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竹廬一策定長安雄師兩路搗洛陽
燕將彭鶩率領萬人水師,從海路突襲奪取揚州會稽。揚州刺史車安聞知大驚,遂請劉察商議拒敵。
劉察道:“燕軍從海路而來襲我後,此還需水師製之,且令諸葛都督率軍前來,必然能禦敵。”
於是車安令諸葛笑峰率軍前來馳援,諸葛笑峰方還在武昌駐防,接得揚州急報,聞說燕軍從海上來。諸葛笑峰笑道:“燕軍自韋舟之後,尚還有此等用兵者乎?吾不得不前往一會。”隨即告知前將軍陳章武,交代事項,說要回揚州抵禦燕軍海上水師。令車邈接替其在武昌統領水師,自己隻帶武昌水師數千人前往揚州。諸葛笑峰乘快船順流而東,一日便到豫章,遂又提豫章水師萬人,又過一日,便至建鄴,入城參見車安,商定禦敵大計。便提水師兩萬人,親至丹徒長江段,占取了長江水道,將燕軍隔離在長江之南。
蓋班、焦勇見諸葛笑峰率揚州水師至丹徒,封鎖江麵。遂商議道:“諸葛嶽雖能占據長江,然彭鶩已經攻取會稽,我等再攻下曲阿,占據吳郡,便可以抗衡揚州軍。”
於是二人率四萬兵攻打曲阿,伍玄不能敵,遂率眾西走句容駐守,燕軍便取下曲阿,又率兵東進,十日之間,便又占據了吳郡,與彭鶩會師,引兵據吳越之地,與揚州軍相持。
車安一時猝不及防,二十日之間便失陷會稽與吳郡,一時不能抽調兵力反奪。遂讓伍玄、闞修、石苞等率軍駐守句容,以為建鄴屏障,諸葛笑峰據住長江,阻住燕軍南北交通,一時形成對峙之勢。公孫彪雖然再派軍來,然而不能渡江,隻好駐守廣陵。此時又逢暑熱,不便用兵,於是兩相對峙。
劉察觀此局勢,對車安道:“使君盡可放心,燕軍雖然從海路來襲,奪我吳郡、會稽,然攝於我軍牽製之下,不能再有所進取。今漢中王已經調潛龍軍師入漢中,奪下涼州。吾料秋涼之時,潛龍必將麾軍攻取雍涼,進取長安。天下形勢將逆轉,使君且坐而待之,觀燕軍之敗也。”
車安從其言,駐軍防守各處隘口,燕軍果然不能再進,天氣炎熱,隻好休軍相持。
領英見已經攻占涼州,雍涼燕軍陷於被動,遂隻好全麵防守司隸。領英駐軍天水,上表漢中王道:
臣自領兵再出雍涼以來,月餘隻間,左將軍麾軍西指,連克涼州重鎮,遂與西域長史班錯會師酒泉,涼州已經光複。漢中太守文雄率兵攻克成倉,兵臨司隸境上,臣趁此時出兵天水,敵將聞人策不戰而退。今涼州已為陛下所有,天下勢力格局再度變化,敵消我長。殿下此番能與偽燕相抗衡矣。且城此時我軍強盛,敵軍被動之機,殿下親臨天水前線,號令麾下三軍進取三輔,以光複長安也。
十年之前
,臣在漢城月溪村竹廬之中,與殿下議定三路出兵,即可恢複中原,平定天下。今幸得上蒼眷顧,今日三路出兵時機已經到矣。隻需此番一役,戰敗偽燕,公孫逆賊必然難以立足中原,殿下複興大漢之偉業,將指日可待。
臣在前線領兵,不敢絲毫疏忽懈怠,以誤殿下大事。今特請殿下前來天水,以激勵三軍將士,示恢複漢朝天下之雄心也。今以護軍將軍邊班率護衛軍一千護送殿下前來漢中。臣圖叩首。
邊班持領英書前往南鄭,見建夏,告知天水情況。
建夏覽表大喜,道:“軍師不負孤所望,今光複涼州,又據退聞人策,孤之勢力可與公孫霸相抗衡矣。”遂決定前至漢中軍中。
順安30年秋九月,漢中王劉建夏帥護衛儀仗自南鄭出祁山前至天水,護軍將軍邊班率兵護送。領英與眾將在天水城外相迎建夏入城,建夏騎班錯所贈明月寶馬,極有威儀。漢軍見建夏到,皆歡呼萬歲。建夏聞言驚訝道:“今長安尚未恢複,不可如此陣勢也。”
領英向前奏道:“殿下天日之表,龍風之姿,且又是漢室正統,乃天之所開,四號軍民望之皆歸心,何況殿下麾下三軍呢?”
領英與眾將簇擁建夏入城,天水之民,皆來爭睹漢中王風采,見建夏身高甚偉,龍驤虎步,不怒自威,雖然已經年過花甲,兩鬢染霜,然帝王之姿,王霸之氣,與舉止儀態中盡然顯露。天水眾百姓都驚訝道:“漢中王果然是漢朝天子氣象,如公孫霸者,遜色多矣。”
建夏入天水城,坐定,諸將皆來參拜。建夏道:“孤幸得卿等努力,今光複涼州,退敵進臨三輔境上,長安將有望光複矣,大漢複興,將指日可待也。孤不甚欣慰。”
眾將皆拜謝。建夏道:“孤將軍務皆委托潛龍軍師,今軍師統領節製數十萬軍馬,位仍隻是軍師將軍,恐位卑難以號令震服天下。孤再加軍師將軍徐圖為總領都督諸路軍事之職務,自孤麾下所有人馬,皆聽軍師號令節製。”
於是喚幕府書記王普,出具文書,授以領英都督諸路軍師大印,假節鉞大權,並賜其隨身佩戴寶劍,道:“孤素知軍師經綸大才,必能克敵製勝,剿滅公孫國賊。孤將軍務大權皆委托於軍師,望軍師大展胸中才學,勿要辜負孤此番相托也。”
領英向前伏地叩首道:“殿下隆恩,臣豈能不竭忠盡力,以死相報乎?”遂受命,領取劍印。
建夏道:“今軍務大事,皆由軍師全權代理,不必盡都奏聞孤。”
領英即出奏道:“殿下已經親至前線軍中,以示將剿除偽燕,光複大漢之意。今殿下漢中大軍,皆臨於司隸境上蓄勢待發。且請殿下下令,令荊州、揚州也出兵征討偽燕
,光複漢地。此番三路出兵,正是時機也。”
建夏道:“複漢大業,當由此而開始。”於是便令王普草擬漢中王敕命,令前將軍陳功率荊州之兵,北進中原以收取洛陽。命揚州刺史車安、相國劉察率領揚州之兵攻取壽春,收複豫州、山東等地。
王普已經草擬完畢,建夏閱過,交與領英看閱,稍作修改,用帛書謄寫好後。加蓋漢中王大印,以火漆函封,上插雉尾三根。領英奏道:“今可遣護軍將軍邊班為使,傳命荊揚。”
建夏即命邊班,將此令速傳至荊州、揚州二處,軍令到日,即可進兵。
邊班領命,即帶了漢中王軍令,跨上赤烏汗血寶馬,從天水馳往荊州、揚州而去。
領英又奏道:“殿下已經傳令荊揚,今我漢中大軍,已經休整月餘,士氣正盛。輜重棄械等皆已備齊,方今秋涼,正好用兵。陛下且下令攻打司隸,光複長安。”
建夏道:“既然如此,孤即令三軍進取三輔,軍師可擇日進軍。”
建夏進駐天水,見此番終於可以轉守為攻,大漢有望恢複。心中甚喜,於是置酒,請潛龍軍師前來共飲。領英奉命前來,與建夏對飲,君臣二人相談甚歡。
席間,建夏對領英道:“三十年前,吾從長安被貶西城,遇見隴西高士公孫範,言及三十年中天下大事,今已經一一驗之。其說三十年後大漢將幽而複命,今已經是敵第三十年。自吾遇見軍師,便從西城翻然翱翔。建夏今得以至此者,皆軍師所賜也。”
領英謝道:“殿下洪福齊天,自然百靈相扶。圖隻是略盡微功而已。”
建夏道:“昔日軍師竹廬一策,勸朕以益州為根基,在連結東南荊揚,以此作為對抗偽燕之資。再乘天下有變,三路出兵北伐。今日間此勢,猶言在耳也。”
領英道:“早定中原,早安天下。大漢萬姓便可少受一天戰火之苦也。北定中原,恢複漢朝之大事,臣不敢絲毫懈怠,今連年用兵不止,以致南方百姓人民,皆不能安生,各處錢糧賦稅皆吃緊,今三路出兵,也是逼不得已耳。吾隻恐公孫霸得以喘息,將又恢複,那時候再取,恐將比現在難十倍。”
建夏歎道:“天下戰亂多年,蒼生多受其苦,令孤心中不忍。願此役完結,中原便無戰事、四海便能安寧。”
順安30年秋九月丙寅,漢中王劉建夏在天水誓師,發兵攻打偽燕。以軍師徐圖為帥,封傳車、徐道、徐然、蔣道等為將,統兵十萬,以軍師文雄統領成倉漢軍五萬,以獨孤虎、冉輝為將,分兩路向司隸進軍。
邊班奉命傳漢中王令,騎赤烏汗血寶馬星夜奔馳,日行千裏,夜行八百,不到兩日功夫,便從天水馳至襄陽,見前將軍陳功,
傳達漢中王進軍命令。章武接令,便與趙山商議進軍之事。
邊班在襄陽休息一夜,馬喂好草料。次日正午時分,便又從襄陽向建鄴馳去,沿途並不停歇,一日半時間便奔至建鄴,赤烏馬連日奔馳,頸項處出汗如血。邊班至建鄴,方清晨時分,守軍見是漢中王使者,急忙放入,邊班直奔至揚州刺史府前下馬,傳漢中王軍令。
車安聞知,急忙與劉察出府,接漢中王令。與劉察商議進軍事項,請邊班於館驛歇息。邊班歇息至次日欲要複命,車安對邊班道:“揚州奉漢中王軍令,本月之內必然進軍,請使者為吾複命漢中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