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太乙拂塵訣
判斷出骸骨主人的大致死因,林一元俯下身繼續打量,就見骸骨邊上掉落了一杆拂塵。
拂塵又稱為“塵拂”、“拂子”或“雲展”,是道士形象的一種象征。
古語有雲:“手拿拂塵不是凡人。”
此話並非是說隻要拿著拂塵就成了神,其本意是形容拂塵給人憑添的氣質,道士若手拿一柄拂塵,會油然而生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這才是其真實本意。
拂塵的作用相當多,可以驅趕蚊蟲,同時也象征著掃除人的一切煩惱,還可以用來當成武器防身,隻是林一元從未見人以拂塵來打鬥,在他的印象中,拂塵隻是一種象征性的存在。
拾起石台上的拂塵,吹去上麵的灰塵,在燈光的映照下拂塵現出了本來麵目。
這是一柄黃柄白須的拂塵,手柄上還鏤刻著朵朵祥雲圖案,銀色白須在燈光下閃爍著點點熒光,煞是好看。握在手中,皮膚與手柄接觸的地方傳來一絲溫潤涼意,就像是握住了玉石一般。
“難道這是玉製成的?”林一元不禁疑惑。
用手指彈了彈手柄,發出了一鍾類似金屬一樣的輕微聲響,頓時林一元更加疑惑起來,猜不透拂塵的具體材質。
將拂塵放到一旁林一元繼續在石台上搜羅,很快就發現在一堆灰塵下麵,還有一卷竹箋,拂去灰塵拿出竹箋細細端詳,這才發現這是一卷丹青,這一發現與之前林一元猜測的年代對上了號。
眾所周知華夏的四大發明,其中一項就是造紙術,但紙張乃是東漢時期蔡倫所發明的,而秦朝在東漢前頭,那時候用來書寫文字用的大多是竹箋,也就是“丹青”,而貴族所使用的則是帛書,也就是在布上麵寫字,不過那時候用以書寫的布也叫作紙,隻是此紙非彼紙,完全不是一碼事。
而就在剛才林一元通過骸骨所穿戴的服飾,判斷出對方乃是秦漢時期的人,此時發現的這一卷丹青剛好證明了這一點。
吹去丹青上的灰塵林一元放眼審視,上頭文字乃是小篆,秦皇統一六國以後,頒布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法令,當時小篆就被列為秦朝官方文字。
看到小篆的一刹那林一元心中不禁產生了一線吃驚:“難道這位就是白雲觀的開山祖師?”
千年前鬼穀子破解了金蛇羅盤的奧秘,與此同時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將“書靈”組織一分為二,其中“靈”隻有一人,此人乃是鬼穀子門下,名叫姬玄,也是後來白雲觀的開山祖師,乃是姬家的老祖宗。
姬玄接受了鬼穀子的重托,帶走了金蛇羅盤,藏身在茅山,並在此傳下香火,生了兩個兒子,將其中一個兒子改姓林,取“靈”字諧音,從此姬家劃分為兩個部分,姬姓族人負責鎮守茅山,而林姓則隱姓埋名於江北林家村,直到林一元這一代。
這些家族秘聞都是林燕南在書信中所述的,那封書信一直在林一元身上,隻是他沒有帶在身上,但卻記得很清楚,姬家老祖宗名叫姬玄,乃是秦漢之人。
之前林一元在竹林石窟中隻找到了姬玄的靈位,並沒有見到其棺槨,當時林一元還覺得疑惑,為何偌大一個陵墓中,卻不見老祖宗的棺材呢?知道此時看到這卷丹青,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斷,麵前這具骸骨就是老祖宗姬玄的遺骸。
想明白了這一切林一元忽然產生一種特別怪異的感覺,可以想象一下,莫名其妙闖入了一個石室內,看到了幾千年前某位老祖宗的遺骸,看著對方留下的丹青,這是一種怎樣怪異的情況?
即便遺骸主人是自家老祖宗,但也死了千年了,之前林一元該有的禮儀也都行了,此刻他也沒什麽特殊念頭,內心很平靜,看了一眼遺骸接著就把目光移到了丹青上。
一看之下林一元的目光就凝固住了,倒不是他不認識小篆,小篆文字其實大篆文字的一個前期過度,二者合成篆體字,至今為止篆體字的應用仍舊很廣泛,在書法領域,印章這一塊都用到了篆體字。
很多名家的印章都是用篆體字雕刻成的,此類字體比較古樸大氣,要是用這樣一塊印章蓋在一卷山水畫作上,必定能夠使得該畫作增添一絲古樸之氣,這也就是為什麽篆體字印章會如此盛行的一個原因所在。
此外至今有很多古籍都是以小篆書寫的,一般人還真看不懂,但作為玄門中人,若是不懂篆體字的話,要是在門中地位不高倒沒什麽大不了,但相反若是地位比較尊崇一些,就容易鬧笑話了。
茅山上的道觀都是幾經風雨縹緲才保留下來的,文化底蘊和時間掛鉤,就一個上真觀就有那麽多古籍,作為門內長者若是看不懂那些文獻書籍,肯定得被門下弟子嗤笑。
白雲觀就更不必說了,當初那般破敗,可即便如此觀中仍舊存有一些古籍,由此可以想象,那些個實力比較雄厚的大道觀,其藏品該有多麽豐富。
此刻看著竹箋上的文字,林一元內心一下子澎湃起來,就見當頭記錄著五個大字——太乙拂塵訣!
在看後頭的內容,上頭記錄的都是一些使用拂塵的口訣以及招式技巧,總共有二十八式,諸如拭定乾坤、黃龍蓋頂、腳踏五行、馬後揚鞭、靈猴縮身······
此前林一元根本就把拂塵當做一件裝逼利器,完全沒有想過這玩意還能用來當武器,他感覺就連趕蚊子都嫌不夠利落,但此時看著這篇《太乙拂塵訣》,三觀頓時被顛覆了。
看了一陣竹箋,等到合上的時候林一元心裏仍舊難以平靜,但此時根本就不是研究這些的時候,將竹箋收了起來,隨後又開始在灰塵中摸索起來。
灰塵中果然埋藏了不少寶貝在其中,找了一通竟被林一元摸索出了一把古劍。
古代人都有佩劍的習慣,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尤其是在前漢時期,佩劍文化得到了空前發展,成為了一種係統性的禮節,不分文武,腰上配一把劍就可以憑添一份英武氣勢。
隻是後來統治者擔心普通人擁有兵器會引起了社會治安問題,佩劍打這開始成了部分人的特權,直到如今,刀劍這類冷兵器退出了曆史舞台,成為了刀劍收藏愛好者所珍藏的藝術品。
此刻林一元手中這把古劍,分量不輕,有點沉重,劍身很窄與秦漢時期的普遍樣式大相徑庭,冷兵器在秦朝得到了巨大進步,秦皇能夠統一六國,其一大原因就在於改造了兵器,無論是刀劍還是箭矢,斧鉞鉤叉這些都進行了開創性的改造。
很多秦朝古墓中出土的兵器都印證了這一段冷兵器大改造的曆史。
其中秦朝人所用的刀劍,都非常長,非常寬,屬於大型刀劍,使起來很費力,鑄造工藝十分講究,采用青銅合金鑄造工藝,但至今為止,有關部門也沒檢驗出秦朝刀劍中的神秘合金成分,此事成了古兵器界的一大未解之謎。
而林一元手中這一把古劍顯然與之不符,劍身不夠三尺,約莫兩尺八的樣子,寬度隻有小拇指那麽長,細細端詳劍身,千年過去竟然沒有氧化生鏽,卻失去了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