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643.第1643章 風起雲湧(三)

1643.第1643章 風起雲湧(三)

  第1643章 風起雲湧(三) 

  「開炮!」親自跑到炮兵連陣地上的博格丹博大師長,將一根燒得紅熱的鐵釺楔入了炮門,隨即引燃了火藥,12磅重的空心鐵彈呼嘯著飛出了炮筒,裹挾著千鈞之力飛向了正在野外列陣的清軍大隊。 

  「噗!噗!」隨著一連串的如中敗革的悶響,這發炮彈在穿透了一匹馬和一名清軍小軍官的腹部后,在地上彈跳了一下,又乾脆利落地砸在了一名清軍士兵的腦袋上,然後繼續蹦蹦跳跳地在清軍隊列中製造著混亂與殺傷,直到最終消耗完畢動能,掉落在了地上。 

  緊跟在這發炮彈後面的還有十五發大大小小的炮彈,除三發打偏了以外,其餘十二發盡數砸在了清軍大隊的陣營中,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和混亂。東岸炮兵弟兄們射擊的快速和精準,由此可見一斑! 

  反觀對面的清軍,陣中雖然也有一些大大小小、新舊不一的火炮,但無論是火炮射程、精度還是炮兵的素質,都遠遜東岸這邊。比如,在東岸人足足打了兩輪炮擊后,清軍那邊才只有兩門進口自英國的鑄鐵炮準備完畢,並一前一後發射出了兩枚彈丸,但都偏得離譜,惹得東岸炮兵陣地這邊一片鬨笑。 

  而在這兩門鑄鐵炮射擊后,清軍立刻又遭到了東岸炮兵兩輪炮擊的洗禮,隊列中又遭到了極大的殺傷。隨後,他們那邊的什麼大將軍炮的才姍姍來遲地打出了今天的第一發炮彈,但也許是沒預估好風速的原因,這發炮彈沒打到新軍第二師的步兵陣列,反而砸中了側翼輜重部隊的營地,將一輛貨運馬車擊中,損壞了兩袋大米。 

  可以說,雙方的炮兵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得差異如此明顯,其實不僅僅是裝備的因素,炮兵軍官和士兵的素質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要知道在東岸,炮兵可是明白無誤的技術兵種,其軍官一般由兵團堡畢業的學兵擔任,要系統掌握數學、力學、幾何學等方面的知識,平時也要勤加練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清軍的炮兵,說實話從戰術思想上來說就有些問題。至今很多清軍軍官——尤其是滿蒙漢八旗軍官——仍將火炮看做是攻城器械的一種,對於野戰火炮的認知仍然頗為不足,沒有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元來看待。而且不知道是出於省錢還是別的什麼目的,清軍炮兵的訓練也嚴重不足,以至於戰時因為經驗不足而手忙腳亂,一塌糊塗。 

  「這什麼鳥新嵊總兵,麾下的軍兵就是如此稀爛么?」博格丹將鐵釺仍在一旁的草地上,指著被東岸炮兵轟擊得陣型隱隱有些動搖的清軍大隊,說道:「我看再加把勁,這幫清軍今天就不用回縣城了,全留在這裡吧。」 

  話說自從新軍第二師的人馬在野外不斷肆虐后,地方上彈劾新嵊總兵劉景的奏章是雪片般飛向了紹興和杭州。劉景這廝又不是有什麼大背景的武官,漢八旗軍戶世家出身的他爬到這個位置除了自身的能力外,更多的是機緣巧合,因此在連番壓力之下,他終於撐不住了,揀選了數千精銳,出城和東岸人野戰。 

  博格丹對於清軍出城野戰那是求之不得!蓋因若是他們堅決龜縮不出的話,那麼光憑一個新軍第二師要攻下嵊縣縣城,卻也是有很大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但如今不一樣了,如果能把敵人最能打、戰鬥意志最頑強的那部分人在城外殲滅掉,那麼接下來順勢攻取嵊縣縣城,也就不是沒可能了。因此,這次為了徹底留住出城野戰的這六千餘名清軍,博格丹將第二騎兵團火速從外召回,然後安排在了大陣右翼,隨時準備衝擊敵軍大陣——前提是敵人的陣腳出現鬆動。 

  熟悉的軍號聲很快響了起來,由步兵第一團、第二團、第三團近六千名官兵組成的三個大陣,緩緩向前移動了起來。他們行走的速度不是很快,這既是因為軍官和士官們不斷聲嘶力竭地呼喊著保持對齊、踩著鼓點前進,同時也因為身上的盔甲和長矛過於沉重的因素——戰鬥從來都是一個體力活,更何況人的體力還隨著情緒緊張在加速消耗著。 

  手持32-丙式燧發步槍的火槍手們分佈在長矛方陣的四個角上,他們的腳步略快一些,前進、後退的自由度也比較高。他們最主要的任務,還是依託步兵長矛大陣的掩護,用火槍射殺可能靠近的敵人步兵或騎兵,作為大陣的第一道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道掩護。 

  至於說殺傷敵人的活計,其實並不是靠他們這些火槍手來完成,那是炮兵連16門大小火炮的任務。以東岸火炮的優秀性能以及炮兵兄弟們較高的訓練水平,收割敵人人頭的效率還是挺高的,更何況他們壓根不需要殺傷多少敵人,因為無論是清軍還是東岸人自己的軍隊,實際上都不可能承受太高的傷亡率而不崩潰。只要他們正常打個十幾二十輪炮擊,對面這六千多清軍估計就有些吃不住勁了,這個時候騎兵部隊再衝上去威嚇一番的話,指不定就能找到突破點切入進去了,那樣敵人全軍崩潰也就無法逆轉了。 

  從以上就可以看出,新軍第二師的戰法,是標準的西班牙大方陣戰法。唯一的區別,大概就是火炮的打擊力量大大增強,同時火槍兵的比例較高、長矛手的比例較低罷了,本質上其實沒有任何區別,是如今歐陸戰場上的主流戰法。 

  清軍這些年也在系統地學習先進的戰法和軍事技術,這從他們引進了大量的西洋火槍、大炮,以及引進了大量西歐軍事人才就能看得出來,他們學習先進的戰爭技術的願望還是很迫切的。但清國畢竟是一個老大帝國,任何體制或技術方面的變革,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比如軍事體制的改革。 

  早些年的時候,八旗貴族就非常反對這種改革,因為只要人的眼睛不瞎,放任這種軍事改革下去,素來以騎射為主要考核標準的滿蒙八旗子弟就要傻眼了,反倒是漢軍綠營的勢力要快速升起,這是他們所不願意看到的。只不過現實中的形勢逼人,被東岸人痛打后滿清朝廷再不情願,也只能開始了一定程度的軍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辦新軍,即效仿西歐的軍事體制,建立現代化的陸軍,且規模暫定為一萬人,兵員從滿蒙漢八旗的旗人子弟中挑選,由來自荷蘭、德意志和英國的軍官充任教官。 

  從中可以看出,滿清的這種軍事體制改革仍然很不徹底,仍然保留了很多的舊軍隊殘餘。以屯駐在湖北前線的二十多萬清軍為例,其改革的重點無外乎是軍隊中多了不少大炮、火槍罷了,軍事戰法上的革新,沒有太多的建樹,甚至還走在了順軍後面。襄陽大營那邊都這樣了,位於杭州大營紹興府南部的新嵊總兵劉景所部,自然也先進不到哪裡去了,因此其部目前基本仍是傳統的戰法,雖然其炮兵實力有所加強。 

  因此,在雙方於野外列陣對轟了大約半個小時后,遭受到了不小殺傷的清軍那邊的陣腳,其實已經有點動搖了。尤其是在東岸人的三個步兵方陣全數壓了上去,與清軍短兵相接之後,他們陣腳不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因為一些明顯是被之前的火炮打得膽寒的人已經開始退卻、逃跑了。 

  「殺!殺!」炮兵仍在一刻不停地向對方頭頂上傾瀉著炮彈,雙方的步兵主力卻已然在中間接戰了,且戰鬥從甫一開始就陷入了白熱化之中。雙方第一排的士兵拿著長矛捅來捅去,後面的火槍手和弓箭手則在縫隙中穿梭來穿梭去,不時在軍官的命令下朝對方進行著射擊,戰鬥場面殘酷而血腥。 

  不過,新軍第二師到底是下了本錢的部隊,三個步兵團里的火槍手在部分戰場閱讀能力強的軍官指揮下,不斷通過節奏明快的排槍射擊,在清軍步兵大陣上打開了一個不小的缺口,並很快吸引了在一旁休整的騎兵部隊的注意力。 

  「半人馬騎兵團」很快就在博格丹的命令下出動了八百餘騎,從戰場右側幽靈一般地斜斜切了過去,朝清軍步兵左翼突過去。清軍指揮官當然也看到了這個情況,立刻也派出了一支馬隊上前堵截,妄圖把第二騎兵團的官兵們擋在外面。 

  只可惜清軍的這支騎兵只有三百餘騎,且多是第二騎兵團的手下敗將,高喬人紀律性再不佳,面對眼前這種已經不講究戰術、陣型,就是正面硬鋼的場面也是不怵的,因此只一個照面就將這支清軍馬隊截成兩段,然後繼續朝正驚慌失措調整陣型的清軍步兵陣營衝去。 

  「轟!轟!」兩顆如有神助的炮彈正好打了過來,在誤傷了兩名東岸騎兵后,也在清軍大隊中趟出了一條血路,並恰到好處地撞死了一名正在指揮部隊的某參將。這一下子就產生了巨大的連鎖反應:本就在和新軍第二師步兵團交手中節節敗退的清軍大隊,側翼的缺口又遭到了東岸騎兵的衝擊,因此很多人抑制不住恐懼開始逃跑,清軍的整個陣型開始了不可抑制的瓦解,戰場的形勢已經嚴重偏向了東岸這一邊。 

  正在緩緩擠壓著清軍陣型的第二師各團自然也感覺到了形勢的變化,因此,三位團長不約而同地將布置在後面兩個角上的火槍手也調了上來,並給予了他們自由射擊的權力,以加速清軍大隊的崩潰。與此同時,第二騎兵團的主力也已經狠狠地撞進了清軍左翼的缺口之內,試圖前來封堵缺口的清軍步弓手、火槍手們直接被撞成了肉泥,然後這個缺口迅速擴大、深入,並直接導致了清軍大隊的崩潰。 

  站在一座高台上指揮的清新嵊總兵劉景見狀差點吐血,下意識地想要派人上前扭轉形勢,最後卻又意識到這是徒勞的。長嘆一聲后,招呼親兵集結過來,然後一溜煙地向後逃走了,連派人斷後的心思都沒有。 

  新嵊總兵這一走,基本註定了出城野戰地這六千清軍的命運——至當天下午四點,六千清軍大部被殲,成功逃竄著不過區區數百人罷了,而東岸人自身的傷亡加起來也沒超過一千,且很多地傷勢在經過治療后都是可以恢復並歸隊的,因此這場可謂是徹徹底底的大勝! 

  而在城頭目睹了六千精銳野戰慘敗后,嵊縣上下頓時兩股顫顫、噤若寒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下午五點,稍稍休整了一會的東岸人將火炮架到了嵊縣城門外,然後又頻頻調動人馬,擺開了一副強攻縣城的架勢。尤其是他們驅趕了被俘近三千名清軍士卒到前面,充當第一波攻城的炮灰,這直接動搖了守城清軍——六千精銳已在城外浪完,總兵大人和一眾高級軍官不知去向,城內只剩下了三千餘老弱病殘——的戰鬥意志,導致嵊縣縣城在傍晚時分開城投降,浙江新軍第二師兵不血刃地奪取了這座關鍵的城市。 

  嵊縣既克,理論上東岸大軍就可沿著曹娥江順流而下,直撲紹興府的府城。這一路上基本只需沿著河岸谷地北上即可,路不難走,物資也可通過水運解決,當真是一片坦途,由不得紹興府城那邊不慌,雖然目前新軍第二師暫時還沒有北上作戰的計劃。 

  在這個時候,清軍就要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了。其一就是不為所動,繼續猛攻金華府西半部,尤其是魯王麾下老將王朝先死守的浦江縣城,並儘快將之拿下;其二就是從西線抽兵,調到會稽山東側來堵截東岸人可能北上地企圖,解除府城所面臨的威脅。 

  說實話,這個選擇並不是那麼好下的,但不論如何,東岸人在紹興府東部開闢第二戰場,間接支援金華府魯王那邊戰局的目的,卻已然通過嵊縣城外這一戰給達到了,如今他們已經掌握了部分主動權,形勢比起一片狼煙的遼東戰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