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熱忱的張母
張玉春家住的那個位置非常偏僻,不通車,到了會海村村口,錦萱隻能選擇把車停在村口的一戶人家,打算給個百十文錢,讓那幾個孩子去給她的馬匹割一籃子青草。
“阿旺,車就停在這兒吧。”錦萱吩咐著,掀開簾子下車,她細細打量這戶人家,這戶人家家庭條件也不好,他們的房子是土胚房,沒有正規的院壩,院壩的門用一根一根的木棍堆積而成。
抬眸望去,院壩中有三五個孩子正出來看馬車。
站在最前麵的小男孩穿得非常破,他那身灰布衣打滿補丁,整張臉麵黃肌瘦,細細一看,他腳上的布鞋還破個洞,大拇指都漏了出來。
他一喊,正在屋內打草鞋的年輕夫婦便走了出來,抬頭看錦萱他們。
從錦萱了解的基本情況來看,這會海村真的很窮,路過那麽多人家,沒有一家是大瓦房,雖然這裏梯田多,但多半都是地主家的梯田。
“這位嫂子,我家小姐來你們村有點事兒,想把馬車停在你家門口,讓你們幫忙照看一下。”於琦下車,摸出一錠銀子遞給那位年輕的漢子,那位漢子非常震驚,他雙手捧著那錠銀子,不知如何是好。
“這位夫人,這路是公家的,您們想停多久就停多久,不必給我們錢。”猶豫了會兒,這位漢子還是把銀子還給於琦,於琦見他不貪財,心裏暗自高興。
“敢問夫人來村裏,是要去哪兒?”年輕漢子身邊的婦人笑盈盈地問於琦,於琦告訴她,他們要去張玉春家。
“你們要去玉春兄弟家啊,他就住在村尾,等會兒我讓孩子們領你們去。”那婦人抬手指著遠處的小山。
“多謝!”於琦抱拳施禮道。
“這銀子你們收下,我們的馬車停在你家,還得麻煩你們幫我們割點青草,喂喂它。”於琦重新把銀子塞給那位漢子,那位漢子還是不肯要。
這時,錦萱走了過來,對他道:“這位大哥,你就收下吧,我們不是白給你,這是給你的割草錢。”足足十兩銀子,這是他們全家老小一年的口糧,這位有錢的婦人和那位漂亮的小姐有心幫襯他們,她們真是好人。
“謝謝,謝謝!”那漢子收下錢後,對著錦萱鞠躬行禮。
“敢問大哥貴姓?”錦萱有意了解會海村的情況,想幫她小叔叔家招攬一些有用的村民,樂居坊開張那天,她小叔叔承諾,接下來的一年裏,他們不收會海村的租子。
“回稟小姐,我姓張,叫張玉平。”
玉字輩,應該和張玉春是親戚,錦萱拱手往前一送,笑道:“你和張玉春大哥是親戚嗎?”
“是的,我爹和他爹是親兄弟,他是我二叔的兒子,因為前些年鬧饑荒,我爹娘和他爹都餓死了。”
張玉平告訴錦萱,他和張玉春是親堂兄弟。
“既然你們是親戚,那就好辦,我也不瞞你說,我來會海村,主要是為我四姐的婚事來的,不知張玉春大哥可有心上人?”錦萱想先了解情況,再做打算,要是人家有心上人,她豈不是破壞人家好姻緣。
提親?
張玉平夫妻倆有些吃驚,他們老張家這麽窮,哪有姑娘會看上他們的堂弟。
“小姐,我有些懵了,您說您替您四姐提親,敢問您是哪裏人?”張玉平回神,追問錦萱,錦萱告訴他,他們是周家村宋家的人。
“.……”張玉平等人非常吃驚,周家村宋家那是響當當的人家,前些日子他們挖的草藥就是賣到宋家啊!
宋家那位四小姐他聽說過,好像有二十四五了吧,不過人家再醜也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玉春還配不上人家。
“孩子他爹,那位白衣少女應該是南安公主,我聽玉春說,我們村裏的人可以免費種一年的地,這恐怕也是這位公主的主意。”
“是啊,因為這事兒,大家都很高興。”張玉平夫妻低聲議論著,決定親自領錦心去張玉春家。
“孩子他娘,你在家照顧幾個孩子,我帶貴客去二嬸家。”
“去吧,孩子們有我呢!”
張玉平交代妻子一些瑣事,便領錦萱等人去張玉春家。
張玉春家也很窮,和張玉平家相比,他家房子稍微好一點。
至少不漏風,不漏雨,院壩也很寬敞。
和他家住的人見他家來看貴客,都過來竄門,看熱鬧。
張玉春今日穿了一件淺藍色布衫,布衫幹淨整潔,沒有半點補丁。
他老母親雖然六十多歲了,但聽力和行動能力都很好。
她見家裏來了客人,她笑盈盈地端起凳子,讓大家坐。
阿旺把帶來的拜堂和糕點遞給張玉春,張玉春真不知道該怎麽感謝他們。
張母身高挺高的,她六十多歲了,身體非常硬朗,兒子不在家,家裏的活兒都是她做,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幫兒子找個好姑娘,周媒婆她是認識的。
她拉著周媒婆的手寒暄道:“大妹子,那位好看的姑娘和夫人是誰?”
“老姐姐,她們是宋家的人,您說的漂亮姑娘是南安公主,她身邊的那位夫人是她的屬下,至於年輕的那位夫人是她的三嫂潘氏。”
周媒婆笑著介紹錦萱他們。
張母一聽南安公主來她家,她頓時傻了眼,她這輩子連縣令大人都沒見過,今天她家竟然來了一位異國公主。
“南安公主來我們村,不會想是幫我們脫貧吧。”
“我還是第一次見這麽尊貴的人呢,她長得真好看。”
前來看熱鬧的人站在門口,並沒有進來,他們一聽錦萱是南安公主,他們很震驚。
因為南安公主這四個字太響亮了,他們想不知道都難。
更何況南安公主所做的事兒都是與他們有關的,他們真真切切得到好處。
“殿下,我不知道您們要來,什麽都沒有準備。”張玉春從家裏端了一碟子葵花和花生出來,讓大家吃。
“玉春,你陪殿下他們聊,我把那隻公雞殺了,給大夥兒燉雞湯。”張母站起身,熱忱地說道:“殿下來家中,估計是想和你商量莊子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