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漢軍上將夜遇刺
昌武三年夏六月,漢征南大將軍、荊州刺史諸葛嶽率領大漢海師與燕軍海師在菊花島海麵決戰,一戰全殲遼東海師,偽燕龍驤將軍雲出日勝等隨船沉沒大海。樓船將軍蘇則等勢窮,率數百人降於諸葛笑峰。諸葛笑峰收納之,王節言於諸葛笑峰道:“蘇則原本出身海盜,多有不法之行。且其兄蘇啟,曾在偽燕水師中為將,在武昌為我軍所敗身死。今番勢窮之時來降,其心不可測也,上將軍不可收納此人。”諸葛笑峰笑道:“大漢已近蕩平遼東,偽燕即將覆滅,當以寬赦相待歸降之人,蘇則即便有異心,也無能為力耳。”於是不聽王節之言,收降蘇則部眾,又命其招撫偽燕散落軍士。
蘇則見燕朝即將被漢朝所滅,便與禦史大夫吳江密謀駕船出海之事,然尚未行之,燕軍海師便覆沒,燕廷殘餘東走樂浪,遂與吳江失去消息聯絡,不得已投降諸葛笑峰。本心存畏懼,然見諸葛笑峰寬赦降軍,並無防備。便預想假借招撫散落軍士之便,請得些許兵權,好趁隙舉事出逃。便與舊日心腹數十人密謀商議道:“我等本為海盜,得罪漢朝甚深,今不得已投降,乃為暫時圖存耳,日後必不能見容於漢朝。且我等在海上何等逍遙,豈能受漢朝之製乎?”
其心腹道:“某等亦與將軍此般認為。將軍如有命,某等當生死追隨。”
蘇則道:“龍驤將軍已歿,我等斷然難與諸葛嶽相抗。然吾熟悉海洋地理,又善能航海,不如與你等航行東洋,繼續逍遙海上,豈不勝過受製於人乎?”
其心腹驚喜道:“將軍有何妙策?可以出海?”
蘇則便道:“我等歸降諸葛嶽,幸得此人不設防備,我便有機可乘也。吾尚藏匿數船金銀財寶在遼東屬國海岸,漢軍並不知也。今彼讓吾招降散軍,借此之便,吾可聚集數百兵,攜帶金銀奪船出海,漢軍便不能製我也。”
眾心腹聽之大喜,遂都齊聲道:“願聽將軍號令!”
蘇則與眾心腹商議已定,便約定夜裏趁機率兵突然發難,奪海師戰船率眾出海,又秘令數名心腹人將所藏匿海邊金銀財寶,搬運至海邊等候其船隻前來裝運。
諸葛笑峰殲滅雲出日勝之後,將士折損甚眾,傷者亦多,又收降萬餘燕軍降卒,軍中事物繁多,一時無暇顧及提防蘇則降軍之事,時領英又命諸葛笑峰率海師助戰新昌,諸葛笑峰便留王節駐紮海邊,自與張寵率萬餘人登岸前來新昌,又召回西中島車邈所部海師,命還駐遼東屬國海上。
蘇則乘機前來請示諸葛笑峰道:“上將軍在上,末將等畏服上將軍虎威,特來投降,恨無寸功,願為上將軍招撫偽燕降卒等,安定海上秩序,以便上將軍用兵新昌。”
諸葛笑
峰正愁無人處理此事,見此便應允蘇則道:“蘇將軍諳熟海上,既然有此忠心,甚為難得。吾便讓蘇將軍統領舊部二百軍士,戰船十艘,以招撫散落兵卒,安定遼東沿海。將軍可好生立功贖罪,當得漢朝寬赦也。”
蘇則大喜,隨即拜謝領命。王節見此又密言諸葛笑峰道:“蘇則為人陰鷙,其心難測,如一旦作亂,徒留禍患,大將軍不可給其便宜領軍之權。”
諸葛笑峰亦覺給其兵權讓蘇則招撫降軍甚為不妥,聞王節之言,心中沉吟。然而軍令已出,不便反悔,於是便對王節道:“吾軍令已下,不便收回。其不過二百軍,縱使作亂,我軍亦可彈指而定也,王將軍可提防留意之。待吾助戰丞相平定遼東之後,再相作處置。”於是便將海師萬餘人皆交付王節統領,自率萬軍向新昌而來。
蘇則便帶部下在遼東屬國招降散落燕軍士卒,安定海邊秩序等事項,數日間招撫收降得千餘人。蘇則見諸葛笑峰已經前去新昌,欲要趁機舉事,然王節率漢軍海師嚴密占據海上各要隘,又監視蘇則舉動,一時不得其便。
數日,蘇則見王節監視甚嚴,難以走脫。遂對王節道:“將軍率海師鎮守海岸,自然無憂。末將已經收聚降卒完畢,海邊有將軍在,末將便當率降兵前往新昌協助諸葛上將軍用兵,以效犬馬之勞。”
王節尋思將蘇則留在海邊甚為不便,見其欲要前往新昌效命,正所適宜也。於是派人告知諸葛笑峰,諸葛笑峰應允,蘇則便帶所招降千餘人與本部數百人,前往新昌而來。
蘇則夜裏又與心腹密謀道:“王節監視甚嚴,不便下手。今且先往新昌,待尋機再從他處走脫。”回想昔日在燕軍中為將,與雲出日勝共掌海師,何等得意,今日乃處處受製於人,心中怨憤,恨道:“諸葛嶽滅吾海師,乃我軍不共戴天之仇敵也!今乃不能報仇,反事仇人,此意難舒!”又尋思其兄蘇啟為諸葛笑峰所敗而死,又恨道:“諸葛嶽乃殺吾親兄之仇也,吾必報之,方得解恨!”其心腹皆道:“今我等已降,處處受製於人,為軍者若此,不如為盜逍遙快活也。”
蘇則見其黨羽皆有不滿之意,於是便道:“你等且休要聲張,待吾至新昌,尋機刺殺諸葛嶽,以報此仇。諸葛嶽若死,漢軍海師必亂,我等趁亂走脫,奔至海邊,賺取船隻,便可攜帶財寶出海也。”眾心腹皆願誓死相隨。
蘇則率千餘人到達新昌,時新昌漢軍已經進圍鳳山。諸葛嶽與燕降將鍾方率萬軍坐鎮新昌。蘇則來到,前來拜見諸葛嶽,諸葛嶽命其率部在新昌休整駐紮聽命。
時有燕將仇尋之子仇遇,年方十六歲,見其父為諸葛笑峰海師所敗,葬身海中,十分忿
怒,雖然暫降漢軍,心中卻常懷報仇。仇遇自隨燕軍從遼陽撤至新昌,不及走脫,為漢軍所收降,在新昌城中充當軍中雜役,傳遞文書等事。
時蘇則來到新昌,仇遇便潛往蘇則軍營拜見之,痛哭不已,蘇則見是仇尋之子,觀其儀態悲傷之容,便將其帶入帳中,屏退軍士,對其道:“吾觀賢侄悲戚之色,乃為賢侄之父為漢軍所殺乎?”
仇遇聞言,不禁血淚盈眶,對蘇則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吾誓死報之,奈何人微力輕,不能行之耳!”
蘇則聞言大喜道:“諸葛嶽亦吾仇人,吾今不得已暫時降之,乃為欲趁隙相圖耳。賢侄既然如此,吾今有一計,可為賢侄之父雪恨,不知賢侄能行之乎?”
仇遇伏地叩首道:“願蘇叔伯指點!如父仇能報,劣侄雖死無憾也!”
蘇則道:“你今在軍中為雜役,正可用也。吾觀諸葛嶽自持軍威,對我等防備鬆懈,可以刺殺之也。吾料不數日諸葛嶽將令吾率兵收取新昌郊外之地,待吾出兵之後,詐稱有緊急事務向其稟報,賢侄可在吾出師之後一二日晚間在城外等候,吾派心腹人送書信轉交與賢侄,賢侄便可以此為由入帳,交付諸葛笑峰,近的其身,便可趁機下手刺殺之。”
仇遇道:“此計甚好,然雜役進入諸葛嶽軍帳,不可持兵,如無兵器,何以下手?”
蘇則道:“吾軍中書信,常以牛皮囊包裹,送至之時,需得開啟牛皮囊取出書信。吾將淬藥匕首置於牛皮囊中,賢侄便可帶其入內,開啟牛皮囊之時,便可以匕首刺之,隻需見血,藥力便發作,其必死也。”
仇遇大喜,遂從蘇則之計,數日之後,諸葛嶽果然遣蘇則率部下千餘兵收取新昌之南安市未有歸降之地,蘇則領命,便率軍前往,暗中令心腹人以重金購得遼東鶴頂紅之毒藥,淬在一枚兩寸鋒利匕首之上,放置牛皮囊中。蘇則出兵一日之後,便具書信,詐稱有急報上奏於諸葛笑峰,將書信用牛皮囊裝置,囑咐心腹人交與仇遇後返回。其心腹連夜奔至新昌,仇遇果然在郊外等候。於是接了書信,仇遇便入新昌城,至城中諸葛笑峰軍帳前,對值班軍士道:“蘇將軍有要聞上奏諸葛上將軍,囑咐吾親手送達。”軍士搜其身,除開牛皮囊外,並無寸鐵,於是便放其入帳。
且說諸葛笑峰坐鎮新昌城,夜裏忽然做一怪夢,見水中有龍,龍首上之角甚小,正驚疑之,忽然龍角白光閃現,遂驚醒,夢境清晰,諸葛笑峰心下疑惑不定,便與鍾方說之,鍾方勸慰道:“水中見龍,正寓意上將軍為海內水師至尊也。今番平定遼東之後,上將軍必定躋身三公之列,位極人臣。”
當日之中,諸葛笑峰甚有隱隱不祥
之感,心下怪之。諸葛笑峰略通奇門遁甲,便以奇門法占卜之,言此日有凶兆,心中驚疑不定,遂命軍士嚴加值守。鍾方聞之,遂前來勸慰道:“上將軍勿要擔憂,隻要過了今日,便無憂也。”果然從早到晚間,並無異常。諸葛笑峰心中稍安,夜裏便在軍帳中批閱文書。
眼看子時將到,燈花跳躍,諸葛笑峰困倦,正準備入帳安寢,忽然軍士前來報道,說降將蘇則有急奏,令人連夜傳信送至。
諸葛笑峰於是令送信之人入帳,仇遇便入內,見過諸葛笑峰,拜道:“容小人為上將軍啟之。”
諸葛笑峰便立在帥案之旁,等待仇遇開啟牛皮囊取出書信,仇遇一邊開啟一邊用眼角餘光視之,見諸葛笑峰隻穿單衣,並無裹甲,相距隻有數步之遠。於是打開牛皮囊,左手拿出書信,右手卻拿出匕首來,匕首在燭光中閃現寒光,諸葛笑峰見之而驚,急忙欲閃身躲避,然已經不及,仇遇執匕首隻撲諸葛笑峰。諸葛笑峰飛腳踢之,仇遇遂緊緊抱住諸葛笑峰之足,順手將匕首紮向諸葛笑峰,諸葛笑峰以手格擋之,卻劃破其袍服,中其左肋。衛士聞知異常,一齊入帳,將仇遇擒下。仇遇卻笑道:“吾大仇已報,死而無憾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