裏倍感安慰的同時,對楚琉光的種種作為也是相當給予支持的。


  自古至今,大黎人的心中一直都認為女子就是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專心在家相夫教子,這才是一個女子該有的作為。


  但是楚天鐸卻與常人不同,他的思想格外開明,尤其是當愛妻過世後,他便把所以得心思和愛意,全都傾注到了楚琉光這個女兒身上。


  楚天鐸相信,流淌著自己與愛妻血脈的楚琉光,定然不會比任何男子差,甚至遠遠強於那些男子。


  一連半個月之久,在楚琉光父女同朝廷的要員的不懈努力下,收容大黎流浪幼童孤兒的事宜,已經初步成型。


  黎皇還親賜了“匯德院”三字為名,命楚琉光開始接納收養第一批德行品性較佳的孩子,每日還加派專人確保這些孩子的飲食起居。


  楚琉光見此心中也是有了幾分滿足,然而這個時候楊妃卻派人給楚琉光帶了一封手信,信上的內容大意是讓楚琉光在鬧市街區直接設立幾個捐納點,叫京城中的百姓們自發的捐些錢財,亦或是用不到的閑置物品。


  這樣一來匯德院的花銷就不必再由國庫和楚琉光等人支出,如此善舉也可以說的上是為百姓們積德攢福。


  楚琉光並未想過這一點,心下也暗自佩服著楊妃的心思深遠,眼光獨到。


  同黎傾琰商議一番之後,第二日楚琉光便讓人在京城中最為繁華的幾條街道裏,分別設立了幾個站點的攤位,叫幾個聲音洪亮的下人不斷吆喝著。


  由於是打著皇室的旗號募捐,很快便有不少百姓湊了上來捐錢捐物。


  楚琉光也是多留了個心眼,讓人把募捐上的錢物全部清點在冊,以後每支出一筆都要精細的注明原有。


  這樣的做法一來不怕會有哪個頭腦拎不清的內鬼給貪了去,二來也不用擔心之後會有人挑食誣陷了楚琉光,說她以權謀私,貪贓枉法。


  而與此同時,大黎各地的幹旱也已逐步發展到了更為嚴重的情況。


  入秋之季,本該是個收獲頗豐的季節,可因為旱情作祟,致使了大多數地區近乎顆粒無收。


  為了保險起見,楚琉光早已提前在旱災嚴重的地區,儲備了充足的糧食。


  眼下時機正好,楚琉光當即就決定了開倉施糧,在統計了災區群眾的人數過後,楚琉光以個人名義,每人每天按照兩個饅頭一碗白粥的量度,向下發放布施。


  朝廷的速度也不慢,在楚琉光宣布布施口糧的第三日,便也宣布開倉賑災,而黎傾琰也是同樣如此,不過他卻不是以恒王世子的身份,則是用隱月閣閣主的身份,向災民們布施粥米。


  除了幾個知道內情的人以外,並沒有誰知道黎傾琰就是隱月閣的主人,他們都隻認為這隱月閣閣主是一個在國難當頭,為民解憂的江湖豪俠。


  隱月閣的慷慨解囊,也激勵了不少江湖人士,在江湖上混飯吃的人大都豪爽仗義,國家正值危難他們自是不會袖手旁觀。


  那些能出錢的也主動上捐銀兩,要不就是學著隱月閣的做法布施粥飯,各個門派都是拿出了應盡的仁義道德,善待著正飽受天災之苦的災民百姓。


  有了各方勢力的支持相助,整個大黎雖是處在災難中,卻也是出奇的和諧團結,沒有發生分毫的哄搶暴亂。但是這個現象也僅是持續了一段時日,便被一些有心人從中破壞掉了。


  大黎遭受旱災,顯然當下最緊缺的就是糧食,而很多黑心商人正是清楚著這一點,開始將糧價大炒特炒,甚至舍去了以鬥稱米的標價,直接把米論斤論兩相賣,過去一貫錢一鬥米的價格,如今竟飆升到了兩貫錢一兩,二十貫錢一斤。


  更有一些膽大的盜賊鼠輩,聽聞楚琉光所設立的布施點有存糧,便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多次出手打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