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184章 沙場征戰幾人回

第184章 沙場征戰幾人回

  獨孤虎、李遠二人,帶一萬餘漢軍從陳倉沿渭水西走,欲從祁山入,李遠所部精卒,在前開路,找尋近道打探燕軍動向,獨孤虎率其部隨後而進。


  燕軍到達陳倉,漢軍已經撤離半日,於是右扶風法演令軍占了陳倉,林靚所部又到,又二日,牽興二萬軍亦到,諸路燕軍會齊,商議如何部署。方龍歸路被斷,已經率部走祁山。牽興便道:“今方將軍所部兵馬甚少,恐被賊軍追及。右扶風可以率兵守陳倉,吾與林將軍即可前往救援方將軍。”


  燕軍又見漢軍西遁,牽興便率部追截,陳倉道還有方龍所部萬餘人馬,由崔英率領,已經修好棧道,來至陳倉道口,牽興便名其合軍一道,前來祁山截擊漢軍,救援方龍。


  封傳車率兵在陳倉道中,見方龍北逃,便令蔣道、冉輝率兵二萬駐紮於此,親自領二萬人,尾隨方龍追擊而來。途中接到軍報,說獨孤虎、李遠已經棄陳倉西走祁山,諸路燕軍也都向祁山而進,封傳車對諸將道:“今方龍所部已成孤軍,勢必趕在其他燕軍救援之前,殲滅方龍所部。”於是下令全軍,全速追擊方龍。


  方龍正向祁山而走,聞報後麵漢軍緊追不舍。方龍問:“有多少人馬?”哨探答道:“賊軍封驛所部兩萬人。”方龍大笑道:“封驛不知死活,欲要擒吾建功。今入祁山,吾隻要設伏險要之處,以逸待勞擊之,封驛即便不死也傷。”


  杜融諫道:“我軍士氣甚衰,賊軍甚為鋒銳。不可與之交鋒。將軍可設疑兵,趁機再擺脫賊軍。隻要出祁山,我軍便可安也。”


  方龍憤然道:“封驛豎子,欺吾太甚!彼不過兩萬人馬,就妄想擒吾耶?軍師不必擔憂,吾今正好將計就計,擒斬封驛這廝,以警漢中偽王!”於是不依從杜融之言,行至秦嶺二道河,便在二道河兩邊設伏,等候封傳車到來。


  時秦統所部,亦尾隨方龍軍,探知得其伏兵於二道河,便報知封傳車。封傳車得知敵情,便作安排部署,對部將道:“方龍所部萬餘人設伏於二道河,其不過以逸待勞,欲要破我軍。吾今已經得其詳細,豈能中計?今可用計破之。”


  於是遣一萬軍,進至二道河,隻在伏兵範圍之外鼓噪呐喊,吸引燕軍,卻另出兩道奇兵,各五千人,襲擾伏兵之後。又令秦統所部,繞道與二道河之西,設置路障,並趁勢攻擊。


  黃昏時分,封傳車部萬人開進至二道河,便紮營列陣鼓噪呐喊。燕軍以為要來攻擊,都凝神準備迎敵,然而漢軍鼓噪不進,燕軍疑惑,未有出擊。如此一個時辰,天已黑定。方龍傳命各處嚴加防守,大軍不眠,以防漢軍進攻。至夜半,漢軍果然又欲鼓噪大進,火光亮如白晝,喊殺聲震蕩夜空。


  方龍驚訝,杜融出營帳視之良久,忽然大驚道:“賊軍必然大至,請將軍速速撤離。”


  方龍驚問道:“何也?賊軍趁夜進軍,甚為不利。且吾有萬餘人馬,何懼也?”


  杜融道:“以吾料之,賊軍鼓噪是假,而分兵襲我軍是為真。現黑夜之中,賊軍虛實難辨,此地不宜久留。請將軍拔營,從大路而走,賊軍縱然有詭計,也不能得逞也。”


  方龍才依照杜融之言,傳令三軍準備拔營而撤。軍令方傳下,忽然接得軍報:“大路前方數裏之處,已經被樹木滾石所擁塞,大隊人馬難以通過。”方龍聞報甚驚,杜融道:“必然有賊軍趁夜潛入我後方,阻擋道路。將軍可遣前部前往,清理擁塞。”方龍正欲令軍前往。忽然又聞軍報,二道河左右兩翼,各有一片火光,不知有多少軍馬,正在迅速逼近。


  方龍大驚,連忙傳命全軍勿要驚慌,列陣迎敵。方龍對杜融道:“悔不聽軍師之言,果然中賊軍詭計。”


  杜融道:“如今之勢,將軍唯有有斂軍據二道河而守,待天明之時,再做進退。”


  隻見左右兩翼人馬,漸漸逼近二道河,都是漢軍。封傳車見左右兩翼人馬至,便下令一萬人馬一齊攻擊,箭矢如雨,火把紛飛,燒著燕軍大營,燕軍一片混亂,混戰至天明,燕軍折損近半,漢軍亦有數千折損,二道河周圍,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方龍見漢軍勢大,混戰一夜,燕軍已經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杜融請方龍率精銳護衛立即從山間逃走,自己率軍在此拒戰。方龍道:“吾若去,軍師何以能脫身?”


  杜融道:“吾奉命來輔佐將軍,奈何不能讓將軍聽從吾之計謀,今致以此敗。乃吾所失職也,何敢能望全身而退?”


  方龍流涕道:“悔不聽從軍師之言,然吾不忍軍師替吾背責也。軍師若死,吾心何安?”


  杜融道:“將軍為國家方麵大將,今若戰死,將銼動大燕軍威。融不過一儒生寒士,死不足惜耳。請將軍為國家大局計,速速走脫,留有用之軀,重整旗鼓,再度提大軍前來,剿滅賊寇,為吾報仇也。”


  方龍大笑道:“吾身為大將,豈能棄軍而逃?即便僥幸逃脫,得以偷生,又豈能再立於世人之前?”遂振臂高呼,身先士卒,號令三軍一齊從二道河衝出圍中,奪路向西而走。


  封傳車即命軍速速追擊,燕軍一路潰敗,紛紛棄械投降,又被秦統所部不時襲擊,折損慘重,軍又走散,方龍還剩得兩三千人,皆衣甲不全,逃至渭水。


  封傳車仍然緊追不舍,方龍率殘部正走間,遙望前方有漢軍旗號,一彪騎兵正風馳電掣般殺來,正是獨孤虎所部五千人馬,探知得燕軍逃遁至此,特率領五千精騎前


  來截擊。


  方龍見前有強敵,後有追兵,麾下三千餘人,皆筋疲力盡、難以再戰。於是便對部下三千人道:“吾今已至窮途,不可再轉敗為勝。吾為三軍大將,斷不可為敵所擒,亦不可降賊。今你等疲憊至極,無力再與賊軍相戰。傳吾軍令,除方龍以外,餘下皆可降。”


  眾軍皆默然無語,於是方龍約住人馬,等候漢軍前來。


  不多時,獨孤虎已經率軍趕到,見燕軍如此,便列陣於前,獨孤虎揮槍喊道:“不能戰即走,不能走即降,理也。今你等勢窮力竭,唯有投降方可也。”


  方龍提刀在陣前哈哈大笑數番,然後問道:“來將何人?”


  獨孤虎道:“漢中王麾下後將軍獨孤虎是也。”


  方龍又仰天大笑,然後道:“吾身為燕朝衛將軍,昔日遼東六勇之次席,轉戰一生,殺人如麻。今一時大意,乃至陷於絕境,此非天意乎?”


  又對獨孤虎抱拳說道:“獨孤將軍英名,在下早有耳聞。今日相逢戰場,各為其主,職責所在也。吾今敗於封驛與獨孤將軍之手,雖敗猶榮也。將軍不欲是要取吾首級嗎?此有何難哉!吾今兵敗,首級盡可交付將軍,然吾手下將士,皆力窮不能戰,吾已令其投降,願將軍全其性命。”


  獨孤虎道:“方將軍可降漢中王,必然能重用之。何必愚忠於公孫氏呢?”


  方龍嗬嗬大笑道:“吾不僅為大燕之臣,還是遼東六勇之次。遼東六勇者,皆視死如歸也。昔日齊國古治子、田開疆、公孫捷三勇士,視名節勝自身性命多矣。今遼東六勇五人皆戰死沙場,不負勇者之名,吾豈能苟且偷生,以辱遼東六勇名節呢?”


  言罷,向東拜道:“臣方龍有負陛下之托,今特以自裁謝罪,再報陛下於九泉之下也。”即在軍前拔劍自刎而死。


  杜融見方龍自裁,於是命令眾軍道:“你等欲要活命,皆可出降,吾不罪之。”於是也出軍前,向東而拜道:“世人皆以為融為智謀之士,然融不能輔佐衛將軍得全,致有此等之敗,何言以智謀稱也?今番之敗,亦融之罪也。將無麵目再立於天下。”於是也在軍前拔劍自殺。


  方龍本幽州人,年少時遊曆遼東,因勇武過人便在遼東從軍,後得公孫霸賞識,用以為將,位列遼東六勇之次席,是燕軍中的精良翹楚。壯年追隨公孫霸,轉戰中原,平西涼,鎮守三輔,多立功勳,成為公孫霸方麵倚靠大將,今鎮守漢中,為漢軍所敗,自殺謝罪,亦不失為勇將。方龍時年56歲,順安29年冬十一月也。


  燕軍見主帥皆已經自殺,獨孤虎又傳令厚加相待,於是便全部出降。獨孤虎收編了二千燕軍,餘下一千,聽其自便。封傳車大軍也趕來,見燕軍


  已降,方龍、杜融已經自裁。封傳車下馬對二人遺體拜道:“方將軍與杜軍師二人,亦當世海內豪傑,惜哉明珠投暗,錯隨人主,致有此番敗績。”便下令軍中宰殺戰馬兩匹,剝了馬皮,將方龍與杜融屍首用馬皮包裹,以示馬革裹屍,敬重方龍、杜融二人之名節。命不願跟隨漢軍之燕軍軍士,將方龍與杜融屍首運送燕朝。


  方龍已死,封傳車與獨孤虎合軍,少許,李遠也率部至。封傳車道:“今為擒方龍,我軍深入敵境。此處不可久留,且速速撤回陳倉道。”於是三人合軍,便向陳倉道撤回。


  燕將牽興、崔英聞知方龍被困,火速來援,然而已經晚了半日,待其軍到渭水時,漢軍已經撤離半日,隻接得方龍、杜融屍首。燕軍見方龍戰死,全軍震怖。遂不敢來追漢軍,牽興具書信,火速報往公孫霸。


  方虎在斜穀,聞知其父戰死渭北,痛哭不止,又勃然大怒,欲要提兵來殺漢軍,為其父報仇,為部將死死勸住,方止。


  袁布與黃倫引萬餘人走至祁山,聞說方龍被困,便前來救援,行至半途,敗軍傳來消息,方龍、杜融皆自裁,燕軍已降。袁布大驚道:“方將軍戰死,我軍將群龍無首,如賊軍大舉前來,此番如何是好?”


  軍師黃倫道:“方將軍戰死,為其持勇輕視賊軍、布防不全之故也。將軍率眾走祁山,亦有失職之罪。今幸得將軍得全,可聚斂眾軍,拒守陳倉道口等各處險要,以防賊軍入寇。”


  袁布不禁滿麵流汗道:“吾非欲棄守,然若不走祁山,吾軍必然覆沒。今方將軍戰死,三軍震動,恐不利於我軍。吾且聽軍師之言,收聚各軍前往陳倉扼守,待陛下軍令到,再做區處罷。”於是便引一萬餘軍,從渭水東下,至陳倉駐守。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