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智能化循環式生態農業系統
程遠的家鄉雖好,但畢竟地方小,格局小,玩個近半個月,基本也就該看的看了,該玩的玩了。
當然,這段日子裡,程遠也不是只是到處看風景,他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那就是走親戚,串門子。
這也是林家村一個不成文的老習俗了,一般來說,如果村裡有誰家的孩子出息了,大多都會被父母帶著到處走動串門子,嘮嗑拉關係的同時,主要也是宣揚一下自家孩子的本事,讓別人都認識到。
這種不成文的習俗往壞里說是顯擺炫耀,但從好處說,這種行為也可以看作是村裡人一種原始的互助機制。
這是因為,村裡有出息的人到處串門之後,就會讓本村的人都認識到他,並且認識到他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這樣如果以後村裡人有什麼問題,就可以想到這個能人,然後去求得幫助。
通常來說,如果村民上門求到你,那麼只要不是你確實做不到的事,就總是要幫一下鄉里鄉親的,否則就要被戳脊梁骨,一家人都抬不起頭。
正是有了這種機制,所以林家村的人才依然這麼團結,比如說當年程遠上學,就是因為求到村主任,才獲得了一筆助學資助,讓程遠能夠到縣裡去上學。
可以這麼說,當年如果不是有老村主任幫著出錢找關係,程遠哪怕在村裡的學習成績再好,也根本就不可能去縣裡的重點中學上學,而如果不能去縣裡的重點中學上學,也就不可能考上上東大學,無法留在上東,自然,也就無法遇到外星人遺產的事情。
不過很可惜,當初曾經資助過程遠的老村主任一家,早就搬出去了。成了城市戶口,且人家的家庭條件也不錯,暫時也沒啥需要程遠幫助的地方,而如果別人沒求到你,你卻上趕著的去幫忙,反而會引起別人的不快,一樣會被村裡人說道。
雖然不能回報老村主任一家,不過對於本村的鄉親們,程遠決定應該做更多的事情。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是建設免費學校。免費醫院以及免費養老院,只能是讓村民沒有了後顧之憂,但因為林家村的人都很好面子,因此對於這種帶有施捨性的事情,大家或許會很感激,但未必就會十分的領情。
所以說要想讓村子真正的發展起來,讓村民真正的獲得自信,關鍵是給村民一種賺錢的方法,讓他們可以憑著自己的本事賺到錢。那樣的話,程遠一家才能獲得村裡人真正的尊敬。
林家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村,平原多,山地少。因此村裡的主要收入都是通過種地來獲取,而且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新一代人才起來之前,搞高科技工廠顯然不靠譜。所以需要給他們一種簡單易學,又容易發家致富的項目。
思來想去,程遠覺得村裡的大部分人都是種了一輩子地。對操弄莊稼蔬菜之類的十分拿手,做生不如做熟,還是在本村發展新型的生態化農業項目最靠譜。
其實,在之前,從縣到鎮,都很注重當地的農業發展,比如修公路,建水庫,都是為了促進本地的農業生產。
不過,農業生產本身其實是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複雜產業,不是說你多修幾條公路,多建幾個水庫,村民收入跟當地的農業水平就能立刻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與修路、修路燈跟建水庫這些大型形象工程相比,給農民更多實在的支持,比如說給他們提供小額農業貸款,給他們提供優質的種子、化肥、農藥,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才是最靠譜的。
像給農民提供小額貸款,提供優質種子化肥農藥,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這些事情,是相當繁瑣,並且麻煩多多的事情,比起修路修水庫這些可以大撈油水跟政績的工程相比,顯然沒什麼競爭優勢。所以村鎮的幹部們,對這些可以實際提高農民利益的事情基本不怎麼上心,他們平時關注的,無非就是火葬啊計劃生育這些能罰款的東西,要麼就是專註某些能撈油水的大工程,上面不用心,村民的發展也就可想而知。
當然,專註大工程也不是不好,起碼基礎設施好了,程遠再來搞那些新型農業項目,就會方便很多。
程遠也是農家出身,加上在大城市,眼光開闊,所以在附近,特別是沿著那個新水庫走了一圈后,心中基本也就有了個大概。
在程遠看來,林家村以及附近的幾個村子,土地利用率其實還是很低,村民的種地方式,大都是那種粗放式農耕,並非是那種精耕細作的方式。
比如本地產量最大的農作物玉米,基本都是種那種好養活的飼料型玉米,耕種方式就是簡單的翻下地,撒種子,施化肥,然後基本就不管,頂多到蟲害高發期的時候,打幾遍農藥,接著就到了收穫的季節后,就幾家雇傭一台聯合收割機,一氣把玉米給收割掉。
另外還有種麥子,甚至種水稻的,也都是類似種玉米的那種粗放式種植,產量根本就上不去。
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對新技術新種子的不熟悉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本地的勞動力不足。
基本上,林家村也跟其他的華國農村一樣,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在村裡的,基本都是老人跟孩子,而種地的主力軍,也是這裡的老人跟一些留守婦女。很顯然,讓老人婦女這些人去種地,別期望他們能有多高的生產效率。
不過這一點,卻提醒了程遠,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機器人技術,或許在農業領域,是個不錯的出路。
其實,機器人的簡化版,或者說便宜鋼鐵製版,早就獲得了突破,連生產線都在瑞典組裝完畢,樣機也都生產出來了。但程遠卻遲遲沒有把這門技術推廣出來,顧忌的就是怕過早推出機器人技術,會讓華國過早的失去競爭力。
誰都知道,華國之所以經濟騰飛這麼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靠便宜而大量的勞動力,正是廉價的勞動力,造就了華國的經濟奇迹。雖然現在這種廉價正在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但在世界範圍內。華人勞動力的競爭優勢還是很強的。
而如果一旦大力推廣機器人技術,特別是那種很全能的人形機器人,顯然對歐美等國來說,是個天大的福音,可對技術儲備還不足,產業轉型還沒有完成的華國來說,卻是一種過早的打擊。
不過,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怕這些。就不推出機器人,所以程遠才決定在一些勞動力奇缺的領域,先推出這種多功能機器人,比如說。在農業領域,完全就可以使用機器人。
華國現在雖然農業人口看似很多,但實際上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華國的農業勞動力是逐年減少的。在很多地方,農村勞動力直接就成了稀缺品,這直接造成華國的農業生產增值速度不快的情況。
別看華國近年來連續豐收。但那是建立在普遍使用化肥農藥,加上農業底子太弱的緣故,就農業勞動力效率來說,是遠遠低於歐美等國的農民的。
程遠現在要做的,就是做一個嘗試,看看機器人技術,在農業領域到底能有怎樣的效益。
雖然建築機器人主要的作用是搞建築,不過只要修改一下程序,讓他們去耕地的話,也是一樣的強大。
有程遠的設計,加上小蘭的輔助,要做出這樣的修改簡直就是輕鬆自在,沒用一天,相關的農業技能程序就輸入了建設完學校后,處於待機狀態的建築機器人們。
之後,程遠跟當地的鎮委鎮政府領導做了一下簡單的溝通,然後就開始在一片劃出來的土地上,開始了實驗性的機器人操作。
事實證明,建築機器人不但建房子很厲害,操作農業一樣很厲害!
首先是耕地,由於有鑽地鼠,深耕再也不是難事,而這些鑽地鼠機器人除了要深耕土地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鑽出一些管道,好裝置噴灌系統。
等鑽地鼠把荒地變成阡陌交通的熟地之後,接下來,就是進行進一步的細化操作。
做細化操作的,基本都是人形機器人跟蜘蛛機器人,只見他們拿著一條條pvc管材,開始不停的在田間的預設管道中埋設管道。
這種管道有兩種,一種是噴灌加滴灌結合的噴水系統,主要作用是給植物澆水,另外一種則是在地下滲水的滲肥系統,主要作用是把有機肥的肥水緩慢而均勻的滲到土壤中去。
這兩種管道分地上跟地下兩層,其中地上的管道,是噴水系統,主要是方便隨時拆卸,而在地下深處的管道,則是一圈一圈密密麻麻的滲肥管道,就好像地暖管道一樣,目的是可以讓肥液直接在土壤深處釋放,利用植物根系的趨肥性,讓他們的根系可以扎的更深。
兩種管道都有很多感測器,比如說噴水管道可以感受溫度、濕度以及光照強度等信息,而滲肥管道則有偵測土壤酸鹼度,富含微量元素,細菌以及病菌濃度等信息,這些信息反饋回電腦,就可以讓電腦做出最優化的指令。
比如說,下雨天,噴水器就不工作,而如果土壤的酸鹼度跟微量元素如果有差異,就可以根據需要調配有機肥,讓農作物在最佳環境下生長。
當然,這些設置,都是基本的農田設置,根據土地的使用方法,,情況還會有所不同,比如是不是大棚農田,相關設置就不同。
首先是大棚農田,大棚農田,基本上就是為了反季節的,也就是人為的製造一個溫室,可以讓裡面的農作物避開四季的變化,可以一年四季都生產你想要的農作物。
為了讓人員進入大棚不會難受,所以大棚建設的很高,足有三米高,而且大棚表面用的是內含真空氣墊夾層的薄膜,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溫。
另外,在大棚內部,會加裝有智能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智能通風系統,而在大棚外面則會安裝透光性太陽能板,以充分利用太陽光。
這樣一來,大棚內部的地源熱泵空調,以及通風系統,噴水系統,滲肥系統,所用的電力都可以用太陽能電池來提供,而太陽能電池因為是透光的,所以也可以給植物提供足夠的光照。
非大棚設置的農田,是露天農田,這種農田相對簡單,沒有大棚農田那麼複雜,但在農田中間,每隔一定距離,就會挖出一個小水塘,可以在裡面養魚,而養魚的水跟淤泥,可以當作農作物的肥料。
同時,露天農田會放一些誘捕燈跟誘捕器,用機械的方式來抑制害蟲老鼠等有害生物,當然,這些誘捕器也是智能化的,可以分辨要誘捕的是益蟲還是害蟲。比如如果是蜜蜂,七星瓢蟲這些,誘捕器就不會工作,又或者來的是青蛙,誘捕器同樣不會工作。
還有,不管是大棚農田,還是露天農田,都設置有揚聲器,平時有人的時候,可以播放音樂,沒人的時候,則可以根據種植的作物種類,發出植物喜歡的聲波,以此來促進農作物的產量跟質量。
總之,不管是大棚農田,還是非大棚露天農田,都是一種生態化的設置。
與這些農田設置相比,其實最出彩的地方就在於,操作這些農作物的,比如進去下種子之類的,根本就不用人,完全可以用機器人來操作,人類要做的,只是進去近距離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狀態,以此判斷自己要不要澆水或者施肥之類的。
換句話說,這種新型農業體系中,人類已經可以從繁重的勞動中脫離出來,只需要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來判斷農作物生長的好壞,並根據情況作出調整而已,而所有的調整,都是自動化系統,比如噴水,施肥,加二氧化碳,加氮氣,加溫,降溫等,全部都是自動化!就連清除雜草,修剪枝葉,也可以用機器人代勞,根本就不需要人工!
這種植物農田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像圍繞農田的豬羊牛圈,地下沼氣池等系統,也都有設計,等完全建設完成之後,就是一個以智能農田為中心,圍繞智能化牲畜養殖,魚類養殖以及綠色飼料跟肥料加工為一體的,智能化循環式生態農業系統。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這個精耕細作,完全不需要重體力勞作的新型體系中,所種植的農作物都是有機作物,不會用轉基因種子,不會用農藥,不會用除草劑,不會用礦物化肥,所生產的都是綠色有機作物!
至於成本,前期投入或許比較高,但一旦持續使用,等這套循環式生態農業系統完全發揮產能,那麼只要五年,就可以回本,之後就是純賺,而且幾個老人婦女孩子就可以看管一大片,只需要在家看看電腦顯示器,動動滑鼠鍵盤就能進行大部分的操作,根本不需要重體力勞動,非常適合目前缺乏年輕勞動力的林家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