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技術方向
>顧海健儘管是海歸,但他留學的地方是葡萄牙,工作的地方是巴西。(.)*1*1*因此,依舊飽含著第三世界人民的熱情與奔放,帶著幾個研究員,自己動手將小樓粉刷一新,然後又是自己搬運實驗儀器,連研究所能夠報賬的費用也不用。
在實驗樓弄好后,顧海健做的第二件事,是購買國外的期刊和籍。
國外的研究文章,雖然沒有一步步的給出數據,但是方向和方法總是要列出來,有了這些東西,低級技術只用做些重複研究就能弄出來——這種研究方式,自然是中國大多數專家教授都習慣的。
即使是關鍵技術,其實也能從專業期刊中尋到端倪,只是需要同樣的研究者才適合做這項工作。不過,哪怕只是一句話,若能節省三五十次實驗,總是划算的。
海洋石油研究所目前的發展方向是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這兩種技術都不算先進,更多的是工程技術方面的。
蘇城跑到油田,要了十幾名懂英語的年輕教師和研究員,並申請了 00美元的外匯,剩下的則是自己補足,並通過哈利伯頓公司,從國外將期刊運回來。
國外期刊便宜的兩三美元,再郵寄回來,總得要五美元以上。隨便選上 種雜誌兩年內的所有刊物,那就是幾千上萬美元,至於翻譯過程就更是枯燥。
顧海健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將那些英文期刊給整理出來。幫忙的十幾名石油學校的年輕教師整天熬夜,也只不過整出了一個目錄和節略。
蘇城此時把貸款都給辦出來了,見他們的這種速度也是發愁,說道:估計,11月以前,總公司肯定要派人來勝利油田考察,到時候咱們能拿出一套理論嗎?怎麼開發大位移井」
顧海健立刻搖頭。道:「那不可能,光是翻譯的時間就要這麼久,何況還要把國外走的路線摸清楚。」
他指著目錄上的數百個名字。道:「咱們現在的翻譯速度,一天能翻5篇到10篇的論文,選出先後來。估計也要用一個月左右,才能找到有用的……」
「那就找名字。」蘇城對水平井的印象實在不深。不過,顧海健等人既然每天能翻10篇論文,那範圍就可以擴大一些了。
蘇城將他們翻譯過來的目錄在桌面上攤開,手指順著人名,一個個滑下去。{……友上傳更新}
有遇見比較熟悉的,他就用藍色筆劃一道,沒多久,30多個人,100篇左右的論文就被他選了出來。
顧海健無語的望著蘇城。道:「蘇廠長,您都不看他們寫的論文名稱和節略?」
「這裡面,總有幾個大牛,翻出來不吃虧。」蘇城說著,又掏出藍筆。道:「現在給你划論文。」
論文名字相對難以理解,由於許多名詞沒有固定譯法,許多名字便由翻譯者信手拈來,看的蘇城頗為辛苦。
這樣用了一個小時左右,他又劃出五六十篇論文,都含有他知道的後世技術。就知名度而言。學生能聽過的技術,總歸是有生命力的技術。
那些一閃即逝的新鮮技術,是很難讓學生們熟悉的。
顧海健不像大華實驗室的研究員,更多的將蘇城當作管理者,有點無奈的想:你光看一個名字就知道有沒有用,也太隨意了。
一個負責翻譯的年輕教師更是不滿的小聲說道:「領導動動嘴,手下跑斷腿。隨便劃出來的題目,誰知道裡面的東西有沒有用……」
還是顧海健重重的咳嗽一聲,才消去了其他人的竊竊私語。
蘇城笑笑,將目錄划完了,才道:「如果是論文題目和論文撰寫人重複的,那就應該是比較好的論文,否則選擇哪種先翻譯,你來決定。」
他將藍筆交給顧海健,就離開了海洋鑽井研究所。
顧海健將他送到門口,往回走的路上就在想:要麼就把論文題目和論文撰寫人重疊的論文先翻譯出來,希望數量不要太多。剩下的就先不管了,哎,國內的老闆就是麻煩,事事都想插手,也不管自己懂是不懂。
回到翻譯室,就見年輕教師們也圍在那裡看論文名字。
「都是些什麼論文?」顧海健也扯了一張目錄,問道。
們又謄了一個表,你看看。」年輕老師們對技術的熟悉程度一般,但還算勤勉。
顧海健不以為意的點點頭,邊看邊讀:《井壁穩定技術研究》,《套管保護及下入技術》,《鑽柱優化設計》……
看著看著,他就坐了下來,讀的速度越來越慢,想的時間越來越長。
這些論文題目,和其他的題目堆在一起的時候,他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單獨放起來的時候,卻讓他意識到了一點:幾乎都是大位移井的關鍵點。
對於專門研究過海洋鑽采技術的顧海健來說,這個發現對他吃驚不小。
大位移井所謂的落後,是學術界的落後,可不是生產上的落後。至少到現在,大位移井仍然是非常先進的技術。
國內對於一些關鍵技術,也仍然在討論中。
但從蘇城選擇的論文名字來看,他明顯已經圈定了某些技術。
例如井眼凈化技術,明明有三四種之多,蘇城偏偏選擇了控制鑽井液排量的論文。
「蘇董莫非弄到了成系統的技術?」顧海健不自覺的問了出來。
大家都搖頭不知。
見顧海健表情有異,才有人小聲問:「那按這個單子翻譯?」
「當然,當然按照這個單子。必須按照這個單子的。」顧海健搓著手,突然覺得精神百倍了。
國內現在根本沒有系統的大位移井的技術,否則也不用攻關了,直接拿來用就罷了——國企的東西,自然都是國家和人民的。
蘇城圈定單子,不僅僅圈定了論文,而且等於圈定了技術框架。
更準確的說。是確定了技術路線。雖然並不完全,但在顧海健想來,只要確定70%的核心技術方向。那整個技術方向也就差不多確定了。
這就相當於確定了戰略方向,剩下的只是戰術問題,能不能攻克複制這些技術罷了。
顧海健突然有些興奮。蘇城的做法。與第三世界研究院的做事方法完全不同。不管是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還是中國石油總公司,都傾向於實用技術。通常來說,他們的做法就是等國外的某項技術成型了,才嘗試引進或自主創新。
這種方法,自然能夠少花冤枉錢,少走冤枉路,節省研究人員的精力,作為落後者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方法自然不用期望有什麼專利剩下來。
現在則不同。大位移井的不少技術仍在討論中。他們現在確定了一個方向,研究下去,若是選對了,期間產生的技術成果,自然都是世界領先的……
若是選錯了……顧海健甩了一下頭。不願去想這個問題。
10月第二個星期一,也是加拿大感恩節的這一天,石油總公司的副總工程師蔡順抵達了濟南,同機抵達的還有他的副手,以及兩名高級工程師。
走下飛機的一剎那,蔡順就裹緊了大衣。說道:「鬼天氣。」
他是不怎麼情願來的。就一名石油鑽采研究者而言,他最希望的是由自己主導開發淺海石油鑽采技術。但是,由於勝利油田的強烈要求,以及劉副總的命令,蔡順不得不屈服。
埕島油田是國內最大的淺海油田,他就是研發出淺海鑽采技術,也得埕島油田願意使用才行。各方面因素堆積下來,蔡順甚至沒有拖延多長時間,就被趕到了濟*南。
此時,踏上這片土地,他的心情都很不舒爽。
「那個蘇城,你們誰見過嗎?」蔡順知道這個名字,是因為聚合物驅的技術,他對三次採油也很關注,當時聽說是勝利油田搞出來的,還驚訝了一下,後來聽說是一個年輕人主導的,那就是驚愕了。
高工焦剛點了支煙,笑道:「哈利伯頓搞合作夥伴的時候見了一次,年輕的很,兒子差不多。」
四個人都笑了。
笑過,蔡順輕聲道:「咱們搞鑽采都有幾十年的經驗了,海油陸采也不陌生,到了這個大華,一定要拿出氣勢來,第一次見面就壓住他們,以後搞聯合研究,日常工作交給誰都沒關係,研究一定們說了算。」
「放心。」
「那當然了。」
一行人氣勢昂揚的走出機場,找到勝利油田來接送的小車,就開始醞釀氣勢。
到了大華實業,蔡順覺得,自己已經滿身殺氣了。
大華實驗室門前,有幾個人頂著冷風在等待。
蔡順覺得心情好了些,大步走過去,就問:「誰是蘇城?」
「蘇董不在是顧海健,大華研究室的副主任。」
蔡順立即皺起了眉頭,心想:副的?
雖然他也是副的,但他是副總工程師,與大華實驗室的主任也是千差萬別。
顧海健沒察覺到什麼,依然熱情的引著蔡順往裡走。
副總工程師閣下抬起了下(最快更新)巴,問:「聽說你們準備先做大位移井?這個技術,在國際上也是很有爭論性的,你們搞清了方向嗎?」
「已經有了方向,還請您斧正。」
「有了?」蔡順向身後的焦剛嘿嘿的笑了兩聲。
焦剛是三個人里最熟悉位移井的,心領神會的道:「那咱們就先看看大華實驗室的位移井研究。對了,你們鑽井液,是怎麼選的?油基的?還是鹽水鑽井液。」
雖然問的很隨意,但這個問題,卻讓顧海健皺起了眉頭。
……(未完待續。。) .
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