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遼東六勇戰青州(上)
中原各州諸侯先接到青州刺史陳德倡議合縱之書,又再次接到豫州牧劉維倡議立合縱長提議。陳德接到書,對使者道:“劉子綱(劉維字子綱)乃漢室宗脈,今又領豫州,在中原諸侯中頗有威望,既然劉子綱提議立合縱長之事,以老夫之意,此位非子綱莫屬。”於是作書,又回複各諸侯,推薦豫州牧劉維為合縱長。
各州刺史接書,雖然甚有看法,然而合縱發起者青州刺史陳德已經讓位舉薦了,也就勉強同意。中原五州合縱長為豫州牧劉維。
中原五州,共有可調動兵力20萬以上,總體實力當在幽州之上。然而五州雖然聯盟合縱,卻內部較為鬆散。
公孫霸在幽州薊城正要舉兵,忽然得探馬報說:“中原諸侯結成合縱,欲與幽州相抗衡也。”公孫霸聞知,心中微驚,卻對眾將仰天哈哈長笑,道:“中原各州,雖然人多地廣,然怎能比得上我幽州兵精將勇?各州雖然合縱,其能奈我何?彼方各自為政,號令不齊,雖有聯盟,不能統一,吾正好逐一擊破也!”眾將聽之,皆哈哈大笑,以為不足懼也。
於是公孫霸命遼東六勇將向青州進軍。崔峰、崔嶽兄弟領前部先鋒軍馬二萬,進入青州地界,便一路劫掠而來,不幾日,到了齊郡昌國城下,將兩萬人馬一字排開。見城池不高,守軍不多,崔嶽對崔峰說道:“今日到此,無需哥哥辛勞,待小弟引一萬軍,攻下此城,哥哥隻需為我掠陣即可。”崔峰笑而應允。於是分一萬軍與崔嶽,自己率領一萬軍在城下列陣,立馬陣前,看其弟攻城。
昌國城上,章武已經布置三千軍士守備。令將軍孫成統領,孫成當下看得幽州兩萬軍馬浩浩蕩蕩開來,急忙令軍士上城守備,一麵飛馬報於章武。
孫成見幽州軍列陣,一萬人馬開始攻城,見其人多勢眾,兵鋒正旺,遂傳令閉城堅守,令一千弓弩手,在城上埋伏
,待得其近前之時,便一齊放箭射之。
章武正在齊郡廣縣,接到昌國急報,心中甚驚召集部眾道:“昌國城池不堅,兵馬不多,若幽州兩萬軍來強攻之,孫成必不能久持。吾當率五千軍,親自救援。”於是令飛騎傳令孫成:“堅守一日,待吾來援。”
崔嶽指揮眾軍,在城下大罵挑戰,見其不出,於是安排組織兵士強攻。令兩千人為一隊,後麵弓箭手為掩護,搬運攻城器械至城邊,剛至城下,兩千餘人正欲準備鋪設攻城器具,隻聽見一聲梆子響,城上刀槍林立,一千弓箭手齊刷刷出現城上,紛紛放箭,千箭齊發。兩千餘人慌忙以盾遮蔽,兵器格擋,然而還是被射中數百人,死百餘人。城上箭雨不斷,無法近前,頭隊兩千餘人丟下100餘屍體,隻得撤回。
崔嶽見之,大怒,令再次攻擊,弓箭手放箭掩護,於是二千人又衝到城下,這次已經鋪設好器具。然而城上又是一番箭雨,還是不能近前。
如此強攻了幾番,雙方皆有數百傷亡。崔嶽見正麵強攻不行,估計城上之軍不過數千,皆集中在前門,於是令部將引三千軍從後偷襲,而自己仍組織攻城。然而天色將晚,天忽然大雨,於是傳令停止攻城,紮營安歇,待明日再做進攻。
次日黎明,崔嶽又指揮萬餘軍隊,圍住昌國城,正麵攻打,背麵襲擊。雙方從黎明激戰到日上三竿時分,各自又損失數百人。昌國城內弓箭,即將用盡,孫成於是組織民眾,紛紛運石頭檑木至城上,以備急用。眼看攻勢加強,即將不支,而援兵尚未看到。
孫成正焦急之中,忽然見城外遠處一彪軍正飛速趕來,旗上大書陳字,孫成大喜,於是令餘下2000餘人馬堅守,城上軍民見之,皆受鼓舞。崔嶽雖然已經折兵千餘人,卻攻勢正猛,然而一時間仍然難以攻下。
崔峰在城外圍,布好陣勢,準備迎戰援軍。
對其弟道:“可加緊攻城,無需理會來援之敵。兄為你擋之!”
崔峰看來軍,不過數千人,遂笑謂部下道:“行軍數日,未曾見一軍阻擋,久不殺人吾手中正癢,今來此軍,正是吾建功之時也!”
說話間,見援軍已經到一箭之地。為首帶兵者,手執銀槍,甚是雄壯。擺開陣勢,嚴陣以待。
崔峰問道:“來將何人?吾刀下不斬無名之輩!”
章武更不答話,出馬陣前,崔峰正欲出馬向迎,部下一遼東將道:“將軍可留此人給末將也!”崔峰尚未答話,那人已經手執銅錘,躍馬出陣了,揮舞銅錘,隻取章武。
章武單手提槍,策馬躲過,轉身回刺,隻一合,那遼東使用銅錘之將即屍橫馬下。
崔峰見之,吃了一驚,然而倚仗自己勇武不凡,而且自己人多,雖然吃驚卻不懼之,立即拍馬舞刀上前,迎戰章武。
章武使槍來迎,兩馬相交,戰十餘合,崔峰漸漸不敵。未及,即拔馬而退,章武見其敗陣,用槍一招,五千人馬一擁而上,崔峰見來勢凶猛,忙引軍後撤。章武既麾軍進攻崔嶽攻城之軍。
崔嶽正在猛攻,眼看昌國城即將攻下,忽然章武引五千軍殺入,隨即打亂陣形,又見章武所到之處,皆紛紛退避,崔嶽大怒,提手中大斧,前來戰章武。章武見其前來,揮槍隻取其首,崔嶽以斧柄相隔架,隻五合,抵擋不住,遂引軍逃走。章武麾軍衝陣殺之。城上孫成見之,立即出城中兩千軍,從正門殺出,兩下夾攻,崔嶽軍大亂,遂潰退,章武與孫成會師城下,昌國得守。
崔嶽引敗軍與其兄會合,計點軍士,損失兩千餘人。見昌國城又添救兵,遂商議道:“此人勇武,非你我兄弟所能相敵。待中軍聚齊,一齊攻之,其城可下也。”於是又引一萬八千兵將昌國城圍住,等候中軍前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