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三國之化龍> 第258章 長安變化

第258章 長安變化

  “嶽丈?”


  李易聽到事情與伏完有關,心裏的火氣直接就散了大半,畢竟那是伏壽她爹啊,就算父女吵架,他也沒法幫伏壽削人。


  在李易離開南陽之後,就沒有再與伏家那邊有什麽直接聯係了,倒是伏壽不時會來往幾封書信,不過李易知道伏完不待見他,也就沒打聽過書信內容,可看伏壽今天的樣子,顯然是有了什麽不太好的消息。


  李易就這麽注視著伏壽,伏壽低著頭,似乎是在考慮,過了片刻,這才緩緩說道“今早我聽琰姐姐說,蔡中郎似有意找他早年弟子來夫君麾下效力,所以,我想起父親也有不少門生故舊,還有幾位兄長,如今都是賦閑在家,我便想請父親安排他們過來,希望能夠幫襯夫君一二。”


  李易眨了眨眼睛,想起了什麽,問道“此事,我記得許久之前,你就向嶽父那邊去信說過,沒錯吧?”


  伏壽低著頭,輕聲道“當時父親有些不願,但也沒有完全回絕,現在夫君手下缺少人手,我就想著再找父親說道說道。”


  輕輕歎了口氣,伏壽繼續道“今日我正想再去信一封,不想上次父親的回信卻是先到了,我……都是壽兒無用,還請夫君……”


  李易輕輕拍了拍伏壽的肩膀,沒讓她繼續往下說,但李易已經猜到,伏完多半是把話給說死了,絕了伏壽的心思。


  而且,李易還猜到,伏壽這般憂愁,不單單隻是伏完的那封信,其中多半原因,其實要落在蔡琰的身上。


  李易剛把蔡琰擄……請來的時候,伏壽出於姐妹之情,是很向著蔡琰的,直到李易準備收蔡琰入房,她也是真心高興,可是,當蔡邕堅定的站到李易這一邊後,伏壽就很難保持原本的心態了。


  世家之間的婚姻多是利益的結合體,也就是聯姻,可李易與伏壽走到一起,其實連聯姻都說不上,完全是董卓為了打擊漢室聲望,順便拉攏李易做出的決定。


  所以,兩人的關係在伏壽看來是非常不穩的,之前伏壽感覺還算是不錯,畢竟李易對她挺好的,之後李易收了幾個小妾,她雖然有些吃醋,但也沒感到多少威脅,否則,也不會那麽熱心的主動讓李易去收服蔡琰了。


  可是,當蔡琰真的要成為李易的人時,伏壽這才知道,自己這是找了一個多麽大的競爭對手。


  雖然兩人私交很好,伏壽不擔心蔡琰會算計她,可伏壽對將來真的沒有多少底氣,要知道,許多事情可不是她們兩個說的算的。


  伏完從沒給過李易什麽實質性的幫助,相反蔡邕,之前不情不願的時候就幫李易做事,投靠之後,更是豁出老臉,全身心為李易著想了。


  兩家父輩差別如此明顯的態度讓伏壽如何不擔心?

  雖然李易待她很好,可是世家出身的她很清楚,穩固世家婚姻的可不是情情愛愛,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李易這樣心向高遠的人,一城一州根本容不下他,現在也就罷了,等李易將來越走越高,縱然李易自己本心不變,李易身邊的人就會要求李易換一個能對他事業起到真正助力的夫人。


  真到了那種時候,伏壽該何去何從?

  兩人互相對視了片刻,都沒說話,伏壽眼中是對未來的迷茫,還有不安,至於李易,他明白伏壽的心思,也認為伏壽多心了,隻是有些話不方便對伏壽直說。


  過了一會,李易親昵的拍拍伏壽的腦袋,道“將嶽父大人的來信與我看看可好?”


  “嗯。”


  伏壽應了一聲,很快去屋中將書信取出,李易一看,深吸一口氣,真的很想把這信砸伏完的臉上啊。


  原來,伏完拒絕了伏壽給李易推薦人才的幫助也就算了,還隱晦示意伏壽以後不要與伏家來信太多,免得惹人閑話。


  就算潑出去的女兒嫁出去的水,這態度也太過了。


  難怪伏壽心中惶惶了,娘家人是這種態度,李易這裏又有強力小妾進門,她不害怕才怪呢。


  李易不由想起了原本曆史中,因為曹操的強勢逼迫,伏壽漸漸保不住後位,甚至性命堪憂,就破釜沉舟想算計曹操拚死一搏,當時伏壽求到伏家,結果伏家根本沒給她支持,就那麽看著伏壽被曹操幽禁到死。


  無情啊……


  當然,也可以說伏家的人明哲保身,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他們已經和李易不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李易暗暗搖頭,用力握住了伏壽的手,同時心裏打定主意,將來等自己當皇帝,伏壽做皇後,然後伏家九族之內的男丁自己一個不用,一個爵位不給,氣死你們這些沒眼光的,順便也借此給大漢朝那些喜歡於興風作浪的外戚樹立一個榜樣。


  李易一邊想著將來的事情,一邊繼續往書信後半看去,因為伏家的態度有些不正常,雖然之前對李易也是不冷不熱,卻不像現在這樣直接擺出一副要跟他劃清界限的樣子。


  等李易慢慢的看完書信後半,已經是氣得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夫君,莫要動怒……”


  伏壽輕輕的撫著李易心口,看著李易的目光中滿是擔憂。


  “我這如何能不氣!”


  雖然伏壽很乖巧,很溫柔,可李易看著書信上的內容,真的是想罵娘啊!

  早在襄陽的時候,李易就得到過一個消息,呂布不知怎麽搞的,被排擠出長安內城了,然後接手內城防衛的兵馬都是李傕的人,李易當時對這件事情很上心,隻是他沒有渠道得知其中具體經過,縱然派了人去長安,也隻是知道一些皮毛罷了,根本無從打聽具體內幕。


  倒是伏完的這封書信,透露了許多李易想知道的情況。


  呂布為什麽退出長安內城,這原因經過說出來叫人想吐血。


  李易離開長安後,長安內城被呂布的兵馬護衛,朝中上下自然是不滿的,畢竟在朝臣們看來,李易,呂布,李傕等人全都是董卓餘孽,是粗鄙武夫,對大漢沒有重新,董卓的死隻是一場狗咬狗的結果罷了。


  所以,朝臣們時時都想著來一場真正的撥亂反正,奈何呂布兵馬在手,沒人敢直接撩撥呂布的胡須,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動用一些迂回的手段。


  幾個與小皇帝親近的重臣建議小皇帝募兵,招募忠義之士,守衛宮闈,小皇帝自然同意了,因為原本董卓陣營的人,他隻對李易有好感,至於呂布,小皇帝看見呂布心裏就犯虛,好感度一直都是負數,巴不得內城換人呢。


  這些事情自然瞞不過呂布的眼睛,對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情,呂布自然是不滿的,但呂布經不住誇啊,有朝臣對他說,呂溫侯一杆方天畫戟天下無敵,又何必在乎那三兩千跳梁小醜?與其阻撓,還不如順其自然,借此成全忠義之名,還能討得陛下歡心,可謂兩全其美。


  呂布一想,感覺人家說的很有道理啊,幾千個螻蟻能興起什麽風浪?

  再說了,董卓死後別看呂布大權在握,一天到晚看上去威風凜凜的,其實呂布心裏也苦的很,因為沒幾個人把他當好人看待。


  所以,且不管呂布是不是忠臣,他都非常想幹一些忠臣應該幹的事,借此洗刷名聲,於是,對於小皇帝募兵的事情,呂布就同意了。


  而在此之後,讓呂布憤怒的事情就發生了。


  朝堂上的那些大老爺們可從來沒把呂布當好人看,甭管呂布怎麽表現,呂布在他們眼裏都是一個反骨仔,而呂布之前的退讓,也增強了他們的膽氣。


  於是,在呂布有一次入宮的時候,半道上忽然殺出了幾百刀斧手,要將呂布斬殺當場。


  朝臣們想的很美,殺了呂布,再以大義名分接手呂布麾下兵馬,那長安就是天子的了,他們也能重掌權柄。


  可是,他們小看了呂布的厲害,也高估了那些烏合之眾的實力,明明是伏擊,可雙方幾個照麵下來,呂布隻帶著身邊親衛就將刀斧手給殺的崩盤了,朝臣們的謀劃自然落空。


  這麽一來,雙方算是撕破臉了,呂布脫身後就想入宮殺人,不過小皇帝的信使來了,為了安撫呂布,加封呂布為驃騎將軍,希望他能以大局為重,不要讓長安生亂。


  呂布當時就糾結了,他知道自己名聲不好,這要是衝進去一通殺,將來除了造反就沒退路了,呂布雖然自負,也隻道自己斤兩,單挑無敵,造反絕對是早死晚死的問題,於是,呂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時拿不定主意。


  可就在呂布糾結的時候,一直盤桓在長安城外,不肯去並州上任的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部,見長安城內聲亂,趁機帶兵突入了外城,呂布見狀不但沒有阻攔,反而放任李傕入城。


  呂布心中有怒氣,又不敢對朝臣們下殺手,便想借李傕的刀來給那些朝臣們一個深刻教訓。


  於是,長安的局勢就失控了。


  一番亂鬥之後,李傕把朝臣們招募的新丁給殺了個幹幹淨淨,順理成章的把內城給占了,當然,挾持天子天子也是必須的。


  至於呂布,看到形勢變化超出預料,趕忙出兵為時已晚,雙方殺了幾場,互有損傷,最後外城各占一半,陷入僵持。


  在此之後,軍事博弈就改為了正治鬥爭,李傕那邊不想與呂布硬拚,就開始設法把呂布逼出長安,然後,早就逃離是非漩渦的李易華麗麗的中槍了。


  呂布控製內城的時候,雖然不大喜歡那些朝臣,但他也沒說仗著手中權柄欺負誰,因此,那些朝臣們才不怎麽怕呂布,敢算計他,可李傕就不一樣了,這可是董卓親信,在對待朝臣的態度上深得董卓精髓,一輪屠刀下去,人頭滾滾,百官俯首,儼然成了第二個董太師。


  之後就有朝臣為李傕謀劃,建議李傕把之前李易與呂布聯手誅殺董卓的事情,說成了謀逆,如此呂布自然無法在長安立足。


  這個說法主要是針對呂布的,而且暫時還沒有最終定論,但李易卻不敢大意,因為這可是一個能要他命的無妄之災。


  呂布把大好局麵給混成這模樣,李易懶得管他,可如果真被朝堂上那群王八蛋給打到了謀逆的行列,李易就麻煩了。


  李易不會天真的認為李傕主要對付的是呂布,自己就沒事了,萬一有人順勢攛掇小皇帝,撤了他南陽太守的職位,如何是好?

  想到這裏,李易就恨的牙癢癢,呂布啊呂布,當初的大好的局麵,怎麽幾個月功夫,就成了這個爛樣?

  雖然李易原本也沒覺得呂布能借著長安的局勢雄起,但最起碼維持一兩年總沒問題吧,這也崩的太快了。


  李易有些頭疼的揉了揉眉心,他現在最大的資本就是殺董卓之後得到的大義名聲,朝堂那邊要是把這個給他否了,對李易可是致命的打擊。


  見李易眉頭緊鎖,伏壽有些心疼的拉著他的手臂,但也不知道怎麽做才能幫到李易。


  靜靜想了一會,李易長長的吐出口氣,強笑道“好了,壽兒不用為我擔心,你先準備飯菜,我出去一趟,馬上就回。”


  說罷,李易起身往外走去,他已經想好了,不想讓朝堂上那幫老王八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就隻能轉移一下他們的注意力了,所以,有些事情要提前了。


  李易被意外攪亂心事的時候,劉琦的心也亂了,不過看他興奮的臉都紅了的樣子,顯然與李易的心情是兩個極端。


  “這……這當真是襄侯手筆?”


  劉琦看著手中文稿,興奮的手指都微微有些顫抖,即便說話的時候,眼睛都沒從文稿上挪開過片刻,這點與劉表很是相似。


  “的確是襄侯所作,前些天襄侯宴請宛城世家,這些文稿正是襄侯給諸多世家的回禮。”


  劉琦的親衛在一旁如實答道。


  “原來如此,果然不愧是襄侯啊,唉,我願減壽十載,隻換與襄侯早三年相逢啊。”


  親衛聽著劉琦對李易不加掩飾的仰慕,感覺有些不妥,但想了想,還是沒開口,畢竟這是他主子,而且他也不懂那些文稿有中的內容有什麽特殊之處。


  “這,這後麵怎麽沒了,可是你拿來的時候有所遺漏?”


  很快,劉琦就發現他手中的文章全都是殘篇,這才抬起頭來與自己的親衛說話。


  親衛對此也是早有準備,將從世家那裏的來的緣由說了一遍,劉琦聽罷,自然是遺憾萬分,有心找李易探討一二,隻是看看時間,隻能作罷。


  不過劉琦顯然沒打算就此作罷,一邊取出一卷新的竹簡開始抄錄,一邊吩咐道“叫人準備快馬,待我將這些文章抄錄之後,連夜送到襄陽,中途不可延誤,更不得有任何遺失!”


  “喏!”


  親衛應了一聲,又道“既然大公子著急,要不要喚幾個人來一起抄錄?”


  劉琦搖頭笑道“此乃傳世經典,豈可假他人之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