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六章 國際版的二房東
在全世界,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的公司都很少。
因此Facebook、Uber這樣的公司出現之後,才會引起那麼多人的追捧。
可是如果你把要求降低一些,想要投資那些有可能市值超過100億美金的公司,數目那可就不少了。
至今為止,蕭奇投資的,包括購買和佔有股份的公司,全部都是市值會超過100億美金的公司,大大小小數起來起碼有三十多家。
但這也不代表蕭奇已經把這些公司給一網打盡了,實際上每年都會有一些非常出類拔萃的公司冒出來,贏得人們的一陣追捧。
雖然有更多的公司,只是註定了曇花一現,但也有少部分的公司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好。
蕭奇除了關注Chipotle之外,他還關注另一家的公司。
準確的說,是一家現在還沒有正式開始成立的公司。
它的名字叫做WeWork。
中文名字叫做眾創空間。
簡單的介紹WeWork的功能,它就是二房東,負責把別人的房子租過來,自己打造一番,再隔成小塊兒小塊兒的分租給別人。
聽起來是不是和首都著名的二房東很像?
但如果你覺得這就是WeWork,那就絕對錯誤了!
區區一個整批零賣的二房東,根本不可能做到以後超過60億美金的驚人估值的地步。
實際上,就算是在2013年年底,WeWork已經有了60億美金的估值,但許多華爾街的投行和天使基金都認為,100億美金的市值都不是WeWork的底線,200億美金才符合WeWork的身份。
為什麼租賃市場那麼多公司,那麼多巨頭,偏偏一家2010年才成立、2011年才正式營業的WeWork公司,卻可以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直接達到60億美金以上的估值,成為行業無可爭議的老大?
原因在於,WeWork提供的服務的核心,絕對不僅僅是把房子隔開裝修好,然後轉租給你,就什麼都不管了那麼簡單。
稍微簡單一點的說,WeWork的盈利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個當然是租金,第二個就是給會員們提供各種服務的收入。
第一個租金是最直接的收入,但第二個給會員提供各種服務,才是WeWork能發展壯大的最主要因素。
租金這一塊非常簡單,WeWork以長期租賃的形式,在繁華地段的寫字樓租下一層樓或者幾層樓,專業的裝修設計過後,把它的風格變成時尚又充滿個性,非常適合年輕人,然後就把它分成大小不同的辦公區域,租給有不同需要的個人創業者或者是創業階段的中小公司。
這些創業的空間,有時候一個辦公桌就是一個創業者的家當,有時候一個公司和另一個公司都在同一個小區域辦公,喝咖啡,或者幾十個創業者一起吃飯和高談闊論……
如此的場景,就是以後電視上出現的WeWork的模樣兒,讓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我把房子裝修好,當好這些創業者和公司的管家,讓他們工作無憂、吃好喝好,那就可以做好WeWork的模式,然後我就可以成功了。
因此,蕭奇也看到過,不少人就是學習WeWork的模式,結果根本就沒能有別人的十分之一的成功,最後黯然離場的結果。
原因在哪裡?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WeWork更深層次的服務。
WeWork是會員制度,你如果要租賃他們的辦公區域,除了正常的租金,一般還有一個月45美金的會費。
但會費絕對不是胡亂讓你交的,不是只想收費賺錢那麼簡單。
成為了WeWork的會員之後,就能登錄WeWork創立的線上創業者社區平台,從而享受到通過WeWork引入的各種商業服務和商家福利。
舉個例子,美國人是有健康保險費的,每個月必須繳納。
WeWork就通過自己的尋找努力,和人力資源外包服務提供商TriNet公司合作,通過由他們代繳健康保險費,一個月一個人就能節省160美金,單是這一點,TriNet會員們的45美金的會費就是物有所值了。
WeWork也為會員們去聯繫亞馬遜,會員們可以使用通過亞馬遜的雲服務的網路主機,第一年比自己去聯繫的要減少5000美金的費用,這對於創業資金不多的人來說,可是一大筆開支了。
還有包括各種軟體、醫療、旅行、購物、吃喝等等行業,WeWork也都會給會員們爭取最大的折扣,讓會員們儘可能的簡單創業和舒心生活,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情。
因為WeWork的會員們都是具有極大成長性的客戶,為了網路住他們,各大商家當然也願意配合,儘可能的給予折扣,這樣等到他們發展起來了,已經習慣使用這些商家的創業者們,為商家們帶來的好處可不是一點半點。
輔助服務都還只是一方面,不是最重要的。
WeWork最厲害的一點,是為會員們提供一個可以發現商機、交流想法、展示自己的產品服務的平台。
數萬的WeWork創業會員們,把自己可以提供的服務全都詳細的標註了,然後放在了WeWork的線上平台上面。
比如財務、設計、保險、市場營銷、編程、品牌策略、運營管理……等等方面,包羅了現代商業社會的方方面面。
有各種服務需要的公司,一進入這個線上平台,就能通過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務的類型,以及最詳細的介紹和對比,從而就開始聯繫和談判,最終來決定是否購買服務。
或者是創業者本身,自己想要創立一個項目,但項目本身需要許多方面的協助,如果是沒有了WeWork平台,他就要招聘各式各樣的人才,給他們薪水待遇,讓他們統籌整合起來為自己服務。
但有了WeWork,創業者根本就不用養那些輔助行業的職員們,直接下單把自己需要的程序步驟全部都做好,然後組合在一起,就可以開始自己公司的運營。
想一想吧,這又能給創業者節省多少的時間,多少的金錢?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那些得到分包訂單的創業者們,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技術能力,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從而讓自己發展壯大,從一個創業者到一個公司,走向成功之路。
提供這個平台的WeWork,也可以通過這些公司和創業者的成功,極大的豐富自己的線上平台陣營,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成為自己的會員,讓WeWork線上平台成為獨一無二的創業者們的聖殿,從而每人都想加入進來。
因此,如果說WeWork的整體估值達到了60億美金,那麼他們的租金收入估值大概是5億美金,剩下的55億美金,就在他們這個線上平台上面。
以後能突破100億美金的估值的話,最大的功臣還是這個線上平台。
這樣的線上平台,還具有強烈的行業壁壘性質。
一旦成功了,就很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從而越來越成功。
其它以後建設的同等線上平台,卻會因為沒有足夠的人氣、沒有足夠的創業者加入,非得要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金錢和時間的努力,才能勉強追得上來。
這就和APPSTORE很相像,無論是微軟商店還是安卓商店,就因為遲入場了一年多,現在想要趕上APPSTORE簡直是不可能的。
在蕭奇的記憶裡面,WeWork是2010年成立,2011年開始在紐約運營,只不過WeWork這個名字已經被他們註冊了。
一開始的時候,WeWork肯定沒有想到第二種的線上創業者平台的各種服務方式,這些都是他們通過無數的實踐,才最後創造出來的一個智慧的結晶。
故而蕭奇只要能在一開始就把線上創業者平台給規劃出來,直接就以升級版本的WeWork開始運營,原版本的WeWork是一點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只不過,蕭奇知道大致的運營模式,卻不知道怎麼具體的去細緻繁瑣的操作。
想要最好的發展WeWork,最好是創立一個公司之後,把他們的人員和公司都給全部打包收購過來,使得WeWork的一群創業者成為自己的職工,讓他們在自己的創意和強大財力的支持下發展,比前世少走許多的彎路,這樣都不用到前世的媒體預計的2015年,就能擁有超過100億美金的估值。
如此一來,WeWork就又是一個送給老婆的優良私房財產啊!
(謝謝所有打賞、訂閱、月票、贊的兄弟們!看打賞明細的時候,顯示「暫無任何數據」,抱歉了哦,沒辦法一一感謝打賞的朋友們了啊。另外,這段時間是屬於收尾階段了,期待兄弟們更多的訂閱支持!請全訂了吧!^_^)(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