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心忍不住會想,如果她看了世界,看了更多人的生活,她會用什麽樣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林林?
易子心沉默地看著陽台之外的燈光點點。
易子心低頭看了看還亮著的手機屏幕,鬼使神差地點開了霍宛的頭像,很緩慢地輸入了一行字,“霍先生,能跟你聊聊天嗎?”
霍宛已經躺到床上了,洗完澡後跟他二叔聊了一會兒工作上的事,回來就忘了手機沒關的事。
手機一響,他就把手機關過來看了看,看到易子心的信息時,倒是有些驚訝。
看完那句簡短的話時,大概可以想見她是把自己逼進了一個死胡同裏,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會鼓起勇氣給他發了一條信息。
霍宛坐起來,把枕頭墊在身後,回道:“好啊,我的榮幸。”
易子心看著那幾個字,緊繃的情緒瞬間放鬆了下來。
這一刻她才發現她背都僵直得發疼了。
易子心問道:“你看過世界嗎?世界是什麽樣的?”
霍宛看到她的問題有點小小的吃驚,他沒想到易子心會問他這個。
她以為她會像以前那樣偶爾跟他說幾句林林的事。
霍宛略微思索之後,回道:“看過,比你想象的更好,也比你想象中更糟糕。它是好是壞,取決於你看它時的態度。”
易子心看著這句極富哲理性的話,內心再度小小的自卑了起來。
她真是要快馬加鞭的走起來。
不然真是沒有臉說自己喜歡霍宛了。
易子心說道:“那你在看世界之前有沒有恐慌過?會不會懷疑自己?覺得自己哪裏都不好,身上有一堆毛病需要改?”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機會出去了,那時候就被各種眼花繚亂的內容和信息給吸引住,根本來不及想這些。我們家的孩子還應該都不會有這種想法,我們很早就知道我們該走什麽樣的路,不會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麵。”霍宛說到這裏,把話題拉了回來,問道:“你不一樣,你享受到的教育資源跟我這邊差距很大,而且你父母的教育也不一定到位。我說這些並不是貶低你和你的父母,隻是相對客觀的把大地方和小地方的教育資源之間的懸殊說出來而已。你們在成年之後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調和自己和社會的距離。不過在我看來你調和的很好,你已經比你的同學早早的邁了幾步。這幾步你現在看來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等你大學畢業之後你才會發現你比他們幸運很多,能提早幾年為未來做準備。你的這些恐慌,別人肯定也有。你意識到這一點說明你比之前又對自己的認知和對未來的準備又更充分了。”
易子心看到霍宛對自己的肯定,心裏是說不出的高興。
但她心裏也是有陰暗的一麵的。
她不確定她說了她心裏的陰暗麵,霍宛會怎麽看她。
如果她連在霍宛麵前都不願意說,那也意味著她對霍宛並沒有像她想象的那般虔誠。
易子心掙紮許久還是說道:“我有時候心裏也閃過一些對林林的厭惡,這也沒問題嗎?尤其是他打擾我的時候,那時候我心裏就會閃過無數的念頭,恨不得他會消失。那個念頭從我腦海中過去的時候,我又為此而感到內疚。他是我最後的親人,也是唯一跟我同父同母的人。本該是我生命中最珍惜、最想守護的人,可是我卻會有這種想法。”
易子心顫抖著手把那條消息發送出去了。
她不知道別的人是不是曾經也會像她這樣。
她也不能為自己所浮現出的想法而找借口開脫。
霍宛本來有些輕鬆的表情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
他倒不是為了易子心會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吃驚。
這些人心理很正常的一個現象,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可怕。
可一個剛滿20歲的小姑娘在沒有長輩在身邊的情況下,獨自帶著年紀很小的弟弟,還被這樣的糾結所困擾。
這件事對她的傷害要比她說出來的要嚴重得多。
她一定是忍到無法再忍的時候才會選擇跟他透露。
他在她的生命裏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要恰好沒有經常出現在她的生活中。
她告訴他確實是個最好的選擇。
霍宛發現自己是一點浪漫的細胞都沒有。
這種事擱在其他男人身上肯定能腦補或實踐出一堆旖旎的事情,他務實得他自己都害怕。
也許是他認識易子心的時候,她還太小了,而且身邊一直有個小不點兒。
因此,他是把她當成一個孩子或一個帶著孩子的人來看待的。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看待,可他擋不住自己的感知。
霍宛斟酌了片刻回道:“你是不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沉寂,沒有任何轉變,才會把多餘的精力放在自我懷疑與檢討自己與周圍的關係?”
易子心忐忑不安地等著霍宛的答複,剛才那番話雖是帶了刷惡感的心思說的。
可真說了,她又有些矯情的後悔。
直到看到霍宛的回複之後,她提著的心才落了地。
她細想了一下最近的事,她確實沒有什麽事讓她覺得稍微有些成就感的。
寫小說時她雖清楚在當下覺得還在儲備期,沒有什麽收獲也實屬正常。
可她不是那種內趨型人格,她還是害怕,還是會不安,還是想盡快得到別人的支持與讚同。
而讚同的最好方式是那件事有個比同期的人有稍微好的成績。
事實是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她在理智上是可以說服自己,說這事是正常的現象。
等她寫得更好的時候,會有不錯的成績的。
畢竟這是她的第一次嚐試寫小說。
可理解歸理解。
她還是把這事當成挫折來對待,並藏進心底了。
這些負麵的情緒已經積壓到了一定程度,最終還是以讓她難以招架的姿態爆發了出來。
多多少少讓她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她已經很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變成了大人,用大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結果事實證明她沒有那麽好的承受能力。
她不夠優秀,卻一直以為自己很厲害。
獨自帶著林林,讓林林健康成長的事給了她莫名的自信。
現在林林生病成了她最後的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