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滅國
李定國眼睜睜看著連營百裏,數十萬敵軍在隆隆的炮聲中,土崩瓦解。清晨的薄霧中,寬闊的恒河很快被硝煙籠罩,隻能看見不停閃現的火光,隆隆炮聲炸雷一般此起彼伏。三十餘萬印軍上演了慘烈的全線崩潰,士兵互相推搡,踐踏著往營外跑,人喊馬嘶,百裏連營如同雪
崩一樣崩盤了。
這樣的大艦巨炮開到內河來,恐怖的破壞力讓李定國,忠貞營也心中驚悸。六萬明軍眼睜睜看著這慘烈壯觀的一幕,竟然忘記了組織兵力,趁勢追擊,事實上此刻已經不需要追擊了。印軍的崩潰速度超過了李定國的想象,這些懶惰的士兵戰鬥意誌本來就不強,這一崩盤便是全線
雪崩。
炸雷般的炮聲持續了整整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炮聲平息了。從高處看李定國和一班明軍將領,瞠目結舌,眼前的畫麵讓人難以置信,太慘了。混亂中也不知多少敵兵跳河逃生,導致寬闊的恒河裏塞滿了浮屍。屍體在流速緩慢的河水裏起伏著,密密麻麻,層層疊疊
的,河水都被染成了血紅色。往遠處看,千瘡百孔的百裏連營,到處都是巨大的彈坑。
百裏連營到處都是掀翻的營帳,翻到的馬車,人馬屍體成各種奇怪的姿態,成片的死傷,有些還堆疊成了屍山。
“乖乖!”
李定國抓著發癢的頭皮,看著那些河麵上輾轉騰挪的巨艦,心中發寒。
麾下將官炸了毛,大聲吵鬧起來:“這麽個打法,還要咱步卒幹啥?”
“是呀,這大炮炸雷一樣響,人力又如何能抵擋?”
“不然,戰艦又不能開到岸上,打仗還是得靠咱步卒。”
“這可未必,那些靠海的城池呐,這威勢,堅城也不過是一堆瓦礫。”嘈雜的爭論聲中,忠貞營將領們頭回領教了巨艦大炮的威力,竟懷疑起步卒的作用來了。李定國並未阻止部下的護眼亂言,他自己心裏也發毛呐,作為忠貞營統帥,麾下六萬多步騎的方麵大將,他此刻卻
覺得自己很渺小。恒河上彌漫的硝煙,終於散去,停泊在大河上的戰艦緩緩起航,槳葉翻飛直往上遊去了。李定國才如夢方醒,慌忙組織騎兵渡河追擊,在戰艦巨炮的掩護下忠貞營將士回過神了,歡呼雀躍著架橋,找馬,
意圖快速渡過恒河天險。
入夜,河畔。
幾十條浮橋架了起來,步卒,騎兵大舉渡河,一日夜間竟突破了牢不可破的大河天險。好些人此時還不敢相信,如夢似幻,阻擋了忠貞營數月之久的恒河天險,就這樣輕描淡寫的突破了麽。
在黑洞洞,陰森森的艦炮掩護下,明軍很快撒了歡,肆無忌憚的連夜渡河。一隊隊明軍騎兵渡過大河,稍一集結,便殺氣騰騰尾隨潰敗的印兵,窮追猛打,這一追可就一路追到首都德裏去了。莫臥爾人打仗還是蒙古人的路數,大軍出征時男女老少,傾巢而出,幾個月內往前線塞了三十幾萬人馬。這一潰敗,從恒河到德裏,再到大陸的南方竟一片空虛,武裝力量隻剩下一些實力較大的總督王公
。
於是乎,莫臥爾人為他們的愚蠢付出了代價,一戰就舉國潰敗了。
五天後,德裏東北方。一隊衣甲鮮明的紅色騎兵,追亡逐北,高速衝鋒中揮舞著雪亮馬刀,尾隨一大股印兵放肆劈砍著。這隊明軍騎兵人數不多,約兩三百騎,卻追著漫山遍野的潰兵瘋狂砍殺,每次出擊都能從潰兵群中,狠狠
咬下一大塊肉。莫臥爾人的逃跑方式也繼承自蒙古人,四散而逃,東一團西一簇的跑的到處都是。然而他們卻忘記了蒙古祖先的榮光,騎兵對步卒的碾壓優勢是巨大的。兩三百明騎不緊不慢,尾隨追擊,每每分兵縱橫馳騁,包抄,圍剿,砍殺,將大股潰兵劈砍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一瘸一拐的傷兵哭
嚎著,滿臉胡子的頭巾兵連滾帶爬,北部大平原上遍地都是狼藉的屍體。
呼哧呼哧,雜亂的馬蹄聲中,戰馬奮力的扒拉著四蹄,噴著響鼻。一隊輕騎在曠野間高速馳騁,雪亮的馬刀左劈右砍,將一個個絕望奔跑的敵兵砍翻,撲到。傍晚時夕陽如血,輕騎打著呼哨互相聯絡著,越戰越勇竟有些昏了頭,這隊輕騎行進間換了馬,越跑越快,竟高
速殺穿了大股潰兵組成的人群。奮力砍翻一個大胡子敵兵,當先一騎眼前豁然開朗,前頭竟然出現一座巨大城市模糊的輪廓。一呆,十餘騎紛紛勒住戰馬,調轉馬頭,竟被身後的壯觀場景嚇了一跳。他們一人雙馬,三馬殺的興起,竟一口氣殺穿了敵群,身後就是漫山遍野的敗兵,三五成群的瘋跑著,便如同炸了窩的羊群,也數
不清有多少人。領兵的騎兵隊官大吃一驚,背心發涼,這樣規模的敗兵潮憑他區區十餘騎,又怎麽能攔的住。
隊官一聲呼哨,正要率隊打馬向一側避讓,撲通!
數百步外一夥留著大胡子的莫臥爾兵,竟撲通跪地,用聽不懂的番邦語言大嚷大叫著,嚎啕大哭著。撲通撲通,跪倒在曠野間的敵兵越來越多,不久,漫山遍野就都是匍匐在地,高舉兵器的莫臥爾兵。
死寂,十餘個明騎木然呆坐在馬上,一時竟不知如何是好。十餘明騎和上萬降兵對峙了足足一刻鍾,才心細如狂發出求援信號,不久便有大隊輕騎來援。追殺了五日夜後,莫臥爾人的三十萬大軍筋疲力盡終於跑不動了,除去死傷的多半跪地請降了。人數超過十萬
的降兵,讓緊急趕往前線的李定國也大受震動,此時,明軍距離德裏隻有一步之遙了。
三日後,清晨。日出東方,約三萬明軍趕至前線,兵臨德裏,晌午時德裏城門大開,莫臥爾人舉國投降了。正在布置圍城戰的李定國大喜過望,一麵縱兵入城控製各個戰略要點,一麵飛書成都府,南京六部,台灣府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