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買畫
「那也太大膽了,想把我們南越國的男子都比下去嗎?」韓雪晴不贊同的說道。
這也是南越國女子跟北夷女子的不同,南越國女子比較嬌小,對於騎術亦只是遊玩興趣的愛好而矣,而北夷,女子跟男子一樣,而且比較好爭強好勝,這位公主,怕是個中佼佼者,從小被誇讚著長大,自然不能讓自己成為笑柄,想要在秋獵上博回面子,亦或者是讓南宮夜刮目相看,哪種都不會讓她吃虧就是,反正她是女子,就算賽事輸了也不會惹人笑柄。
「至少她這樣目的達到了。」蘇敏想了想回道。
北夷是外族,而秋獵是南越國的可以說是國賽,自然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面子,所以這樣一來南宮夜肯定是要參加的。
走的時候遇到點小意外,蘇敏走著下樓的時候沒注意,被一位身著黑衣的男子迎面撞上,幸好沒有摔下去。
那男子也不知是不是有事,撞了人連句歉意都未說,便匆匆跑了,蘇敏連他的樣子都沒看清,只隱隱覺得此人有些偏瘦,估計體質不怎麼好,因為從她跟前走過的時候還飄著濃濃的藥味,他匆忙無禮的做法倒讓韓雪晴有點不悅,埋怨道,「這人真是,撞了人也不道歉,匆匆忙忙的,還好你沒事,不然要是從這裡摔下去可就慘了。」
蘇敏卻像是未聽到她的話一樣,盯著剛才走過去的人的背影看了好久。
「怎麼了?」
「我沒事,那個人或許真的有急事吧,走吧。」蘇敏慢慢收回視線,總感覺那人在哪裡見過一樣,不過一時半會想不起來。
兩人從長翠閣出來又去太廟附近逛了字畫,這裡的墨寶很有名,很多文人雅士慕名前來。
蘇敏跟韓雪晴走近墨林齋時,立即就被掛在正廳中的一幅字畫給吸引了,她仔細端詳了許久,這幅畫畫筆纖細,山水花木畫得栩栩如生,色彩鮮麗,也不知是誰將此畫畫得如此傳神,不由得湊近看了眼頁尾的落款,才知此畫是出自崔文謹之手。
蘇敏有些不解,崔文謹墨寶出名自不必說,可是向來不會掛出來售賣,很多人求而不得,可如今她卻在這裡見到了。
顯然韓雪晴也見到了這落款,揣摩了一會說道,「崔三郎字畫名不需傳,只是卻從未對外售賣,很少有人見過他的真跡,這字畫雖好卻難辯真假。」
「是真的。」蘇敏看了一會,然後篤定的說道,雖然她沒見過崔文謹的字畫,可是卻能肯定這畫定是出自他手,這細心的作風,這剛勁流利的筆跡,一如他的性格,細心溫和,卻又正直善良。
「這位姑娘好眼力,這畫的確是三郎所作。」
兩人的對話被一旁的老闆聽了去,他本來無意偷聽,實在是兩人一點也不避諱,就這樣當著店家的面直接論起字畫的真假來,實屬少見,聽完兩人的話,對蘇敏不知是否歪打正著猜出畫是真跡有些欣賞,便忍不住插了句話。
他跟三郎因為字畫結識,又欣賞三郎的才氣,兩人自然成了好友,當他提出要把字畫寄於這裡售賣時,自然就幫忙了。
蘇敏跟韓雪晴聽了店老闆的話,對視了片刻笑了笑,問道,「崔郎的畫實屬難得,況且他不常作畫,而這副畫掛在這裡應該也有些日子了,看來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對這副畫是否真跡產生了疑惑。」至少到現在還未賣出,還是沒遇到真正懂它的人。
「的確是這樣。」店老闆沒想到她連這畫擺了有些日子都看出來了,心想此人也不簡單,便在兩人面前也不隱瞞,「當初三郎將此畫放在我這裡售賣時我就有提過會被人懷疑是仿冒的,但是他並不介意,仍舊堅持高價,還說什麼懂字畫的人自然會懂得。」
蘇敏聽了店老闆的講述笑了笑,「是啊,其實這副畫就算不是崔郎的真跡,字畫本身就很不錯,僅憑它的畫功跟行雲流水的字跡,便是值得好好收藏的。」
店老闆經營這字畫店對這些字畫定然是有一些獨到的見解跟見識的,聽了蘇敏的話只覺得她這人對書畫的了解也是箇中高手,因此可以肯定,剛才她說那樣肯定的話不是靠猜的,看向兩人的目光便多了幾分欣賞起來。
「姑娘說的極是,看來三郎說的是,好的書畫自然有懂得欣賞它的人。」
「店家,請恕我多事,崔郎的字畫向來不外賣,而且他也很少作畫,家境殷實自不必說,為何會突然寄矛您這裡售賣呢?」韓雪晴聽了兩人的對話瞭然的點點頭,突然問道。
「三郎是為了城南的那些貧民。」
「貧民?官府不是每年都有發補助嗎?」
蘇敏不解,這條法令早幾年就頒下了,猶記得剛頒發時父親還開心的在家裡慶祝,說什麼皇恩浩蕩,如此一來那些受苦的人日子會好過一些了。
「是啊,不過這幾年嶺南那邊禍事不斷,也撥了不少款項,或許也是有壓力的,而這邊雖然有官府的補給,但是生活還是很潦困,他也是想儘儘綿薄之力。」
店老闆聽兩人有興趣,便講起了這件事的原委,其實他平時並不喜歡刻意去推銷自己的商品,文人都有一種特殊的偏好,他們有自己的鑒賞力,他們更喜歡按自己的鑒賞力來鑒賞一副作品,但是對於這兩位,或許有種欣賞,不覺便話多了一些,即使她們最後不買,他也很樂意講。
「崔郎真是心善,這樣吧,這副畫我要了,怎麼賣?」蘇敏說道,倒也不是因為老闆說了這件事情而感動的想要出點力,而是真心覺得這副字畫值得收藏。
「姑娘也是個懂畫之人,既然姑娘有心想買,那就便宜些。」老闆見她豪爽,便也直說道。三郎寄售之時就有交待過,雖然這字畫初衷是為了幫助人,但是若是遇到真正懂得畫的人,亦算得上是有緣,自然可以便宜,畢竟知音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