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上朝
那太監把李義領到宣政殿門口,便自行離去,留下李義一個人在那納悶。
此時殿外已站了不少人,但李義一個也不認識。
仔細找了一圈,發現薛萬仞並不在場,李義更奇怪了。
若是要匯報突厥戰果,不可能不叫上他,畢竟他才是主帥,而自己隻是個打醬油的。
李義正在納悶,忽然看見馮胖子挺著肚子一搖三擺地走了過來。
周圍的人紛紛給他請安,李義本不想隨大流,但人家畢竟是個王子。見了王子都不拜,那就有藐視皇族的嫌疑了。
於是李義清了清嗓子,上前幾步,對馮胖子拱拱手,笑道:“微臣見過信王殿下!”
馮胖子忽然眼睛一亮,一把拉著李義走到一旁,悄聲道:“正到處找你呢!快說說看,你是怎讓那丫頭聽你話的?”
李義被說的莫名其妙,不解地問道:“哪個丫頭啊?”
“還能有誰?本王的皇妹,長樂公主唄!”
李義搖搖頭,回道:“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馮胖子耐心地說道:“我那皇妹平日裏被母後寵溺的緊,就連我這個做哥哥的,也是經常被她欺負。這次她偷偷跑出去,聽說是到了你那裏,昨日回來後,便聽說她在母後麵前說了你不少好話,聽說還求父皇要給你封個伴讀的官兒。我還從沒見過她對誰這麽上過心,你是第一個,所以就來問問你。”
聽完馮胖子的話,李義有些頭疼。要真像他說的那樣,那麽皇帝今天找他來,很有可能就是要他給公主做伴讀。
不過李義可不想讓自己跟皇家扯上什麽關係,不管是電視上還是電影裏,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雖然李世民被譽為千古明君,但誰又能保證他沒有犯糊塗的時候?
萬一哪天忽然不開心,弄死自己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李義打定主意,如果皇帝真的提這茬,自己說什麽也不能答應。
“李兄,李兄?”
馮胖子見他不說話,又催了他兩聲。
李義回過神來,笑道:“其實也沒啥,就是給她講了幾個故事,小孩子都是愛聽故事的。”
馮胖子連忙問道:“你都給她講了什麽故事?給我也說說吧?”
“你?”李義白了他一眼,正要說話,忽聽得一聲嘹亮的喊聲:“上朝!”
大門緩緩打開,百官紛紛往裏湧去。
李義對馮胖子笑了笑,說道:“走吧!到時辰了。”
馮胖子卻沒有放棄的意思,一直跟著李義,繼續說道:“李兄,不要那麽吝嗇,你也給我講講吧?”
李義給公主講故事,那是閑來無事哄孩子玩的,他可不想自己這“故事大王”的名頭在皇宮大內傳開,不然怕是就永無寧日了。
於是搖搖頭,道:“我講的那些故事都是適合小女孩聽的,你可是男子,況且你也這麽大了,那些膚淺的故事對你來說並不好聽。”
“是麽……”
馮胖子懷疑地看了看李義,雖然心中不信,但李義不答應,自己總不能勉強他吧?
李義隨著百官慢慢走進大殿,看著一眾人正有序地排著隊,自己卻不知道該站在哪裏好。
正恍惚間,馮胖子拉了拉他的袖子,主動邀請道:“李兄,不如你隨本王一起?”
李義四下看了看,皇帝還沒來,於是問道:“你的位置在哪裏?”
馮胖子走到一人身後站定,笑道:“本王站在此處,你可以站在本王身邊。”
李義看著他,肥胖的身軀占據了幾乎兩個人的位置,整個隊伍裏就他這裏最是顯眼,於是搖搖頭,道:“算了,我還是一個人站後麵去吧!免得站在前麵我緊張。”
馮胖子也不勉強,抬了抬手,笑道:“那李兄隨意吧!”
李義點點頭,對信王說道:“那我站到後麵去了啊!”
李義走到隊伍末端,找了個靠柱子的位置,正好皇帝看不到自己,還能趁著機會把早起的瞌睡補點回來。
正百無聊賴之際,趙公公走了出來,一擺拂塵,朗聲道:“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義按照平時的習慣,衝著前麵抱拳行了個禮,百官卻齊刷刷地跪了下來。整個隊伍裏就李義一個人站著,搞得他好不尷尬。
李義暗自腹誹:“不是應該站著行禮就完事了麽,怎麽又變了?”
“眾愛卿平身!”
李義抬眼望去,李世民正緩緩坐下來,好像並沒往自己這裏看。
馮胖子卻忽然回過頭來,衝李義眨了眨眼睛,好像早就知道李義會出糗一樣。
李義暗暗咬牙:“好你個馮胖子,居然不提醒我一聲!”
“眾位愛卿,自出征突厥以來,朕時常牽掛擔憂,竟夜不能寐。幸有李靖,率軍三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前所未有之功勳,足以一雪當年在渭水結盟之恥!”
“恭喜陛下!”
百官齊刷刷地回應了一嗓子,把正努力聽明白的李義嚇了一跳。
李世民臉上閃耀著紅光,似乎很是興奮,隻聽他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如今頡利就在京城,如何處置,卻要與眾位愛卿商議一番了。”
一個穿著盔甲的武將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末將以為,頡利當年逼著我們訂下渭水之盟,著實可恨,當殺!”
李世民還沒說話,隻聽另一個人朗聲說道:“陛下三思,我大唐乃是天朝上國,怎能效仿那野蠻人的行徑?微臣以為,頡利當留。”
得,這就開始打嘴仗了。
頡利最終的下場自然是被囚禁著,李義早就知道了結局,自然也就不再關心他們說了什麽,於是靠在柱子上閉著眼睛打起盹來。
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一臉不甘地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歸還其家人,讓他在門下省頤養天年吧!”
“陛下聖明!”
李義打了個嗬欠,打算換個姿勢靠在柱子上繼續睡。
忽聽李世民說道:“現下還有一事,本次擒獲頡利,李道宗與李靖功不可沒,朕已對其論功行賞。然而還有一人,於此戰也有重大功績,朕不能厚此薄彼。李義上前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