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媚見她媽不說話,她自己也不說了,悶不吭聲的吃零食。
易大嬸見她這樣,動作遲緩的站了起來,慢慢的往房間裏走去。
易大伯正躺在床上午休,聽到房門開了,也就睜開了眼睛。
易大嬸眼圈發紅的坐在他身邊,什麽話也沒說。
易大伯歎了口氣,從床上坐了起來,伸手拍了拍她的背,“這些年傷心的還不夠嗎?好不容易找到女兒了,你高興一點。”
“唉,她這些年變了好多,我都不認識她了。”
“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子媚這孩子心大,想要的東西特別多。咱們家這樣的條件,或多或少都會讓孩子受委屈。等他們真正的長大了也就知道我們的苦衷,也能體諒我們的難處了。”
易大嬸搖了搖頭,“子媚這孩子的心越來越少了。咱們養了三個孩子,在受苦的是子運,咱們最想寵的就是子媚,結果她反而是最讓咱們傷心的。”
“現在先不急著想這個,孩子回來了是好事。目前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覺得我們是在乎她的,咱們先把父母的責任盡到了。孩子的心也是肉長的,就算現在不理解,以後也能理解。”
“我是沒有你這麽大的心,我剛才還想,要是這樣還不如不聯係了。”
“別說傻話,回頭傷心的還是你自己。別擺臉子了。子媚是對情緒的感知非常敏感,你這麽表現,她心裏肯定難受。”
易大嬸歎了口氣,“她也白長了一把年紀,一點事都不懂。你看心心,再看看子媚?”
易大伯慢慢的拍著她的背,一點一點的開解她,“你不能這麽想。如果心心的爸媽還在世,她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她還是被她爸媽捧在手心裏,好好的當她的大學生,以後畢業了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好好的生活。你舍得子媚這麽苦?”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就是覺得她這樣太不像久別重逢了。張嘴閉嘴就是錢,還拐彎抹角的打探心心是不是找了個有錢的男人。這不是在侮辱心心嗎?”
易大伯想了想,說道:“無論她怎麽問你,你都別跟她說心心的收入。心心賺多少錢都是她靠自己的努力賺來的,別給心心招麻煩。”
易大嬸本來也是這麽想的,她也不願意讓子媚知道心心的收入。
可老伴兒這麽說,她心裏就不舒服了,好像子媚就是個會給別人添麻煩的主兒。
易大嬸說道:“怪不得子媚跟咱們不親,咱們對她好像也沒想象中的好。她在家的時候,我們更維護她的兩個哥哥。她走了這麽多年,剛回來我們又維護心心。換作是我,我心裏也難受。”
易大伯抿了抿嘴,說道:“我不是那個意思。她是我們的女兒,我又怎麽會不疼她?隻是她這次回來之後變了很多。你沒有發現嗎?”
“可能是這些年在外麵受了苦。”易大嬸想想她剛才的舉動,心裏也有些不落忍,“我還是出去陪陪她,問問她這些年過得怎麽樣?”
“我也休息夠了,跟你一起去。”
兩人說著就出了房間,路過易子心的房間的時候,看到易子媚正背對著他們站在易子心房間裏的陽台,不知在看些什麽。
兩人對看了一眼,走了過去。
易子媚聽到腳步聲,扭頭看了他們一眼,說道:“商量好用什麽樣的態度麵對我了?”
易大嬸:“媽媽太激動了,有些話說的不對,你別生媽媽的氣。”
易子媚聲音平淡的說道:“我生不生氣對你們而言有什麽意義嗎?從小到大你們都是這樣,自己先做錯了,簡簡單單的一句道歉就想得到別人的原諒。”
易大伯和易大嬸不知道該怎麽說。
易子媚冷哼了一聲,“你們應該都聽過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吧。有個人生氣的時候控製不住自己的脾氣,他想改變這個不好的習慣。於是聽成了一個人的建議。每當他生氣的時候,就往木板上釘一顆釘子,不生氣的時候就把釘子拔出來。不管他生不生氣,那釘子上總是有痕跡的。我就是那塊木板。你們生氣的時候往我身上砸釘子,不生氣的時候就把釘子給拔了,還讓我不生氣。自始至終都是你們想要什麽就讓我變成什麽,別人要按照你們的情緒走才是對的是嗎?”
易大嬸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易大伯說道:“你也知道你媽媽的性子,她不是生氣,她特別疼你。她不太會表達,有時候性子又急。這麽多年沒見到你我們肯定是高興的。我相信你也是這麽想的,不然你也不會在大街上叫住我們。咱們一家子過了今年終於能團聚了。”
易子媚的臉色稍緩,說道:“你們早這麽說不就結了?一定要我發火你們才肯好好說話。結果我發火完之後,你們心裏又是另一種想法。明明做的不對的是三個人,我永遠都是被人指責的那一方。而你們兩個明明也做錯了事卻一直被別人理解。”
易子媚難受得撇過臉去,啞聲說道:“我就是恨那樣的環境,我不喜歡我成長的環境,並不是因為你們窮,或者你們的工作不體麵。我們是一家人,我怎麽會在意這些?我在意的一直都是你們遇到所有的事都把我推開,然後讓我接受結果。你們知道村裏人怎麽說嗎?說是因為我你們才這麽辛苦,難道我兩個哥哥都沒有任何責任嗎?為什麽我永遠是那個當炮灰的?我永遠都被人拉來當仇恨,用來成全你們的麵子,還有你們看似高尚的品格。”
易子媚說完轉身進了衛生間,她反鎖上門之後,捂住了自己的臉。
她明明不是這麽想的。
她這些年也很想他們,隻是一想到他們的處事方式,她就不太想回去找他們。
她本來應該是村子裏第一個女大學生,就算是大專生,她的身價也跟其他的女孩子不一樣。
結果她爸媽什麽事都幫她想好了,又跟親戚們說他們的想法,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人都來勸她要聽話,要好好讀書,不要讓父母白白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