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帛書
汽車疾馳在公路上,窗外景色對林一元來說毫無吸引,把井下洞窟中的一幕幕場景在腦海中過了一遍,情不自禁之下取出了那塊黑色油布。
當時在井下由於光線太暗林一元沒去細看,隻是大致瞄了一眼,見油布沒什麽特殊,就把它收了起來,後來搜索石台,就再也沒有別的發現,於是林一元回到了井上院中,取來隕天爐,放進了井下石室內,拜別姬玄的遺骸,轉身把石門封好,爬了上去。
在道觀中暫歇了一晚,期間林一元拿出魚腸劍、拂塵、以及黑色油布仔細查看,讓他發現了一個秘密。
魚腸劍和拂塵的材質十分特殊,可塑性讓人歎為觀止,任意揉捏成各種形狀,鬆開後又能立馬恢複原樣,但當林一元朝二者中注入法力,無論是魚腸劍還是拂塵,都猶如石膏遇水凝固了一般堅不可摧。
傳說中有一種劍平時軟如絲帶,可以藏在身上任意一個地方,而不被發現,此類劍被稱之為“軟劍”,隻有高手才使得順手,用得好了就是一大利器,用得不好可能會把自己給傷著。
很顯然魚腸劍就是一把軟劍,隻是林一元現在還不懂得劍術,隻能用來當個腰帶。那柄拂塵與林一元之前所見過的所有拂塵都不一樣。
一開始林一元以為拂塵手柄所用材質是黃色玉料製成的,後來才發現並非是這樣,手柄具有彈性,倒像是一根橡膠,敲擊的時候卻發出金屬碰撞聲,灌入法力又堅硬似鐵,和魚腸劍的狀況如出一轍。
研究了許久也沒弄明白是怎麽一回事,最後林一元索性放棄了去琢磨,把東西統統收了起來,等待天明便下山趕往了車站。
此時汽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疾馳,已經抵達了天海境內,車上林一元反複翻看著黑色油布,雖說油布看起來普通無比,但他總覺得此物非比尋常。
黑色油布是在姬玄遺骸下發現的,根據林一元推測,油布十有八九是藏在蒲團中的,這就耐人尋味了。
“難道是為了防潮?”林一元不禁遐想道。
眾所周知蒲團是用來墊屁股用的,通常放在地上,而地麵潮濕嚴重,所以不管是道觀還是寺廟中,蒲團都會經常拿出來晾曬,就是為了防止黴變,要是長期坐在一塊潮濕的蒲團上,難免不會引發濕疹這類皮膚問題,所以說林一元猜測用油布來隔絕潮濕還是有可能的。
越想越覺得是那麽回事,就在林一元幾乎快認定油布沒有價值的時候,邊上忽然傳來一個老邁的聲音:“小夥子,能把這塊帛書借我一觀嗎?”
帛書?
乍一聽這話林一元不禁一愣,還以為自己產生了錯覺,扭頭去看座位邊上,鄰座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年紀一大把,看麵容已經年過古稀,樣貌很慈祥,灰白色唐裝T恤襯出一股子儒雅氣質。
“您是在跟我說話?”與老者對視了一會林一元才猶豫著問道。
老者笑眯眯點頭,目光移向林一元手中的黑色油布說道:“不錯,剛才見你拿出這張布片,起初我並未在意,但見你看了許久,便心生好奇仔細一看,若是我所料不錯,這應該是一張帛書。”
再次聽到“帛書”二字林一元內心更加疑惑起來,低頭看了一眼手中黑色油布,不可思議道:“恕我直言,您沒看錯吧?若說它是帛書,可上麵並沒有記錄任何文字呀!”
老者聞言一笑,開始給林一元普及有關帛書的知識:“就目前考古界所發現的最早的帛書乃是戰國時期的,存量極少,所以特別珍貴,被列為了國家一級文物。”
聽到此處林一元不禁犯了嘀咕,對老者的身份產生了好奇,與此同時他還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覺得這老頭可能是盯上了帛書,說不定還打算讓他把帛書捐贈出去。
“冒昧問一句,您老難道是考古專家?”林一元試探道。
顯然看出了林一元心中所想,老者隨即笑著擺了擺手:“專家談不上,隻是略通古玩而已,麵對人類浩瀚的古代文明,我所知道那些個知識隻是些皮毛罷了。”
老者格外謙虛內斂,但話中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算是間接承認了自己是考古專家的身份。
“您老太謙虛了。”林一元順著話奉承了一句,接著將手中黑色油布遞了過去,然後問道:“您老是怎麽辨別出這就是一張帛書的呢?”
接過帛書老者便低頭看了起來,嘴裏同時回答道:“帛書一物由來已久,根據文獻記載,所謂‘帛’是指白色的絲綢製品,‘書’乃是一種文體書寫方式,也就是在一塊白色絲織品上書寫文字,記錄一些重要的東西。”
林一元抓住了老者話中關鍵,指著帛書道:“可這塊油布明明是黑色的呀!明顯與 帛書本意不符,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麽別的說法嗎?”
老者點了點頭道:“不錯,這張油布本身色澤與帛書的本意天差地別,但這並不代表它就不是帛書,古人的智慧是今人難以想象的,在古代其實就有了防腐技術,為了保存一樣東西,傳於後世,古人研究出了諸多方式方法,這張帛書上所用到的就是無數方法中的一種,叫作‘浸油法’。”
經過老者這麽一番解釋林一元這才開悟,但他很快就聯想到了一個難題,於是抓住機會,不恥下問道:“那麽如何破解浸油法您想必知道,還請您賜教。”
老者也不吝舍這三言兩語,笑嗬嗬道:“小夥子,據我所知,古代帛書雖然出土了不少,市麵上也有偶爾有流落之物,但用浸油法保存下來的帛書卻極少,幾乎是沒有,這說明裏頭記錄了了不得的東西。”
根據老者所言,帛書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漢朝以前還沒發明紙張,起初是用龜甲來記錄文字,到時候有了丹青,直到創造出了帛書這一產物,但帛書並不是隨便拿塊布協商文字都可以叫作帛書的,而是指絲綢製品,這玩意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皇家也不例外。
曆朝曆代的皇室逐漸將帛書規範化,像古代的聖旨就是一類帛書,統一用黃色絲綢來書寫,這就使得帛書具有的權威性,隻有記錄大事件才會啟用帛書來,尋常時候皇帝也隻是用竹片來書寫,其中有一點很關鍵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過度浪費。
直到漢朝蔡倫造紙,丹青逐漸被蔡倫紙給淘汰,但那時候蔡倫紙也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任何一樣新生事物剛誕生的時候都會遵循這一規律。
打個比方,就如現在的手機產品一樣,智能手機剛誕生那會,價格令人咋舌,可到了現如今,智能機已經爛大街,衝兩百塊花費就能兌換一部。
蔡倫紙也是一樣,但相比較丹青而言,蔡倫紙更具有實用價值,當它誕生的那一刻,就引發了一場世界性革命,這場風暴席卷了各行各業,但即便如此,蔡倫紙仍舊沒能完完全全替代帛書的權威地位。
漢朝後期帛書依舊是記錄重大事件的專用物品,因此帛書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麵紗,甚至有傳說,後期帛書中記載了重大卻鮮為人知的曆史秘密,直到封建王朝徹底結束,帛書的曆史使命才宣告終結,但帛書的神秘性卻在不斷升華,成了古玩愛好者所追熱捧的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