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荊州版挾天子以令諸侯
“嘉數日前自河北歸來,母親告知襄侯竟不辭勞苦登門相請,嘉感動莫名,當即動身,不敢延誤,隻是待尋得襄侯兵馬所在,方知聞襄侯本人已在襄陽,嘉隻好再次上路,今日終見襄侯真容!”
郭嘉說著,輕輕掙了掙,退後向李易行了一禮,繼續道:“襄侯威名遠揚,天下皆知,嘉亦是早有聽聞,心中傾慕不已,然世人素來好誇誇其談,名不副實者比比皆是,襄侯一路披荊斬棘所得更是非常人能夠想象,所以,嘉心存疑慮,這才假借醉酒試探,冒犯了襄侯,還請享受恕罪!”
郭嘉說的並不全是實話,但他的解釋卻是很巧妙,不僅為裝醉試探找了個好借口,同時還大大的送了李易一個馬屁。
畢竟郭嘉已經決定要在李易麾下做事了,自然不能讓自己留給李易的第一印象是個醉鬼。
李易聽了郭嘉的話很是高興,再次拉住郭嘉的手臂,又親自將郭嘉丟在地上的酒壺撿了起來,大笑道:“好,好,奉孝來了便好,我當設宴為奉孝接風!”
看著李易的一舉一動完全是出自內心,並沒有絲毫作偽,郭嘉心中很是感動,道了聲謝便被李易拉著入府,而之前那些仆役見到這一幕,一個個驚的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這不是個邋遢醉漢麽?
為何能得到李襄侯的如此青睞?
醉漢難道還是什麽厲害人物不成?
大多數人看著郭嘉隻是單純的好奇或者羨慕,但其中有個別人,卻是目光閃動,然後不動聲色的避開眾人視線,悄悄離開,看離去的方向,赫然便是劉表的府邸所在。
宅子與仆人都是劉表贈與的,李易早就知道他在這裏的一舉一動必然避不開劉表耳目,所以他從沒想過隱瞞,也壓根不在意有人去向劉表說什麽。
反正以郭嘉的出身,在劉表眼中估計最多也就是個郡縣的書佐,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李易叫下人準備宴席,他知道郭嘉好飲酒,便將蔡瑁送的酒水取來招待郭嘉,而李易自己雖然已經用過午飯,但仍端著酒盞在一旁作陪,不時的為郭嘉添湯切肉,可謂極是禮遇,就差親自動手將食物放到郭嘉口中了。
李易的這種作態放在後世可能會比較肉麻,甚至都有點膈應人,但在此時真的非常好使,郭嘉本就感動於李易的禮遇,現在見李易如此,險些就要哽咽了。
不過,這種待遇也就是郭嘉了,李易作為穿越者對郭嘉的性情還是了解一些的,不怕因此就會讓郭嘉變的驕縱,換個人來縱然有大才,李易就不一定會如此下本了。
用了午膳,李易邀郭嘉在府中花園散步,先是閑聊,李易問了郭嘉家中情況,郭嘉基本如實說了,包括他老母催促他來見李易的事情。
李易大笑,不過並沒有貿然說出叫郭嘉搬家的話。
至於郭嘉為何從袁紹那邊回來了,郭嘉沒有提,雖然他不喜歡袁紹,但袁紹為人還是不錯的,沒有對不住郭嘉的地方,郭嘉也不想在背後說袁紹壞話,而李易也很默契的沒有發問。
因為郭嘉之前說他去過李易的軍營,李易便順便問了問那邊的情況,這才知道,原來郭嘉是以難民身份去的,還白吃了一頓飯,不過卻沒有報上姓名拜訪。
郭嘉說這些的時候稍顯有些尷尬,李易一想也就明白,當時的郭嘉顯然還沒有投靠的心思,生怕報上名號之後被李易的人給扣下。
根據郭嘉所述,李易的大本營狀況很是不錯,聚攏的逃民是真的過萬了,盡管營地駐紮在南陽邊上,但袁術的兵馬都遠遠避開了,並沒有挑釁的意思,一切情況都很好。
閑聊過後,兩人已經到了花園中央,李易揮退伺候的侍女,邀郭嘉相對而坐,這時兩人的神色比之前嚴肅了不少,因為都明白,該說正事了。
郭嘉率先開口,很是直白的問道:“襄侯不留在長安,卻來南陽,可是欲取荊州?”
李易道:“自然,劉景生雖有治民之才,卻無保民之能,明明坐擁一州之地卻對袁術束手無策,連戰連敗,損兵折將,使荊州百姓平白多了許多苦難,易身為南陽太守,為荊州百姓計,自當挺身而出。”
郭嘉忍不住張開嘴無聲的笑了笑,實在是李易這話說的太過不要臉了,明明想要搶劉表的地盤,卻說是為了百姓,而且還臉不紅心不跳,當真是厚顏無恥。
不過李易的這種無恥,郭嘉不但不厭,反而非常欣賞。
一個純粹好好先生或者道德榜樣,在亂世中頂多隻能治理一縣一城,想要建立一份功業,卻是絕無可能。
相反,隻有李易這種很無恥的人,才擁有在亂世中掙紮上進的機會。
郭嘉又問:“那襄侯具體打算如何?”
見郭嘉敢開口問自己如此緊要的事情,李易不由暗喜,知道郭嘉的這一聲主公是喊定了,於是,李易也不保留,將他之後準備的諸多計劃徐徐道於郭嘉,就連他要攻略蔡玉的事情也沒隱瞞。
說完之後,李易很是期待,盡管這些種種都是他之前與賈詡商量過的,雖然兩人智謀都不差,可郭嘉能號稱鬼才,說不定可以指出其中一些不足。
聽了李易針對將來的計劃,郭嘉心中是很佩服的,因為按照李易的謀劃,拿下荊州幾乎是必然之事,無非是時間長短罷了。
隻是對於郭嘉個人來說,這情況就不太好了。
李易以國士待他,他若是沒有國士之謀,又有何顏麵受李易禮遇?
而且郭嘉要做的是查漏補缺,既不能徹底推倒李易現有的策略,又不願弄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來糊弄人,還要彰顯自己的眼光,這就很不好辦了。
不過,郭嘉終究是郭嘉,約莫盞茶功夫過去,便有了腹稿。
郭嘉拱手道:“敢問襄侯,之前如何能在董卓身邊得其信任,無論獻言獻策,還是加官進爵,皆是無往不利?”
李易的臉上明顯露出了一絲詫異,他沒想到郭嘉會說這個,這問題叫他怎麽回答,難道說自己演技好,臉皮夠厚,心夠黑?
郭嘉看到李易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微微一笑,直接說道:“此中原因種種,但歸根究底,卻是因為襄侯的出身!”
“出身?”
李易怔了一下,旋即目露了然之色,知道了郭嘉所指。
隻聽郭嘉續道:“襄侯那時雖然心有大誌,身卻有如無根浮萍,董卓見襄侯才華過人,當即招之,又見襄侯無世家利益牽扯,便以高官厚祿收襄侯之心,照常理來看,以襄侯的身份若想富貴一生,隻能依附於董卓羽翼之下,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襄侯殺董卓的前一刻,天下間大概無一人認為襄侯會殺董卓,然而,襄侯有大魄力,大手段,反其道而行之,方能得那滔天功勞。”
郭嘉侃侃而言,似乎是說上了癮,也不再問李易,直接繼續道:“如今襄侯欲取荊州,在嘉看來,與殺董卓如出一轍。”
“讓出南陽諸縣官員任命之權,以身犯險獨居襄陽,正是叫劉表如同董卓一般對襄侯放下戒備,然後暗中積蓄力量,拉攏世家,訓練精兵,隻待時機一到,內外呼應,如忠義軍入長安一般對劉表一擊必殺。”
李易忍不住點了點頭,若非郭嘉指出,他都沒注意到自己用的竟然是一個套路。
不過李易想了想,問道:“奉孝如此說,可是覺得此策有何不可?”
郭嘉搖頭道:“若襄侯隻取荊州,確切說隻取荊北三郡,自然可行,可襄侯若欲取荊州全境,乃至……難矣。”
李易眉頭漸漸皺了起來,抱拳鄭重道:“還請奉孝教我!”
郭嘉微微欠身,算是還禮,然後道:“嘉於路上聽聞袁術欲與襄侯結為同盟,不知可否屬實?”
李易道:“此乃紀靈二虎競食之計,想要易與劉表爭鬥,然後袁術好坐收漁利。”
說罷,李易停頓片刻又道:“依我所見,此計雖然應當出自紀靈之手,袁術並不知情,然而,紀靈敢如此行事,也可見袁術態度,所以,易以為,將來當真與袁術結為同盟也未嚐不可。”
這是早就出現在李易心中的一個可選戰略,以袁術的才能,隻要李易得了荊州就不怕袁術來攻,而且,與其同袁術爭鬥,還不如結為同盟,互為依仗。
至於沒了傳國玉璽的袁術還會不會稱帝,李易卻是不在乎,所謂盟友,背後捅刀子簡直不要太方便。
郭嘉微笑著搖頭道:“襄侯若取劉表代之,與袁術結盟必然不成!”
“為何?”
“嗬嗬……”
郭嘉笑了一聲,有些意味深長的說道:“襄侯以白身誅殺董卓,成就太守之位,不過區區半年時光,所作所為已經叫天下豪傑側目,若襄侯再以年餘時間取代劉表,即便不計荊南四郡,這天下間除去袁本初,還有益州劉焉,哪家諸侯治下人口能與襄侯相比?”
“劉焉,漢室宗親,魯恭王之後!”
“袁紹,袁氏四世三公,袁家門生故吏遍天下!”
“此二人之強乃經年累計,順勢而為,放眼其餘諸侯也是類似,唯獨襄侯崛起於微末,且勢不可當,這叫天下諸侯作何感想?”
“所謂結盟,乃是二者實力相當,弱弱聯合以對強,如此方為盟,若一為幼虎,一為卯兔,如何結盟?”
李易聽著聽著,臉色漸漸有些發白,他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了。
郭嘉繼續道:“襄侯若取劉表代之,安定荊北三郡不難,而南四郡之前不服劉表,將來多半也不服襄侯!”
“而且,劉表處事溫和,荊州南四郡隻要願意以名義上以他為主,劉表便不會過多苛責,大家得過且過,但襄侯一身鋒芒必不願意如此,既得荊北,收攏荊南四郡也勢在必行。”
“四郡太守心中惶恐,欲抵擋襄侯兵鋒,首選便是借助外力!”
“而襄侯以雷霆手段先得荊北,再圖謀荊南,袁術心中必然惶恐,二者勾結也是必然,以袁家的聲望,袁術隻需一封書信,以朝廷名義為荊州撥亂反正,再許下數縣之地為餌,自中原引得兩三路兵馬,加上袁術本部,以及荊南兵馬,便是二十萬大軍威壓荊州。”
“甚至,隻要袁術舍得,引益州兵馬東來也不是難事,如此,襄侯危矣……”
聽郭嘉說完,李易隻覺後背一片冰涼,他一直得意自己取荊州的謀算,不想在荊州之外卻是暗藏如此殺機!
李易用力捏了捏眉心,讓自己冷靜了一下,方才看著郭嘉唏噓道:“幸有奉孝,否則李某自掘墳墓尚不自知啊!”
郭嘉適才那番話已經算是小小證明了自己,此刻顯得極為謙虛,躬身道:“襄侯言重了,嘉所指乃是憑空推測,不見得成真,而且以襄侯智慧,就算沒有嘉,於危機前自當有所察覺,又豈會真的陷入四麵楚歌之境?”
李易笑了笑,壓下心中最初的緊張之後他也想到了這一點。
攻略荊州的戰略是李易與賈詡共同製定的,但因為當時種種信息局限,兩人定下的隻是一個大方向,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慢慢補充,至於郭嘉說的問題,即便李易忽略了,賈詡將來也當能夠發現。
不過,無論怎樣,郭嘉的這一番話也證明了郭嘉的眼光長遠,無愧鬼才之稱。
李易調整好心態,問道:“奉孝既然看破其中弊病,心中定然已有解決之法了?”
郭嘉微微一笑,道:“嘉這裏的確有一法,可叫襄侯數年之內不引諸侯忌憚!”
“還請道來!”
郭嘉一點頭,然後緩緩說道:“襄侯於南陽秣馬厲兵,尋機提精兵入襄陽,之後不必取而代之,大可繼續奉劉表為荊州之主,然後以劉表號令荊南諸太守入襄陽,如不來,襄侯可以此為由,親率大軍為劉表討之!”
“此乃名正言順之舉,如袁術之流縱然看出其中端倪,但輕易不會動兵,蓋因出師無名,難以說動其餘諸侯共討襄侯,除非袁術對揚州不管不顧,否則絕難威脅到襄侯。”
“如此假以時日,待襄侯徹底掌握荊州七郡,由劉表上書天子以州牧之位讓於襄侯,生米已然煮成熟飯,旁人縱然眼饞,也隻能徒呼奈何。”
“好,奉孝好謀劃!”
李易大聲讚歎,不過心中除卻讚賞之外卻還有幾分古怪,因為郭嘉說的對策赫然就是一個荊州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