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洪荒棋聖> 不得不說的王粲

不得不說的王粲

  三國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無論高矮胖瘦俊醜,隨便提及一位出來都是響當當的名頭。今天與友挑燈對弈,下至興處,個個血脈賁張時,也不知是誰的“黑手”,因為棋局輸得太難看,索性攪局亂局算了。


  所以,隻聽嘩啦一聲,滿盤的黑白子亂作一團撒落一地。


  “誰,誰幹的好事,可惜了我的一盤好局啊!”


  最痛苦的,自然是棋枰上占盡先機的哥們。而幾乎就要投子認輸的哥們,卻是眉飛色舞喜出望外,哈哈大笑起來。


  古有楊玉環為了討好心上人隆基哥哥而故意亂局,可惜今日狐朋狗友滿座卻無一個紅顏在側助威觀戰添香。所以,一眾的糙老爺們,誰會傻乎乎地承認自己是那個“黑手”始作俑者也?


  最後,隻有撿起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耐心地一個子一個子地複盤,兩個不肯善罷甘休的對局者,方才安靜下去。


  局終人散,獨自收拾殘局,於是不由得想起了開篇提到的三國,兩千多年前那個令人神往的大時代,一個其貌不揚,甚至是長相有些不討人喜歡的神童少年王粲。說他神童,其實是一點也不誇張。當時名滿天下的蔡邕蔡伯喈,也就是後來被匈奴王擄去又被曹操迎回的蔡文姬的老爹,在董卓還未亂漢前,當時的蔡府,絕對是東漢末年最為車水馬龍,人頭攢動,高朋滿座的一處人文景觀。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有一天,當蔡老頭在人聲鼎沸的簇擁中高談闊論之時,聽到門房傳來有一個叫王粲的名字來到府外,於是馬上倒履而出,歡天喜地飛快跑了出去。


  誰會有這麽大的排場,竟然讓大名士伯喈先生連鞋子都來不及穿迎出門去?

  等到蔡邕一手牽著一個少年進來,人們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因為,這個少年,不僅又矮又瘦,而且其貌甚醜,神態倨傲。然而,當蔡邕隻說了一句話後,所有人立刻便掌聲雷動起來。


  所謂異人有異相,王粲究竟醜到了何種程度,當然是無從考證的,即便是野史,也沒有過多的渲染和演繹。


  畢竟,連一代大儒都推崇備至的人物,人俊點而醜點兒,那都是細枝末節之事。


  蔡邕說,你們都是怎麽了,常常在我麵前說什麽看人要重才不重貌,現在卻以貌取人。這個少年郎,就是王粲呀,一門三公的真正名門之後。他的才能,我隻歎不如啊,所以我在這裏發誓,以後我家裏的所有典籍珍藏都要統統送給他!

  那麽王粲到底是什麽樣的才能,能讓一代大名士如此禮賢下士甚至誇張到這樣地步呢?

  名門望族的出身,其曾祖父乃漢順帝時太尉,祖父漢靈帝時司空,父親王謙雖然沒有位列三公但卻是此刻正紅極一時的大將軍何進府上的長史。但這顯然遠遠還不足以令蔡邕如此歡喜倒履而出。


  那麽就是王粲的博聞強記,快收文章。據傳,他在很小的時候,跟隨祖父出遊。路遇一處古碑,在其祖父王暢驚喜吟哦之後,尚未熟讀詩書的王粲,跟著尾音便一字不差地將碑文複讀了出來,一時傳聞佳話。但這依然還是不夠蔡邕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最後,就隻有一樣事情了,那就是圍棋。


  有一天,王粲與小夥伴去到集市,看到酒肆外有人坐而對弈,好不優雅,於是駐足而看。恰在這時,一頭路過趕腳的驢子不小心撞到了棋枰,原本錯落有致的棋局,頓時七零八落亂了套。對弈者頓時勃然大怒,抓住驢子便是一頓拳腳相加。生**驢的王粲,頓時心痛不已,上前攔住眾人,然後一子不差地將棋局複盤了出來。


  說到這裏,也就不得不順帶提到一個名叫“驢鳴悼亡”的典故,說的就是王粲一生愛驢到極致的故事。後來王粲不幸在鄴城早逝,時為世子的曹丕,邀約了一大批文人士子為其送行。最後告別時,曹丕說出了後來足以青史留名的這樣一番話來:

  “仲宣活著時最喜歡聽大青驢叫喚,以後他再也聽不到了。今日,就讓我們一起學一次驢叫吧。”


  不僅是曹丕,就連曹植在後來也為他又專門做了一篇《王仲宣誄》,以此懷念他的這位一生坎坷的文壇摯友。說起王粲與曹氏父子的這段特殊情誼,除了詩文之外,當然圍棋在其中絕對也是秤不離砣的另一個成因。因為我們都知道,曹丕、曹植都是圍棋中人,曹操更是當時的圍棋高手。也正是因為有了圍棋這個天然紐帶,才讓蔡邕乃至曹操這樣的一代名士和一代梟雄,對王粲青眼有加。


  可惜的是,對於同樣喜愛他的一代醫聖張仲景,王粲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態度。在他風華正茂的弱冠之年,張仲景在一次偶遇後,當即嚴肅地告訴他說,“仲宣你病了,不過還有救,隻要馬上服食五石湯即可。不然的話,再過二十年,你的眉毛就會一點點的掉落。到了那時,可就晚了。”


  年輕氣盛,而且正值青春大好時光的王粲哪裏肯信,雖然抓了藥,但卻始終不肯服食。二十年後,果然眉毛開始脫落,當他隨軍征伐吳國回歸鄴城不久,便應證了醫聖張仲景的話。


  人生無常,世事難測,天下之事,概莫能外。王粲西歸之後,曾經率眾為他學驢叫的曹丕,在他即位後因為魏諷謀反案,王粲兩個兒子牽連其中,被曹丕毫不留情地揮刀誅殺了。不過,在他殺的人中,不乏有他一奶同胞甚至寫出《七步詩》求命的曹植。


  當然,相對於這些猶如暗黑料理的曆史陰影,僅僅活了41個春秋的王粲,他也足以笑傲人生了:


  同為建安七子之一,他是公認的“七子之冠冕”,更與曹植並稱為“曹王”;

  蔡邕在經曆了熹平石經輝煌後的流亡中,托人將他的全部典藏詩書六千多卷,如約悉數贈送給了他。


  而在不起眼的圍棋史上,還應加上一個新的尊號:

  複盤鼻祖,王粲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