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9 無人作戰軍
在戰前準備會議上,林遠笑著對陳飛說道:“在進攻伊朗的過程中,你的特種部隊要打輔助,不要打主攻。”
陳飛頓時樂得前仰後合,“林大當家,你這話說的可就搞笑了,高原山地作戰,我們特種部隊當然要打主攻,有什麽部隊能讓我們打輔助?”
林遠笑道:“這支部隊就是無人部隊。”
“無人部隊?”陳飛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想起了自己曾經使用過的無人自行走運輸機器人,也想起了那型戰鬥機器人。
林遠笑著說道:“沒錯,就是無人部隊,我已經建立無人作戰軍,成為繼陸軍、海軍、空軍和兩棲作戰軍之後的第五大軍種,這支部隊,使用的都是無人武器裝備,你見過自行走運輸機器人和戰鬥機器人,現在無人作戰軍裏,無人作戰機械更多了。”
陳飛搖了搖頭,笑道:“一支無人部隊,還想讓我們特戰師給他們打輔助,這不是開玩笑嗎,你的無人武器裝備,電量夠用嗎?如果不夠用,過一段時間就要換電池,你該不會讓我們特戰隊背著電池,隨時給它換吧。”
“呃,這個……”林遠被陳飛這樣一問,頓時硬氣不起來了,此時林遠手中還是沒有高能電池,陳飛哈哈一笑,“還是讓你的無人作戰軍給我們特戰隊打輔助吧。”
林遠頗為窘迫,笑道:“好了,我們先不說誰打主攻誰打輔助的事情了,我先來通報一下我們使團的外交情況。”
陳飛閉了嘴,聽林遠說話,林遠笑道:“我們的使團已經見到了伊朗國王,見到伊朗國王之後我們發現,伊朗國王完全是英國人的傀儡,而英國人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相當耐人尋味的,他們同意我們進入伊朗東部的山區,搜索自由聯盟的成員。”
陳飛一聽這話眉頭就豎了起來,“英國人怎麽不反對這件事情,他們是不是有什麽企圖?”
林遠笑道:“他們的企圖十分清楚,把我們引到伊朗東部的山區,讓那個自由聯盟幹掉我們。”
陳飛哈哈大笑,“誰幹掉誰,還真是不一定。”
林遠眉頭一皺,正色道:“陳飛,你不要大意,畢竟我們對伊朗的地形和風土人情不是很了解,我給你安排一個人,讓他當你的顧問,來人,去把張建樹老先生請來。”
林遠的侍從答應一聲,走了出去,時候不大領著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者走了進來,這個老者雖然頭發花白,可是身上滿是肌肉塊,儼然比陳飛還壯實,身上的肌肉,幾乎把衣服都撐了起來。
林遠小聲對陳飛說道:“這是咱們北京艦上的伊朗專家,張建樹,今年六十八歲。”
“我的天啊,六十八歲?我看他這肌肉塊比我都多……”陳飛的話被張建樹聽在耳朵裏,他哈哈一笑,“小陳同誌,我今年六十八歲,練健美足足有五十五個年頭,怎麽樣,帥氣吧?”
陳飛哭喪著臉一豎大拇指,“您厲害!”
“好了,張老,陳飛,我們不多說練健美的事情了,咱們先來說說這次作戰的目的,毫無疑問,我們這次作戰的最重要目的,是鏟除自由聯盟,不過這個組織鏟除起來難度極大,因為我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組織盤踞的具體地點,隻知道他們藏匿在伊朗東部的山區。”
“至於這個組織的人員構成、組織形式,我們都不清楚,一切的一切,都要等到了伊朗,再慢慢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情報總局的特工會全力協助你們,在調查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民族政策,要尊重當地的風俗民情……”
“呃……這些話你都已經說了無數遍了,我的耳朵都要磨出繭子了,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張建樹也從旁笑道:“小林同誌請您放心,關於伊朗的風俗民情,我會告訴他的,絕對不會和當地居民發生衝突。”
林遠這才放心,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一九零一年五月一日,陳飛率領第六特戰師第一、二、三分隊,從吉林長春的特種作戰基地出發,前往伊朗東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按照中國和伊朗簽訂的協議,馬什哈德將作為中國打擊自由聯盟組織的後方基地。
陳飛他們是坐飛機來的,當然,伊朗境內沒有機場,最近的機場在土庫曼斯坦境內,陳飛的飛機在土庫曼斯坦降落,隨後乘坐越野車,穿過崎嶇陡峭的山路,來到馬什哈德。
無人作戰軍的裝備並沒有和陳飛一起來,因為無人作戰軍的裝備比較沉重,無法空運,隻能走鐵路運輸。
此時中國內地和中亞已經有數條鐵路相連,在這些鐵路的帶動下,中國西部省和中亞五個自治區十分繁榮。
陳飛的越野車緩緩前行,山路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峰,這些山都是石頭山,上麵光禿禿的,沒有一棵樹,甚至連草都不容易看見,這也是伊朗山峰的一大特色。
張建樹在一邊給陳飛介紹伊朗的風俗人情,“小陳同誌,我聽說你曾經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帶執行過任務?”
“沒錯啊,怎麽了?”
“那你應該知道,巴基斯坦人和阿富汗人信仰的伊斯蘭教吧?”
陳飛再次點頭,張建樹笑道:“既然你知道就好辦了,伊朗人信奉的宗教,也是伊斯蘭教,不過他們是什葉派,所謂什葉派,就是伊斯蘭教的一個派別,我就不展開談了,我想說的是伊朗人信奉的另一個宗教--拜火教,說拜火教你可能比較陌生,我換一個詞你可能就想起來了,明教。”
“明教?”陳飛一下子想起了“張無忌”“楊逍”一幹人等,張建樹笑道:“你想的不錯,《倚天屠龍記》裏的明教,就是伊朗的拜火教,在伊朗邊遠地區,也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仍然有不少拜火教的教徒,我們在行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拜火教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