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開局李世民流落荒島> 第兩百五十六章 新工藝

第兩百五十六章 新工藝

  李泰等了一個月,總算是等到了父皇的聖旨。


  早在不久之前,他在江都見到了百姓參與到了這一次的爭論,表達了自己的心聲的時候。


  也是第一次見到,原來大唐百姓的心聲會是這樣。


  那一天,他作為一個親王,也有一種榮辱興焉的感覺,心中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豪情和感慨。


  帶著聖旨的李泰,在造船廠外當著所有人的麵宣布了大唐即將會對馬六甲開戰的國策。


  所以他們將會製造更大的戰船出來,從而讓大唐的海軍能夠橫行大海之上。


  戰船的製作,自然需要很多的木材,特別是那種非常粗大的樹木。


  質地還要非常好。


  這對於廣闊的疆土的大唐來說,並不難。


  就在嶺南,擁有者一大片的高山深林,這裏麵有著很多樹木。


  江楓卻也知道過度砍伐帶來的後果,所以在西北之地,讓那些西域之人栽樹。


  保住了上遊的水土,也就能夠緩解黃河的決堤。


  這三年來,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而對於嶺南的砍伐,自然是一邊砍,一邊要種。


  而江楓也終於解鎖了係統中,關於水泥的製作工藝。


  這將會對大唐產生深遠的影響。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房屋的建築全部用的是木材,對於自然而言,其實已經有一些過度了。


  再加上,如果大唐的馳道鋪上水泥路。


  也就不用每一次雨季過後,還要重新安排人修補馳道。


  一個水泥的作用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鐵礦粉按比例磨細混合,然後進行煆燒,一般溫度在1450度左右,煆燒後的產物和石膏一起磨細,按比例混合就形成了水泥。”


  江楓看著係統的介紹,想著如何才能夠讓溫度達到1450度左右。


  如今的高爐煉鐵,最高的溫度應該可以了。


  已經有了一個技術指導,差的也就是慢慢地實驗,最終製作出來成品。


  這件事情,自然交給了將作監。


  如今的大唐將作監已經比之以往還要盛大幾倍之多,在皇城內的,算是總部。


  在長安外城,建造了三座將作監。


  一座專門負責製作印刷的活字和宣紙,還有一座專門研究如何提高兵器的質量。


  最後一座便是各種新式的工藝的研究,比如農具、紡織機、染布料、琉璃鏡子等等。


  將作監會把這些製作出來的成品上交,然後一些運送到華聯商城售賣。


  一些則是直接運送到各地,成立單獨的商鋪售賣。


  至於那些農具等等,自然是直接公之於眾,誰有能力都能夠打造。


  士農工商,每一個層級的人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國師,不知此等成品可否?”


  將作監的監丞是前朝監丞之後,掌握著一手非常高的工藝水準。


  聽說祖上跟過墨家。


  江楓直接說道:“先試驗一下吧。”


  倒了水之後,攪和了一下,過了一會兒,發現的確凝固起來。


  但是江楓讓人用木棍一敲,便直接破碎了。


  說明質地還不過關。


  以係統給出的工藝來看,這裏麵出問題的地方,應該就是煆燒了。


  現在的大唐還沒有能夠適合煆燒水泥的工藝,這一點必須要改進。


  為此,江楓再一次兌換了一個煆燒手工藝技能。


  用了差不多十幾天的時間,才建造起來一個煆燒的大窯。


  在禦書房的李二陛下,聽到內侍的稟報,國師江楓這些時日一直去將作監。


  心中微微一定。


  國師每一次去將作監,便是又要有新的事物麵世。


  記得當初一個高爐煉鐵,製造出來的百煉鋼,那兵器堪稱神器了。


  也正應為如此,大唐才打了突厥一個措手不及,然後一舉覆滅了草原的蠻夷。


  再後來,便是巨大的龍舟。


  那龍舟他也見過,比之當年前朝楊廣在東都建造的龍舟還要大上許多。


  如今聽李泰說,那龍舟下麵還有這人力,可以推動龍舟更快地在海上航行。


  也不知道,這一次會造出來什麽。


  既然大唐要培養水軍,要對外開戰,這軍隊就需要調整。


  李世民這些時日,也一直在做著這樣的事情。


  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以及安東都護府這三府都需要押送一些番邦的苦力前往西南道屯兵。


  一次差不多三萬多人。


  如今第一批已經進入到了西南之地,從桂州出發的使團,也到了天竺。


  表達了大唐願意支持天竺對馬六甲還有大食開戰,打敗這個西方的最強大國。


  天竺本還在建造通天之路以及東海之濱的碼頭。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舉國上下都開始沸騰了。


  天竺的王,也成為了有史以來,名譽最高的王,這兩年因為建造通天之路而勞民傷財的怨恨,也隨之不見了。


  天朝上國在支持他們啊!


  大唐的大軍帶著一些物資前來,就讓他們感覺到了佛祖的光輝在照耀著他們。


  當第十幾次之後的成品,擺在了江楓的麵前的時候。


  江楓依稀見到了後世的水泥的影子。


  那種味道,那種細膩的樣子,他多少還是記得的。


  當年下鄉,幫助那些百姓修建田地裏麵的水渠,他就見到過大包大包的水泥。


  倒上了水,稍微攪拌一下,便凝固成為一堆。


  這一次,再用木棍去敲,發現它堅硬的猶如花崗岩一般。


  “這……。”


  監丞其實已經有一些明白國師想要什麽,可是當真正見到成品的時候,心中也不免震撼起來。


  江楓這才滿意地點頭。


  帶著一包水泥,獻寶一樣去了皇城。


  李世民看著那一推灰色的灰土,有一些不相信,這個能夠給大唐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當江楓讓工匠在馬場邊上豎起一道水泥柱子之後,他才明白過來。


  看起來是一堆灰土,倒了水之後,成為了一攤泥。


  結果幾天之後,就變成了質地如此堅硬的柱子,堪比那些質地堅硬的石柱了。


  一時間,李二陛下還是沒能想明白,這個到底有多大的用處。


  江楓解釋道:“陛下,此物的用處非常廣泛,我們可以在馳道之上鋪上這個水泥,到時候就變成了質地堅硬的石路。


  下雨不會泥濘,還更加平坦,方便很多啊!”


  如果是僅僅這一個作用也就罷了。


  當江楓說著五六層的高樓之後,李二陛下明顯呆住了。


  真要有那麽高的閣樓,那豈不是說,大唐就可以省去很多木材,也就不用大肆砍伐。


  隻需要煆燒水泥,然後用它來建造房屋閣樓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橋梁和水渠等等,也都可以用到,如此一來,大唐卻是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陛下,臣以為可以先用此物在長安建造一座高樓,就叫望月樓。


  用以彰顯此物的強大作用,然後開始從長安城往東都洛陽鋪設一條石路。”


  李二陛下想也沒想,直接說道:“準了!”


  就算是一大部分苦力都上了戰場,大唐還是有著不少的苦力和工人能夠支撐現在的大唐建設。


  人口一旦多了起來。


  這人口的紅利也就慢慢地顯現了,以前可能一家人是兩張口或者是三張口吃飯。


  現在就變成了五個、六個。


  在這個風寒都可能四人的年代裏麵,嬰兒的存活率的確比較低。


  但是在各地有了大醫館之後,也能稍微提高不少。


  除此之外,天花這種疫病,江楓也很早就提出來了種痘一法。


  在醫學上,江楓每一年都會兌換一些醫書,提升孫思邈和大唐的那些郎中的醫術。


  到現在,國師府的長樂公主已經是長安遠近聞名的醫者。


  當然了,長樂公主拿手的是對於那些婦人的疾病,師從於孫思邈。


  算是把孫思邈對於那些婦人的病都學會了,除此之外還有江楓送給她的醫術。


  所以在醫道一途,長樂公主已經成為了藥王孫思邈之後的藥仙。


  想要用水泥修建一座高樓,對於農學專業的江楓來說,難度有一些大。


  最起碼,這個地基的建造,就有著很大的建築學的學問。


  所以江楓有需要兌換此類的建築學技能。


  最終發現在長安城這樣的土地結構上,以大唐現在的建築工藝,頂多就能夠建造一個五層的高樓。


  不過這對於現在的大唐來說,已經算是很高了。


  要知道圍屋建樓頂多也就四層,這已經算是非常高了。


  而皇城內也沒有這麽高的閣樓,長安城內最高的也是外城的四合院,采用的本來就是圍屋建樓的方式。


  打造地基就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畢竟這大唐的那些工匠,也是第一次建造這樣的高樓。


  需要搭架子,需要先做框架,最後用紅磚填補就可以了。


  紅磚的製作,江楓也很早就拿出來了。


  這種工藝,算是比較低級,所以並不需要花費太多聲望值解鎖。


  年關將近,這一座高樓總算是快要麵對世人了。


  江楓不僅僅把它建造好了,並且還用了一點兒手段裝修。


  一樓是大廳,裏麵擺放著一些盆景,還有一座小小的水池,裏麵有著流動的水。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沙發。


  用的也不是後世的那種棉,而是非常一邊的填充物,和那真皮沙發,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正中間則是樓梯道。


  采用平整的琉璃鋪設,然後到了二樓,則是棋室、茶室和用餐之地。


  到了三樓,還有休息的單間。


  到了四樓,自然是豪華房間,每一個都是套間,裏麵獨立的廁所、洗漱、大廳、臥房等等。


  到了五樓,則是大窗戶,木質結構的推拉窗,用琉璃鏡子裝飾。


  真正的望月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