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韁由遠了講故事
看到一條新聞,講的是有個地方隻能穿漢服才能進。
不提名字的原因在於底下評論不一致,有的說在東有的說在西,想來想去,倒不如不說為妙,省得對屏幕麵前的每一份認真造成誤導。
感覺還挺有意思的,等以後有時間要去,列為計劃事件之一。
說起“以後等有時間”……
以後等有時間要養一隻什麽什麽,以後有時間要去一次哪裏哪裏,以後有時間要不遠萬裏隻為品嚐某味小吃,以後有時間,就怎麽怎麽樣。
殊不知,很多很多美好的事物就在這種以後類似的話語當中逐漸淹沒於無形。
由此想起來從一位長輩口中得知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否是她,另一位主角又是否是她的錯過,不得而知,亦沒有窺探的打算。以下,隻說這麽個事兒。
當時正值青蔥年少……
算了,還是說人話,通俗點敘述。
那個年代,通訊什麽的不發達到了極致,一句‘等我回來’撂下,曾經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就一夜之間成了數天數月甚至數年都杳無音訊。
後來,漫長到使人難以為繼的等待成了一紙婚約。
不是她的他,而是另一個他。
再後來,說過等我回來的那人果然沒有失信,不僅回來了還喜悅聲稱終於能夠風風光光娶她回家,然而,得到的一句卻是她後天就要結婚了。
嘖嘖,如不是親耳聽到,隻看文字恐怕也會置之一笑心說這是多麽常見的虐戀情節。
實際上,虐是真的虐了,而故事也長久地留在曆經之人心中成為一根刺。
這刺,不是那種近視眼都能看清楚並且倆指頭一捏就能拔除的,而是肉眼未仔細難以發覺、隻有被刺紮中者才能夠充分感知其存在,偶爾被什麽情節一觸發,那刺仍舊可以給予錐心一擊。
讓人不由得想到兒時頑皮手心紮刺兒,刺本是長長的,但暴露於掌心的長度卻叫人難以匹敵。一次,碰不到。二次,碰到了怎麽也捏不住。三次,捏住了也沒能拔動。
這一韁由的有點遠,其實講故事之前想說的就那麽一句話——
看似計劃之內,實則耽擱甚久。
說到現在,真正想嘮的部分反而被壓縮得隻剩那麽一丟丟版麵,無奈之,惆悵之,想說的和動筆的差了有十萬八千裏。
並且說了這麽老多,寫的時間又斷斷續續(從昨晚十一點左右?),根本對一開始想要表達的內容沒有半點印象。
先換個。
有關於“關心”,這個字眼放到如今仿佛有些被妖魔化了,並不是說意思轉為不好,而是一不小心畫風就走偏,與隔壁詞匯“深情”極易被劃分至舔狗行列。
但其實不是,
那都是值得被尊敬的,
無論哪一種。
幾天前,忙於工作期間收到了一條微信,本來不想看,但又一想,這個時候能發微信過來的除了無意義的小廣告也就是定有事要說的家人。
是小廣告也就認了,大不了再取關,以後也能清淨,點開。
xxx八點店慶,你看看有需要的衣服?分享給我。
想買哪方麵的?
顏色、品牌、長短?
說了兩句話,收到回複。
再看看,還有喜歡的?風格不一樣的。還有這件要多大號?對了,還有什麽要求?
單從文字表述角度,好凶,一點鋪墊也無,甚至太直白了說話如機關槍般突突突突突讓人應付不過來。
但是,僅為文字耳。
誰能忽視個中蘊含的濃濃關切呢?
……
另,
本來一開始要說的不是開頭,開頭原先的文字打了幾行,然而隨著越說越多越說越多,留給開頭部分的地方反而少的可憐,所以還是放在下篇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