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強橫手段
“別以為朕不知道有些人在琢磨著如何為自己撈好處。”鳳煜第一次將一些暗地裏的東西擺在了明麵上,或許是受到了鳳軒的影響?也有一部分是因為這次的事情的確容不得半點馬虎。
“以前的事,朕不過問,但此次修路之時,若是有人敢將手伸到國庫拿出來的金銀上,剝削掉百姓們應該拿到手的工錢,或是過度地使用勞動力導致期間出現不該有的傷亡,朕必定嚴懲不貸!”
鳳煜的語氣非常冷硬,其中夾雜的堅定強橫的態度也告訴所有人,他不是隨便說說嚇唬他們的。
“修路方麵各地的督辦之人,朕心中已有人選,諸位愛卿也不需要向朕推薦什麽人選,另外,明日朕便會下旨叫天玄國內所有餓大小府縣,城鎮的衙門張貼告示,將做工方麵對百姓們的待遇,做工具體的時間等等都寫上去。”
鳳煜的目光掃過幾個臉色不好看的老臣身上,哼道:“一旦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百姓們並沒能得到告示上所言的工錢,遇到了某些不平等的待遇,意外,都可以往上告!朕會另外再派欽差前往各地明察暗訪,避免有心思嫌惡之輩意圖隱瞞消息,或是在修路方麵偷工減料。但有一點發現,不論是否是誤會,還是事實,又或是有人栽贓陷害,一律先撤職查辦!”
“有陷害的跡象者,也一律一同關押刑部審問,沒有任何意外!”
大殿之上死一片得寂靜,所有的大臣們都被皇上這從未有過的一次雷厲風行,也稱得上是強硬的手段給驚呆了。
有一部分大臣們心底裏不服氣,覺得皇上這未免強人所難了一點,要是真有那心懷叵測之人故意想陷害同僚,又或是別國的奸細想故意引起天玄國的內亂攪局,一個又一個地陷害忠良,難不成到時候把所有的有嫌疑的官員都抓起來?那還不得弄得天下大亂?
這其中也有人並不是那麽真心實意地為天玄國著想,而是單純地不甘於失去這麽一個絕好的撈錢的機會。
可是,沒等他們真的開口諫言,甚至琢磨著要不要也學一下先賢來個以死明誌,就感覺到一道讓他們背脊發涼的視線落在他們身上。
本能地順著那一道視線看過去,正好看到一臉冷意,眼眸中透出絲絲令人膽寒的銳利和若有若無的戾氣的鳳軒。
一瞬間,所有注意到鳳軒眼神的人都有種被某種凶獸盯上的毛骨悚然之感,到嘴邊的話也像是被人生生堵住一樣再說不出來,甚至於無意識中屏住了呼吸而不自知,直到鳳軒主動側過身移開了視線,才如夢初醒地深深吸了一口氣,臉色也被憋得有些發青,看起來頗為狼狽。
上有鳳煜這個說一不二的皇帝金口玉言,下有鳳軒這個睿王,或許這時候還是該叫他戰王更貼切一些,有他掠陣鎮住了那些心懷鬼蜮的大臣的小心思,哪裏還有人敢隨便冒頭來?
等到鳳煜再宣布‘修路一事總負責人以及督查的欽差,都將由睿王決定人選’,和鳳軒站在對立麵的那些人更是臉色青白交加,差點沒氣得背過氣去,同時心中也不由地一沉。
這要是鳳軒公報私仇,趁機對他們下黑手,按照皇上剛剛公布的強硬的處置手段,一個不小心會不會直接被連窩端了?
剛這樣想著,便接收到左太傅投來的隱晦的眼神提醒,理智稍微回籠,仔細一琢磨,又覺得自己應該是想多了。
他們這一派係的人真要細數下來,至少能撐起三分之一的天玄國朝堂,包括地方官員,要是真要連根拔起,天玄國也必定要元氣大傷,沒辦法馬上將所有的缺漏都補上,必定會陷入內亂當中,一個不小心再被外敵入侵,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也是某些人一直有恃無恐的一大原因,也是鳳軒一直想把他們都弄死的根源所在。
眼中隻有自己的利益,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還以此作為自己為非作歹,鏟除異己的依仗,這樣的毒瘤留著才是禍患。
不論如何,事情已經有了初步的定論,他們再想反對,難免會被人以為是不是不想讓天玄國發展得更好,不想修路造福百姓,這樣的大帽子扣上來也夠受的。
快速地在腦子裏想過各種利弊後,又與左右之人暗中交換眼神,大部分人都改變了心中的想法,不再明著和皇上睿王對著幹,而是采取迂回地方式繼續為自己謀利。
金銀方麵的利,眼瞅著是扒拉不到多少了,但名利,他們還是想再努努力的。
武將們上陣殺敵來獲得戰功,文臣們則靠著動腦治理天才人禍使自己步步高升,要是機會把握的好,還可能名留青史,被後人瞻仰。
這最上頭的總管之職已經被睿王得到,人家和皇上是親兄弟,本身也的確位高權重,鎮壓效果足夠好,平心而論,也算是實至名歸。
但最大的好處已經給了睿王,其餘的,總不能半點甜頭都不給他們吧?哪怕是從睿王的指甲縫裏露出來一點呢!
“皇上可否告知微臣等,安排在各地督辦之人具體有哪些?除了修路一事,年節過後吏部方麵也會有一些變動,萬一到時候皇上看好的人被調到了其他地方,也不妥。”有人試探地問道。
鳳煜仿佛沒察覺到對方的真實目的似的,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對安盛一擺手,後者立即將擬好的聖旨當中宣讀了出來,其中就清清楚楚地寫明了各個府縣當中都由哪些人來督辦修路事。
眾大臣們紛紛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可越聽,他們便越是心驚肉跳,仍然抱有僥幸心理的人也徹底死了心,深刻地明白了這一回皇上是真的鐵了心不給他們一點撈油水蒙混過關的機會。
可別誤以為這聖旨上將某些皇上心知肚明的貪官汙吏,某整個派係的人都摒除在外了,當皇帝的怎麽可能會做這種容易惹起極大反彈的事情,事實剛好與之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