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第551章 離心離德
李牧為虎賁軍及自身前程考慮,有脫離趙國的想法,且隨著與趙穆關係漸漸交惡,這個想法在腦海中出現次數越來越多。
奈何,他平素在趙國,南征北戰,鎮守邊關,掃平匈奴,為趙國崛起花費半生心血。
突然之間,離開這片為之奮鬥數十年的土地,他內心戀戀不捨。
一時間,帥帳內幾名主將變得沉默,李牧模稜兩可言語,導致大家猜不出李牧態度。
當前不再是猶豫不決的時候了,趙穆擊殺馬武,讓全軍將士成為驚弓之鳥,不但張博凌,燕無雙心存忌憚,許多中層將領,也心生忌憚之色。
畢竟,大家在前線拼死拼活為趙國駐守國門,爭取利益時,後方負責東線戰事的大將軍馬武,卻被當眾刺殺,顯然朝堂之上,趙穆等人根本沒有把軍中將領當回事兒。
儼然在敲山震虎,不管何人,不管地位有多高,敢傷及趙國利益,特別對帝位產生威脅,朝堂必殺之。
這次,趙穆敢派人刺殺馬武,下次會是誰,李牧,張博凌,又或者諸位將軍自己。
猜不出結果,頭上卻時時刻刻有柄利劍懸著,他們不想自己在前線拚命,卻隨時隨地會遭到不明不白的暗殺!
張博凌望向李牧,神色不悅,又很為難,思量半天不再猶豫,直言道:「大將軍,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趙穆根本沒有能力做皇帝,依照末將來看,倘若將軍不想離開趙國,何不率大軍南下,直接廢除趙穆,取而代之,既解除當下燃眉之急,將軍又榮登帝王之位!」
與趙穆矛盾越來越激化,待對方覺得帝位受到威脅時,肯定會先發制人。與其等對方下手,不如直接將對方剷除,解除隱患,一勞永逸。
依照李牧數十年來建立的功勛,及在趙國威望,登上皇位做皇帝,肯定沒有多少人反對,即使有人反對,有北大營數十萬虎賁軍在,誰敢與李牧抗衡。
聞言,李牧倒吸口冷氣,不管當前條件再艱苦,他都沒有弒君謀逆的想法,沒想到張博凌敢斗膽提出來。
忍不住冷聲道:「推翻趙穆,此事萬萬不行,趙國情形不像當初諸位皇子爭奪帝位了,當前,外敵環繞,且不說是否有把握推翻趙穆,單單環視的燕軍就不好對付,坐上帝位又如何,到頭來怕依舊被燕軍殲滅。」
他有自己做人做事底線,寧願離開趙國,也不會取代趙氏成為趙國皇帝,遭受眾人唾棄不說,也因他有將帥之才,卻無治國之能。
況且,像他所顧慮的,燕軍環視,登上帝位,不能江山永固,反被燕軍殲滅,淪為階下囚,豈不自取其辱嗎?
大家為尋求自保,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必要與趙穆發生正面衝突。
波不得已時,若虎賁軍將領過於擔心自身安危,大家唯有想方設法離開趙國,投奔其他諸侯國了。
「此事,不許再提起!不管虎賁軍淪落到什麼地步,決不可在趙國內鬥,這是底線。」
想法被李牧拒絕,張博凌沒有死心,繼續道:「既然將軍不同樣弒君,唯有離開趙國了,畢竟存糧欠缺,生命受到威脅,人心惶惶,沒有多少虎賁軍真心實意再為趙國拚命了。」
他的話,代表了中高層將領的心思,至於底層將領與兵卒,大多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即使考慮也不會想的太深遠,多數會追隨主將。
當糧食欠缺時,底層士卒不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時,肯定發生嘩變,倒逼上層將領被迫做出選擇。
因此,他不單單需要給自己謀條後路,也需要給麾下將士考慮,不能玩笑對待此事。
李牧深深吸口氣,瞟了眼張博凌與燕無雙,表明態度道:「倘若全軍準備脫離趙國,也不是不允許,十餘萬性命,葬送在趙穆手裡,實在太可惜了。」
「將軍,脫離趙國,將軍準備投奔何處?」燕無雙道,十餘萬虎賁軍,不論轉投任何諸侯國,都會形成強大勢力。
這支力量是否會受到重用,將領是否有提升機會,沒有確定轉投那個諸侯國之前,需要大家謹慎考慮。
畢竟,若不被重用,十餘萬虎賁軍,勢必被對方當成威脅,雙方若不能達成共識,虎賁軍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多半會被對方以雷霆之勢殲滅。
當前,虎賁軍能夠轉投諸侯國,鄭國遭遇陳宋聯軍攻伐,朝不保夕,虎賁軍若為鄭國效力,肯定引起李釗歡迎,但是,鄭國多半抵擋不住陳宋聯軍。
投靠鄭國,能夠解決燃眉之急,卻給長久之計。
是故,僅僅剩餘陳宋燕三國,陳國鞭長莫及,難以接觸,況且,陳國國力弱於宋燕,投靠陳宋,能夠受到重用,虎賁卻不能穿過宋燕防線。
至於宋燕兩國,在燕無雙看來,即使當前與燕軍作戰,但若投降,他最希望轉投燕國,
燕國部隊按照功勛提拔,公平,公正,能夠激發將士作戰積極性,再者燕軍中有大量諸侯國部隊,卻從來沒有遭受歧視,虎賁軍轉投燕國,一定不會遭受歧視。
更重要,燕帝林楓年輕,有魄力,做事果斷,帝王之術,展現的淋漓盡致。
相反,宋國雖也很強大,機械軍團名揚天下,財閥遍布各諸侯國,吞併梁國后,橫卧北方,實力強悍。
然而,燕無雙極其不喜歡女子主政,對林疏影沒有丁點好感,更重要,宋軍戰鬥力微弱於燕國,一旦宋燕爭鋒,或許宋國會落敗。
李牧不清楚燕無雙想法,心情惆悵道:「若有機會逃離燕國包圍,我希望帶部隊前往宋國!」
宋國?燕無雙,張博凌兩人不約而同驚訝起來。誰也沒有料想到,李牧準備轉投宋國。
在兩人看來,宋國富裕,兵強馬壯,但女帝執政,當前宋國平穩發展,卻容易產生隱患。
一旦產生隱患,最倒霉,最受到牽連的,就該是外籍軍隊了。
張博凌望著李牧,叫道:「將軍,投靠宋國,萬萬不行啊,且不說宋國好壞,單單能否突破燕軍在趙國四面形成的部署,都很難預料,末將覺得,投靠宋國風險實在太大。」
「沒錯,雖說宋燕兩國聯盟,嚴峻獲悉虎賁軍轉投宋國,肯定不會輕易答應,屆時,大家會遭遇燕軍瘋狂阻擊。」燕無雙也覺得投降宋國有問題。
畢竟,燕國絕對不會眼睜睜瞧著宋國強大起來,特別宋國缺少騎兵,虎賁軍投靠宋國,勢必添補了宋國的缺陷。
這個問題,乃是李牧最擔心的問題,卻也不是無解,直言道:「倘若大家鐵了心思投靠宋國,也不是沒有方法破除燕軍阻礙。」
「當然,存糧越來越少,趙國危機四伏,即使不為自己打算,也該為全軍打算。」燕無雙斬釘截鐵的道。
「單憑,趙穆誅殺馬武,不把武將放在眼裡,便該脫離趙國了。」張博凌不甘落後。
「此事交給你們兩人去辦,燕將軍,爭取迅速與宋軍接觸,張建軍你與燕軍接觸,力爭拖延燕軍時間,給燕將軍爭取時間!」李牧命令道。
李牧鐵了心思準備轉投宋國,自然必須想方設法麻痹燕軍,掃清前進道路中所有路障。
投靠宋國,特別讓自己與宋國將領接觸,燕無雙內心有些許不滿,奈何大將軍有令,將命難為。 ……
燕京城內,數月休整,春暖花開,沉寂數月得燕軍,終於在林楓率先下,踏上北伐西進得道路。
兼并趙國,掃清塞外部落,成為燕軍當務之急。
但解決李牧軍團,更成為北伐西進戰略中,重中之重。
不殲滅李牧軍團,燕軍南下將成為虛幻,數十萬軍隊會停留在寧武關,白白消耗糧食。
然而,親自與李牧交鋒后,林楓清楚李牧不是善類,極難對付不說,麾下虎賁軍也儘是虎狼之勢。
要徹底解決李牧,肅清虎賁軍,必須尋找萬全之策,或許,又機會大獲全勝。
數日行軍,燕軍抵達黑旗關后,因為寧武關成為趙燕兩軍作戰的最前線,所以,黑旗關內不必繼續留守十餘萬人。
留下兩萬軍隊,帶著恆邦昌,大軍在黑旗關外分成三路,第一路,依照年前計劃,侯銘封與馮石虎率領十餘萬鐵甲騎兵,繼續西進,殲滅博爾赤殘軍與匈奴部落。
第二路。張羽率,拓跋羽,令狐藏,古樂楓,率領二十萬輕騎兵,直接北上尋找合適機會蠶食東胡各部落,開始逐步殲滅東胡有生力量。
第三路,他與趙鴻儒,恆邦昌,親自率領刀鋒戰士,鐵甲步兵,及黑旗關八萬輕騎,二十餘萬人,迅速向寧武關而去。
三路大軍齊出,帶著不同目的,同時,帶著不同目標而去。
林楓所帶領的部隊,準備在寧武關與犬狼部隊,及輕騎兵匯合后,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攻陷鎮遠關,燕軍雙管齊下,從兩面夾擊李牧軍團。
屆時,即使李牧軍團戰鬥力再強,燕軍憑藉數量優勢,也能夠逐漸殲滅李牧軍團,為燕軍南下掃平全部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