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惡明> 第五百六十章 關外的南邊

第五百六十章 關外的南邊

  鎮的鐵嶺衛原來是個窮苦地方,只有得罪了上官的人這裡當兵,奴爾干都司的女真人還有朵顏三衛的蒙古人雖然是在附近有集市貿易,不過這麼簡單的土特產和糧食鹽巴的貿易,根本沒有什麼油水,反倒是邊牆之外的那些蠻族遇到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時候,還要進來搶掠。 

  相對這些蠻族,遼鎮明軍算得上是精銳之師,但是每次打垮了對方,女真人和蒙古人就是四散在關外的山林之中,風頭過後又是捲土重來,這麼沒完沒了的騷擾,頗為的讓人頭疼,而且鐵嶺算是遼鎮明軍駐紮的地方最北之地,天氣苦寒,戰鬥不斷,去了那裡,少活幾年幾十年不是假話。 

  不過嘉靖十年之後,出現了墾殖商團這個組織,組織了大量的關內農民和大批的外族努力,來到關外墾殖土地,開闢莊園。 

  原來在邊牆之外的女真人不是被抓做奴隸,就是被墾殖莊園的私兵們驅趕到更北的地方去和那裡的野女真和通古斯部落爭奪生存的空間,彼此廝殺死斗。鐵嶺衛每年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了,頓時是變得輕鬆不少。 

  而且京師商團動用在官場的關係,大批的招攬軍戶和士兵去關外墾殖,路過鐵嶺衛的時候,總是要給防守的邊塞的人幾分好處,所以鐵嶺衛的官兵上下,那時候,就開始撈取了不少額外的油水。 

  甚至有許多的兵丁自己就被莊園主招募,去做莊園裡面的護衛隊員和私兵,賺的錢,做的事情都是比在衛所當兵好多了,到了後來朵顏三衛的蒙古部落被江峰打垮,關外基本上沒有什麼能夠威脅莊園的勢力了。 

  關外的墾殖莊園的各項出產開始朝著關內大量的銷售,鐵嶺成了交通地要津,過往的商貨眾多,鐵嶺衛的官兵再不靈活,也知道開設關卡收稅收費。鐵嶺是必經之地,交些銀錢換取順暢的通過,商人們也都是願意。 

  鐵嶺衛的收上來的這些錢還不用上繳,除了官場上的常例分成需要給出一部分之外,其餘的都是落在了將官和士兵的口袋裡面,三年之後,原本窮苦之極地鐵嶺衛,已經是遼鎮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了。 

  在這裡,衛所的指揮使三年之後已經是在遼陽置辦下了好大地一份產業。而且在瀋陽,天津和保定一帶,還有自己的生意鋪子。其他的千戶百戶。一直是到總旗小旗這一級,最少的也是買下幾百畝地,雇傭上關內過來的農民耕種,也有人買了不少地朝鮮奴,自己在邊牆之內也有小小的農莊。士兵們雖然是太大的好處沒有撈到,但是一年之後,蓋個新房,買些好地還是輕鬆能夠做到的。 

  這等的好位置,開始幾年做的不聲不響,還沒有什麼人注意到。到了幾年後,遼鎮上下都是盯上了這塊肥肉,貨物一入邊牆,只要是鐵嶺衛放行,其他地衛所和鎮守實際上就是設卡也沒有太多的油水可以拿了,說白了還是鐵嶺衛最有油水,鐵嶺衛的指揮使在嘉靖十三年的時候就升遷到遼南某地去做了守備,下面的千戶百戶也都是各有升遷。只不過都不在鐵嶺衛了。 

  上面的指揮使又是安插了一批人進來。繼續撈錢,不過也最多在這個軍官位置上撈上一年,因為後面大批的人在那裡等著排隊,希望進入鐵嶺發財。 

  遼鎮有八萬到十萬的兵馬,而且因為邊境苦寒大小戰鬥不斷,所以戰鬥力堪稱是九邊之首,對於關外墾殖莊園地存在,他們也是心知肚明,並且加以提防,大明對於邊關以外的政策很像是把頭埋在沙子裡面的鴕鳥。除了已知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之外,並不承認有其他能危害到大明的勢力。 

  也就是說在朝中大佬的意識裡面。遼鎮所要防禦的對手依舊是北面的蒙古人,防止他們從北面關外的方向入寇,還有女真人的小規模劫掠也是不得不防備,至於京師商團遺留下來地百萬流民,他們就當作不存在。 

  東黨的大佬們一直是在朝堂上採取這樣地態度,遼鎮總兵大將李孤峰幾次上表陳述,都是果而終。 

  實際上遼鎮總兵大將李孤峰在關外流民這裡,撈錢撈的最多,在鐵嶺衛每收上來的十兩銀子裡面,就有三兩是歸他。靠著遼鎮的富饒土地和鐵嶺衛的這筆收入,李孤峰手下養了將近一萬的親兵家丁。 

  不過這等大將 

  事情不光是賺錢這麼簡單,遼鎮自己也有細作探子,流民或者小商人,進入邊牆之外偵查,不過深入關外三百里,所有的莊園裡面,好像都是些本本分分耕種的農民,也看不到有什麼兵戈之事,再往裡面走,關外的墾植莊園之中的民團團練十分的兇狠。 

  只要不是關外之民,一般就是格殺勿論,而且各個墾植莊園之間也就是一條或者兩條道路,關外的土地廣大,有人聚居的提防也就是這些莊園,如果想要繼續深入不被人發現的話,聯補充給養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去那些莊園補充,自己把腦袋送到民團團練的刀口下面。 

  既然是關外沒有什麼兵丁之類的東西,看起來可是一個很好搶劫的對象,李孤峰和遼鎮的其他將校們也是想過動手劫掠,把那些莊園歸於自己的手中,不過,去攻打邊牆之外的土地,難免會被朝廷上那些腦筋僵化的角色,說什麼擅啟邊釁。還有遼鎮的土地本來就是地廣人稀,不缺人耕種。 

  掠奪更多的土地意義不大,何況大明和關外的商人們往來貿易,經過遼鎮控制的土地,也給遼鎮帶來了大筆的收入,關外之民,也就是現在遼鎮所說的「北民」們,是一隻下金蛋的母雞,誰也捨不得宰殺。 

  而且關外莊園的民團團練,特別是靠近邊牆的這些民團團練,遼鎮的人們都是心裡有數,那些大部分都是遼鎮自己的軍戶和士兵,這些人的戰鬥力不弱,雖然現在只是在莊園裡面看家護院,可是要真打起來還真是麻煩。。 

  不過李孤峰老謀深算,總是覺得這其中有些不對的地方,有心要關閉邊牆,可錢少了許多,心中不甘,而且朝廷之上的東黨和商人們的關係千絲萬縷,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那可就是自找倒霉了。 

  好在是嘉靖皇帝在嘉靖二十年重新掌握政權的時候,終於是正視了北地之民的存在,承認在那裡有一支很有威脅的力量,不過說來奇怪,這個時候的李孤峰反倒是感覺有些大驚小怪了,要是動手關外的流民早就是動手了,何苦會等到今天,而且李孤峰對手中的一萬親兵家丁很有自信。 

  大明九邊重鎮裡面,總兵參將手下私兵,大同總兵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個,也就是三千家丁,自己這近萬人是多大的威力,又會怕誰。 

  開始的時候,對於朝廷的命令搪虛應的人裡面就有他一個,不過隨著朝廷訓練威武大營的兵丁逐漸的成型,地方的職權逐漸的收回到中央,李孤峰心裏面也明白,看來這個生金蛋的母雞要殺了。 

  明軍的粗疏,和關外的小心謹慎,確實是讓外人並不知道關外的虛實,因為每年各個莊園的團練和護衛隊員,都是聚集在塔爾河東堡附近的平原地帶,演兵操練,距離邊牆三百里的地方,關外不設私兵團練,關外所有的貨物和商品,都是集中到鐵嶺衛附近,由華州錢莊下屬的三江商行統一調配,儘管是以很多家不同商鋪的名義,不準莊園私下和邊牆之內的商人交易。 

  所以朝廷一直是覺得在草原上還有另外一支強大的力量,而從來沒有想到關外控制的土地早就是和草原連接成片。 

  嘉靖二十一的冬天,遼鎮指揮使以上的武官都是得到消息,要隨時做好對邊牆之外進行清剿的準備,這是兵部的意圖,遼鎮總兵李孤峰沒有任何意見,甚至還專門請幕僚上奏摺表示忠心。 

  私底下,遼鎮的高級軍官再為了打下關外之後如何分配人口莊園爭執的不可開交,在他們的心裏面,關外的流民再怎麼強悍,也不過是流民罷了,還能擋住天下數得著的遼鎮強兵。 

  在塔爾河的東堡,當年江峰指揮手下和瓦刺部六萬兵血戰的最後基地,早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城鎮——北州,這裡是蒙古草原和關外物流交通的樞紐,現在卻變成了一個忙碌的大軍營,在這個軍營的中心,就是臨時設立的華王大帳,裡面也是有大聲的爭吵: 

  「劉十三,遼鎮我已經讓給你了,天津一定要我去打!」 

  「那保定必須歸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