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
全文字廣告第九十一章朝中有人好辦事
「蔣先生,這是重岳派人送來的書信,你先過過目。(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今天岳肅收到一封信,是楊奕山派人送來的,他看完之後,立刻派人找來蔣傑。
蔣傑進到書房,施禮完畢,還未等坐下,岳肅就開始說話了。說完,岳肅將桌上的書信拿了起來,向前遞去。蔣傑連忙走到書案之前,將信接過,這才到下手的椅子上坐下,展信觀瞧。
信上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恩師,學生有意出兵前往甘肅剿滅流寇,怎奈兵馬不足,缺少糧草,擔心輕師冒進,反倒讓流寇有機可趁,亦或者眼見不敵,竄回陝西。所以,學生特奏請皇上,調撥山西、四川的兵馬前來陝西增援,匯兵剿匪。並從四川撥賑災糧米十萬石,以助軍需。恩師放心,此戰有岳父為學生出謀劃策,定能收穫全攻,一舉蕩平流寇。只盼恩師能在京中幫忙協調,促成此事。學生楊奕山頓首。」
在蔣傑看完之後,岳肅說道:「先生,你覺得此事可行否?」
「如果此議是重岳一力主張,屬下倒是有些擔心,不過他身邊有熊飛百坐鎮,以熊大人的謀略,想要剿滅流寇,應該不難,看只看如何布屬。但有一點,就像重岳所說,這流寇一向到處流竄,見難以抵禦,繞路竄回陝西可就糟了。屬下以為,大人可再叮囑一番,至於是否調山西與四川的兵馬前去助陣,這就等他的摺子入京之後,加以商定,再做決策也不遲。」
蔣傑的意思,其實也是認可了楊奕山的提請。流寇是大患,必須要早日清除,否則養虎為患,日後尾大難除。可要是單憑楊奕山的本事,蔣傑還真有點不放心,這是大規模戰役,由不得半點閃失,不過有熊廷弼坐鎮,那就另當別論了。至於說從四川調十萬石糧食,也不算什麼大事,給他就是;從山西和四川調兵,也可以,但必須要打勝,一旦讓流寇流竄回陝西,跟著流竄到山西或者是四川,那就糟了。但楊奕山能夠考慮到這一點,也足見做足了功夫。
「既然先生認同了重岳的想法,那我助他一臂之力,收穫全功,也不可。他的摺子,估計再有兩日便到,到時就像先生說的,先議一議。(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洪承疇已經進京,就任兵部尚書,他對那裡的情況很了解,可以聽聽他的意見。」岳肅說道。
還真照岳肅的話來了,兩天之後,楊奕山的奏摺送到京師,進了內閣。
摺子一到,自然是岳大人先行過目,大概內容他已經知道,眼下看了一遍,奏請的事情,和書信上寫的,基本一樣。看完之後,岳肅給韓爌過目,韓爌看完,依次是亓詩教、張正剛的內閣大臣。
眾閣臣看罷,奏摺又回到岳肅的手中,然後由岳大人說道:「三邊總督楊奕山提請調山西、四川的兵馬入甘肅,會剿流寇,諸位以為如何?」
現在四川和山西,其實都沒有太多兵馬,四川被王嘉胤折騰一氣,兵馬損失慘重,雖說也新招募了一些兵馬,但都是新兵,難堪大用。山西更不用說,除了和王自用打了一氣,韃子也來折騰一番,損兵折將自不用說。
如此提議,若是洪承疇提出,閣臣們當即都會反對,因為這一戰事關重大,讓已經被逼進甘肅的流寇再竄回來,不光是陝西,連山西和四川都會大亂。再者說,你三邊總督不是還轄著寧夏和延綏的兵馬么,可以從那裡調呀。不過知兵都知道,如果攻打甘肅,寧夏和延綏的兵馬是絕不能動的,必須守住邊界,以防流寇逃竄過去。
但是眼下的提議,是楊奕山提出來的,以楊大人的身份,再加上岳肅在此坐鎮,誰敢直接給否了。說句不好聽的,這事到底準不準,其實大夥說什麼都是白扯,全是岳大人一句話的事。
同為岳黨中人,張正剛第一個開口說道:「大人,下官以為楊大人的提議十分有理,現我大明外有韃虜,內有流寇,韃虜非一日可滅,流寇若在不除,實在是養虎為患。所以,應按楊大人所言,調集兵力,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將流寇肅清。」
張正剛不懂打仗,但不管可不可行,看起來是沒有錯的。又是一黨中人,哪有不幫襯的。
待他說完,岳黨官員立刻紛紛點頭,表示贊成。
隨後,亓詩教說道:「岳大人,下官也認為楊大人的建議可行,流寇之患,必須早平。」既然要和岳黨聯手治理國家,那就應該想到一起,剿匪是刻不容緩的,難得楊奕山肯做,那就讓他趕緊將流寇平定,也省的天下動蕩。
在亓詩教的帶領下,齊楚浙三黨的閣臣們也都一起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現在,剩下來的就只剩韓爌一個人沒表態了。韓爌也不懂帶兵打仗,眼瞧著所有閣臣一起通過,自己也話可說,只能通過。不過老傢伙還是多說了一句,「剿匪確實刻不容緩,但從山西與四川調兵,也不知是否妥當,要不然請兵部尚書洪承疇幫忙斟酌一下,他久在陝西,對那裡的事情最為了解。」
岳肅也是這個打算,想聽聽洪承疇的意見,於是當即派人到兵部衙門去請洪承疇到內閣議事。
內閣傳話有請,自然不會有大臣耽擱,洪承疇才到京上任不久,一聽說請自己到內閣議事,連忙乘轎趕去。
在陝西當三邊總督的洪承疇,做事雷厲風行,可自從進京為官,變得很是低調。一進內閣,便是一臉謙遜的模樣,先給諸位大人問好,其實兵部尚書也不比內閣大學士差哪,甚至權利更大。
岳肅讓洪承疇先坐下,然後把楊奕山的摺子給他過目,洪承疇看了之後,心中暗自琢磨,看來這當官還真的靠出身,我這早就向朝廷言明,若能調幾萬兵馬到陝西助陣,定能剿滅流寇,可朝廷不加回復,等到了楊重岳當三邊總督,他向朝廷請兵,內閣就當大事來辦,還商量起來。而且更別說是從調賑濟災民之糧了。人比人得死呀,誰叫人家楊奕山有個好老師呢。
眼瞧著岳肅坐在上面,自己總不能說不行,而且這是剿匪大計,必須要一心為公。洪承疇想了想,說道:「諸位大人,承疇以為,剿滅流寇是當務之急,從外省調兵,也不不可,但關鍵在於,統兵調度,不能有失。還有,萬不能讓流寇趁機再竄入陝西,否則山西、四川缺兵少將,他們再進而竄入,則大亂又起。不過承疇見楊大人已經想到這一層,想來出征之前,定能安排周全。」
「照洪大人的意思,此次楊重岳提請調山西、四川兵馬前往陝西助陣,大人是認為可行的了。」岳肅說道。
「正是。」洪承疇點頭說道。
「內閣都認定可行,洪兵部也認為可行,那就沒錯了。好,大家票擬,然後送到司禮監。」岳肅說道。
閣臣一致通過,將擬好的結果,連同奏摺一併送到司禮監。這是大事,鄒義看過之後,也要送到張嫣那邊。但凡內閣票擬通過的,張嫣並沒有否定的權利,畢竟你還不是皇帝,而且通常來說,內閣票擬通過的決定,連皇帝都不好給否決。
「既然內閣都決定如此,那就這麼辦。」
張嫣只能扔下這麼一句話來。當然,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快點將流寇肅清。
鄒義領命,回去讓劉名果批了個「准」,他在上面蓋了章,然後讓內閣擬旨,下發到四川與山西巡撫那裡,讓兩地出兵會同楊奕山剿匪。
事情就這麼定了,旨意很快頒發下去。按照路程,旨意自然要先到山西,山西巡撫劉策二話不說,遵旨照辦。命山西的第一猛將吳家省率兵兩萬,前往陝西。按照正理,調這麼多兵馬前去,應該是由總兵大人親自去的,和山西總兵的膽子不大,而且也不願意去甘肅那破地方,和劉策一商量,乾脆就讓吳家省得了,給他令箭,提兩萬兵馬前往。
兩萬人馬對現在的山西來說,已是不少,當初征剿王自用的時候,損兵不少,現在這兩萬人,已經可以說是山西禦敵兵馬中,可調動的所有了。再剩下來的士兵,也就是衛所里沒有戰鬥力的兵大爺,以及正常負責城防的守備衙門。
山西這邊先派兵馬出動,四川那邊,巡撫朱燮元看到聖旨之後,可謂愁眉不展,四川哪裡還能抽出太多可戰的兵馬,當初那一頓折騰,死傷慘重,剩下來的,也不是什麼主力,都是些守備衙門和衛所的,現在倒是新招募一些士兵,但也上不得戰場。
可朝廷讓調兵,他也不能不派,只能讓新任的四川總兵李進可率軍兩萬,並押解糧食十萬石前往陝西。本身就沒有什麼像樣的兵馬,派出去的當然也不能如何強大。
四萬兵馬先後到達陝西,楊奕山心中大喜,現在不僅有糧,還有了兵馬,前往甘肅剿滅流寇,自是指日可待。
而陝西這邊的將領,看到楊大人一份摺子上去,是要兵有兵,要糧有糧,是欽佩不已。心中暗想,跟著楊大人去剿滅,待滅了流寇,那封賞一定也會高過跟著洪大人。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