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超級漢朝> 第152章 虎霸中原用文武

第152章 虎霸中原用文武

  公孫霸又奪取並州,武威更盛,率得勝之兵,班師長安。回朝之日,長安大小官員皆出城跪道相迎,不敢仰視。末帝親自在長安北門相迎,公孫霸神態自若,甚有驕傲之色。末帝下車,親自至公孫霸車前相迎,公孫霸待末帝至前方下車,略對末帝拱手,隨即命令入城,竟然與末帝並排而行。


  太中大夫陳恒見之,心中忿怒,欲要出列奏公孫霸僭越之罪,太常卿和玄連忙以目示意,陳恒見之,遂不敢動。


  於是公孫霸與末帝上車入城,皇甫照帶領百官隨後,末帝車在前,公孫霸車在後,周圍皆公孫霸心腹侍衛,直到未央宮。和玄等舊臣見之,雖然心中頗為不平,然亦無可奈何。


  公孫霸入未央宮,在天子禦座旁坐定。司徒歸海衛即奏道:“燕王統帥王師,平定並州,使漢朝安寧。燕王功德巍巍,無以複加。請陛下以燕王為丞相,自燕王麾下出征將士,皆各自封賞升遷,以表彰其攻。”


  末帝本見公孫霸在北門與自己並排而行,心中就驚恐不安,今又見如此,心中更為不安。抬眼望滿朝文武,盡是公孫霸之黨,雖然有楊陵、和玄、陳恒等人搖頭歎息,然皆不能出一言。末帝自知不能做主,遂即一一應命。於是公孫霸又恢複丞相,自領漢相,總攬大權。歸海衛又兼領司隸校尉。漢朝皇權,盡在公孫霸之黨手中。自此,公孫霸在長安威福更甚,於是四方術士,以及心腹黨羽,開始密謀策劃,將要助其行施代漢之篡逆之事。


  和玄與陳恒退朝後兩人悄悄前往司空楊陵府中,陳恒憤然道:“今公孫霸如此行為,早晚必將行篡逆之事。吾本欲拚死一出捍衛漢帝,然為太常卿所示意阻止,方未出麵。”


  楊陵淒然笑道:“漢朝至於今日,我等不過皆成擺設而已。欲要逞人臣之忠,又有何益呢?今北門之旁,大夫幸遵從太常卿之意而不出。否則,不僅我等禍不遠矣,天子亦將受我等牽累。”


  和玄亦憤恨道:“若如此,漢朝休矣。公孫老賊若行篡逆之事,我等漢朝之臣不願附從,將成孤魂野鬼矣。”


  楊陵沉吟半晌,才愴然而道:“公孫霸早晚將行此事!然吾觀天子,實為劉氏懦弱子孫。其雖然宅心仁慈,然亂世之中,梟雄相逼,豈有仁慈之人立足之地乎?我等世受漢祿,不能為主分憂,誠為慚愧。”


  陳恒道:“如公孫老賊篡逆,我等該如何打算?”


  楊陵道:“朝中大權,皆在公孫霸之手。你我與漢帝,皆無一兵一卒,如何能夠反抗?如其行篡逆,老夫雖然不能為漢朝盡忠,然也必不能附從於國賊也。”


  和玄道:“漢朝將要亡,此天意也。我等朽木列於廟堂,必然遭人嫉恨,不如此時,我等皆


  辭了官職,各自告老致仕罷。”


  楊陵聞言,乃正色道:“太常卿休得出此灰心之語。天子雖然暗弱,然前太子英明神武,今尚健在,又據有南方,漢朝雖然出此巨賊,然終不至於亡也。”


  陳恒也道:“司空所言甚是。吾觀前太子,的確是中興明君氣象。先帝如用前太子繼承大統,今日漢朝,怎會是如此局麵?惜哉!痛哉!”言罷痛哭。


  楊陵見狀,乃低聲道:“公等之意,老夫已心有所知。然滿朝皆公孫氏之黨,耳目眾多,我等行事,切忌要小心謹慎。以免自惹其禍,連累漢帝。公等且宜深居簡出,善保自身。以留此衰朽之軀,以待漢室複興之日也。”


  於是三人告別,各自歸家,非要事不上朝。公孫霸見之,也不在意。


  公孫霸聞知荊州撤軍,與皇甫照、歸海衛商議道:“如今北方大定,餘者皆非孤對手,不足介意。唯有漢中偽王,敢與孤公然抗衡,起兵犯我宛城,孤欲起中原之兵,先伐荊州,將其攔腰斬斷,然後再各個擊破。二公以為如何?”


  皇甫照道:“方今漢中偽王正據南方自守,操練兵馬,積蓄糧草,以待與我決戰。聞知其麾下潛龍,不僅能領軍用兵,更善於治國安民。其在荊州勵精圖治,意圖在數年之後,軍力大成,即率兵北犯。今燕王用兵方罷,尚初定北方,此時正宜休軍養民,不宜再大舉興師。”


  公孫霸笑道:“潛龍不過一孺子耳!相國如何此般推崇?不亦過乎?難道相國還不比潛龍孺子?”


  皇甫照奏道:“臣雖然略有智謀,然觀潛龍行事舉措,在臣之上。有誌不在年高,今潛龍者,海內一人也,主公當不可輕視。”


  歸海衛道:“臣以為,漢中偽王雖然遠不及大王兵力強盛,然其有精銳水師十餘萬,足以自守南方。而我隻有步騎之強,尚未有規模水師,恐南下難以建功。今漢中偽王得潛龍相治南方,主公亦也先治中原,然後需得組建數萬水師,待數年之後,中原賦稅足,水師成,主公即帥師南征,縱使漢中偽王彼時軍力大成,也非主公之敵手也。”


  公孫霸聞言,道:“二公之言甚善。然孤將用何人治理中原?組建水師?中原得無有潛龍乎?”


  皇甫照道:“中原雖然暫無潛龍,然人才之盛,非漢中偽王可以相比也。臣推薦將作大匠馬翁任水師督造,領能工巧匠,督造戰船。中原大庶長司馬明照已經治理中原多年,主公四方征討,數十萬大軍供養不缺者,皆為中原賦稅充足,司馬明照之功也。今主公休軍養民,再用司馬明照治理北方,數年之後,北方經濟之盛,將遠勝南方。”


  歸海衛又奏道:“臣再舉薦一人,為燕王訓練水師。其人乃青州東


  萊人,姓韋名舟,現為青州東萊郡都尉,其人本為海賊出身,後為青州招撫,即改邪歸正。韋舟通水性,知兵機,尤善治理帶領水師。現年三十八歲,數年之前,臣遊曆東萊之時,見其人材,可為主公日後之用,遂推薦其為青州都尉。現便可以召其為主公訓練水師也。”


  韋舟自雲帆,青州東萊郡人,自幼生於海邊,善於水性,幼時曾拜師讀書,喜兵法。後山東戰亂,聚眾乘船出海,出沒海中,有部眾數百餘人,韋舟編成軍旅,日常訓練,十分精銳,上岸劫掠官軍富商,官軍皆非其敵手。後公孫霸定取山東,公孫霸部將蓋班出兵數次圍困剿除,韋舟率領百餘精銳水兵,忽而上岸,忽而又率眾出海,官軍難以剿滅。蓋班乃使人招撫之,許諾用其為將,韋舟遂歸於蓋班軍中。後來歸海衛至青州,與蓋班相談論,得知此人,歸海衛乃親自試問,見其果然有統領水師之能,於是囑咐其好生在青州領兵,燕王日後將有大用。孔舟遂改邪歸正,又熟讀兵書,數載之後,才學大進。於是蓋班用其為東萊郡都尉,兼統領青州水師二千餘人。


  公孫霸聞言甚喜,道:“司馬明照之能,孤已經見之。隻是韋舟此人,甚無名聲,此人比潛龍如何?”


  歸海衛道:“今四海之內,水軍最利者不過於揚州,揚州水師人材者,莫過於諸葛父子。韋舟雖然無潛龍理民之幹,然其治理水軍之才,以臣觀之,當與揚州諸葛父子相爭鋒也。”


  公孫霸聞言甚喜,於是下令,休軍養民。加司馬磊為大司農,治理北方數州經濟。令馬翁在洛陽黃河督造戰船,以備南征之用。召東萊都尉韋舟入京覲見,加其為龍驤將軍,主持招募水軍之事,並訓練水師。給其期限三年,如水師訓練成,則重賞升遷,如不成,則斬之。韋舟乃以三年為期限,欣然領命前去招募整訓水軍了。


  公孫霸用皇甫照、歸海衛之策,先休兵養精蓄銳。於是令司隸各部還駐原地,又加派萬人為朱玉駐守宛城。又下令馬翁主持營造東都洛陽,以備代漢之後,於洛陽稱帝用。


  各方安定之後,公孫霸命人探聽徐州消息。右將軍公孫彪駐兵豫州安城,共統帥豫州、冀州等兵馬十餘萬,以抵禦徐州、揚州。公孫彪數度欲想趁機攻打徐州,然伍文忠仍在,徐州守備甚為嚴整,公孫彪亦不敢輕易動兵。


  順安二十六年夏,伍文忠一度病篤,徐州上下甚為驚慌恐懼。乃請伍文忠立其長孫伍玄為徐州牧。伍文忠長子伍顯,因病卒於伍文忠之前,年四十餘歲。其長孫伍玄,年十九歲,好詞賦文學,然性情不夠嚴整,伍文忠不甚喜之,其意乃在幼孫伍赤,伍赤年尚十二歲,性甚聰敏。因為武玄出身之

  時,時候為黑夜,遂以玄命名。伍赤出身之時,正值日出之時,朝霞滿天,遂以赤命名。伍文忠礙於廢長立幼,久沒有答應群下。今病篤,徐州文武遂一起請伍文忠早定大事。


  伍文忠於病中立下遺囑,命其長孫武玄接任徐州牧、上將軍九州伯之位。然盛暑過後,伍文忠病又好轉,又能下床理事,精神比以前甚好。


  公孫彪打探得伍文忠病危,於是布置軍馬調至界上,隻等伍文忠一死,即趁機發兵攻打徐州。忽然又聞知伍文忠病好轉,徐州比往日防守更加嚴整,公孫彪隻好又令軍馬撤退。


  伍文忠聞知公孫霸奪取西涼,又並取並州。料想其早晚必然將攻取徐州。伍文忠擔憂自己死後,徐州無人統領,公孫人來攻,攻無人掌握局麵。於是暗自給其心腹、徐州長史虞良一道密令:如自己死後,公孫霸趁機進犯徐州,令虞良輔佐其長孫武玄,去其九州伯名號,將徐州獻於漢中王,請漢中王出兵保護徐州,以抗公孫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