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七章 迷惘
有些迷茫,還有一些不知所謂的除了李二陛下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同樣如此。
李二陛下是因為現在的大唐發展的太快,他每天處理的事情也更多了。
除此之外,本來想要建立日不落之大唐的雄心,也因為突然發現自己似乎並沒有親身參與的快感而慢慢地被消磨了。
要不然,李二陛下是不會說出那番話來的。
而另外一個頭疼的人,就是身在皇城內的晉王李治。
十二歲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了。
身在皇城內,又是皇帝之子,時長陪伴在李二陛下的身邊。
耳讀目染之下,自然也就比平常人更有眼界,別其他人更加成熟,也比其他的同齡人更有想法。
但是一旦這個想法多了,也就變成了煩惱。
似乎就像是一夜之間成熟起來,又像是慢慢地成熟起來,總之,十二歲的李治已經不會像是以前一樣,生活在長孫皇後和李二陛下的懷抱之中。
在年關將近的時候,李治提出了要去晉王府的想法。
長孫皇後這才端詳自己所出的最小的兒子,這個從小就有一些安靜,還有一些文弱的晉王李治。
“你真的想好了嗎?”
長孫皇後多少有一些不舍,從小跟在自己身邊的兒子,一個一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都長成了大人。
以前那個喜歡逗她開心的稚奴,現在變成了晉王李治,要離開她的身邊了。
腦海裏麵悠然還記得當初那個文文靜靜的小男孩,做著一些可笑又可愛的事情。
長長讓她和李二陛下開懷大笑,心情也好了很多。
現在更加文靜的李治,讓長孫皇後認識到了,他真的長大了,也要有自己的人生了。
李治自然不舍,說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已經花了很大力氣了。
“母後,兒臣,兒臣想好了。”
其實長孫皇後也看出來了。
如果她強行挽留,說不定李治便能軟下心來,繼續留在皇城內陪著她。
但是長孫皇後也知道,自己是時候放手了。
“嗯,既然你決定了,那母後會去和你父皇商議,到時候你再搬出去。”
李治本想要再開口,卻又不知道說什麽好。
離開這個生他養他的地方,離開這個溫暖的小家,離開這座撐在他頭頂的大傘。
以後風風雨雨都要他來做出決斷,都要他來下定決心了。
這也是李治做出的第一個決定。
卻已經感覺如此艱難了。
長孫皇後也沒有給李治沉思和反悔的機會,因為她也需要下這個決心,也需要為李治著想。
繼續陪在她的身邊,固然可以讓她以解為人母的憂思之心。
卻也耽誤了李治的未來。
他應該也成為像是青雀那般,為大唐開疆擴土的親王。
成為一個被人稱讚的好晉王。
這才不會弱了李二陛下的名譽,也不會弱了她一代賢後的聲譽。
回到了自己寢宮之後,李治便一個人在書房裏麵,出神了好半天。
直到內侍提醒,要用午膳了。
李治這才回過神,走出了書房。
長孫皇後又親自下廚,為李二陛下做了一碗米粥。
其實長孫皇後也沒有加什麽食料,現在的食料比以前要多的多。
也是因為國師,畢竟擁有一手非常好的廚藝的國師,也是大唐最講究吃的人。
一個十三香,就讓大唐的飯食上了一個檔次。
更不用說,現在已經有了更好的鹵肉香料,雞精香料、花椒、辣椒等等。
長孫皇後做的就是很早很早以前,她嫁到了李家,給李世民煮的米粥。
也是她經常煮的米粥。
所以李世民之所以覺得長孫皇後做的米粥很好吃,也是因為這是當初那個味道。
偶爾吃那麽一次,便能夠久久回味。
本來也想要為李二陛下做午膳的武昭儀,聽到長孫皇後親自下廚了,便沒去禦膳房。
她也知道貪多嚼不爛,自己要是經常做飯食給李二陛下,說不定到最後,李二陛下記住的隻是她做的飯菜,而不是她這個人。
真要是那樣,她豈不是成為廚娘了。
所以武昭儀也沒有太過頻繁,並且也是時長關注李二陛下的飲食。
陪伴在李二陛下身邊的內侍,她可是給了很多很多好處。
打聽一下李二陛下近幾日吃的好不好,也算是關懷陛下的龍體安康,並不違背了什麽規定。
“娘娘,皇後娘娘這是什麽意思?”
徐慧不明白,怎麽這快要大半年了,怎麽長孫皇後突然又親自下廚了呢?
難道,是對她們有什麽意見呢?
武昭儀也在沉思,但是不到一會,就說道:“無礙,皇後之賢德,可是被世人誇耀。
如今本就身子虛弱,還能堅持親自下廚,實屬不易啊。”
徐慧並沒有聽清楚武昭儀話中的意思,那就是長孫皇後身體虛弱,已經不能侍寢。
李二陛下去長孫皇後那裏的次數也越發的少了,而來萬秀宮的次數就比較多了。
除此之外,便是長孫皇後身體不好,她的希望也就越大。
可惜,這肚子實在是不爭氣。
臨幸了這麽多次,卻沒有什麽反應。
武昭儀也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了,李二陛下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
後宮這麽多妃子,李二陛下也不是每一個晚上都在她這裏。
所以以後的精力也會越來越少了。
她要是等到最後,還沒有顯懷,而且還不是一個皇子,那人生也就差不多到頭了。
長孫皇後提著食盒,來到了禦書房。
李二陛下還在批改奏折,現在各地的石路都在建設之中。
而一些苦力每一天都會有一些反抗,最後都會被強勢鎮壓,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方式並不太好。
竟然出現了一些百姓為這些苦力說話,覺得大唐有一些太殘暴了。
雖然聲音不是很大,卻也不能繼續下去。
國師已經說過,趁著這一次建造大型蒸汽機和石路,建造更大很多的高樓,消耗完這些苦力之後,大唐就不需要用這些苦力了。
繼續下去,的確會讓本來歌舞升平、繁花似錦的大唐,留下一個罵名。
說這個繁華不是大唐人創造出來的,而是幾十萬的苦力創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