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57.第57章 什麼不是「中國夢」(5)

57.第57章 什麼不是「中國夢」(5)

  1940年前後,美國基於「二戰」的爆發,強行性地通過戰爭機器來補貼上千萬失業的勞動力和數百萬上戰場的窮人子弟,從而扭轉了貧富分化的趨勢,結果帶來了40年經濟發展的黃金歲月。中國能不能在和平年代逆轉城鄉差距的擴大,這是未來中國經濟能否持續繁榮的關鍵。 

  對農民收入的補償,僅僅是對嚴重扭曲的國際糧價一定程度的矯正。農民消費能力的擴大,將刺激城市經濟商品與服務的增加,帶來穩定的就業增長,這又反過來吸納農業過剩勞動力的城鎮化,走上穩健和可持續的城鎮化道路。當國際糧價最終出現報復性上漲時,對農民的補償可以逐步減少,他們將從市場中獲得更大的盈利。 

  農民補償不應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應該充分調動資本市場的力量,將貪婪的資金導向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金融創新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 

  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化,中國的保險公司已經介入了農業保險領域,包括農民的收入保險。收入保險是將傳統農業保險因自然災害導致的產量損失,和市場價格保險因價格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聯繫在一起。當農業生產遭受損失時,以當年實際收穫產量與市場平均批發單價相乘計算出農民毛收入,再與正常年景下的收入對比,產生的差額部分由保險公司進行經濟補償和理賠。 

  收入保險的思路不錯,就是成本偏高。如上海松江地區的某個收入保險的保費為35萬元,保障金額260餘萬元。政府必須提供很大比例的補貼,否則保險成本過高,農民難以承受。 

  如果保險費用太低,保險公司就很難盈利,因為自然災害越來越頻繁,市場變化也難以預測。有沒有大幅降低保險成本,刺激保險公司在全國農村提供大規模收入保險的辦法呢?金融創新同樣可以提供思路。 

  天災與市場波動,不可能同時發生在全國所有地區和所有農產品之上,跨地區和跨農業作物的風險均攤方式,將大幅降低收入保險的平均價格。保險公司可以把不同地區的收入保險單彙集到一個資產池,與信託公司或投行合作,將其風險與收益進行合理切割,形成標準化的證券產品,在金融市場進行銷售。 

  保險公司只賺取一定的費用,將全部風險與收益分散給投資人,回籠資金後繼續滾動,不斷擴大業務規模。金融市場存在著信用違約掉期(CDS)這種對賭企業違約的衍生品,農民收入保險證券則是對賭天災和市場變化的衍生品。投資人通過購買這種證券,實際上等於參與了保險公司的業務,單筆保險有虧有賺,但包括不同地區、不同險種的綜合證券則肯定賺錢。認購的投資者越多,保險公司就越有能力降低保費成本,惠及的農民也就越多。實際上,保險公司賺取的是業務開拓費,補償和理賠的資金是由金融市場提供的,而投資人獲得的是糧食普遍豐收的大概率收益。 

  「農業收入保險證券化」在世界上也沒有先例,但是如果能夠實現,將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財政負擔,效果等同於富人對農民進行直接的轉移支付,利己利人利國,何樂而不為呢? 

  只有讓農民富裕起來,才能擴大內需,完成經濟轉型,促進城鎮化的進程。 

  定力無限,才能放飛夢想 

  20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霍元甲》曾風靡大江南北,劇中有一個情節令觀眾印象深刻。有一次,霍元甲坐船過江,船到江中突然觸礁,他不幸落入水中。糟糕的是,霍元甲並不會水,如果拚命掙扎隨波逐流,那最後只會落得筋疲力盡溺水而亡的下場。霍元甲沉著冷靜,屏住呼吸,沉入江底,抱住一塊大石頭,竟然一步一步走上岸邊,終於化險為夷。這一情節深深地印在了千千萬萬觀眾的腦海里,在現實生活中,甚至有人用同樣的辦法成功自救。 

  霍元甲之所以能生存下來,秘訣就在於他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隨波逐流,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困境,這需要極大的定力。 

  古人云: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 

  這就是定力和專註的力量! 

  不僅大將如此,傑出的企業家同樣如此。 

  在中國的高科技行業中,華為就是這樣一家有定力的企業。 

  傑出的企業家絕不是天生就有定力,每一個人都會存在動搖和猶豫,在高利潤面前,沒有企業家能夠免疫。華為也曾被房地產的厚利所誘惑,貪婪的本能也會時時刻刻地折磨著企業家的神經。當公司規模迅速擴大之時,企業家最容易自我膨脹,也最容易自我迷失,走向歧途的風險,遠遠高於創業時殺出一條生路的別無選擇和公司規模大到難以調整后的利弊權衡。 

  電信業的殘酷競爭,國際巨頭的強大實力,既逼迫華為保持著近乎偏執的憂患意識,也激發出他們進軍高利潤低競爭行業的強烈衝動。壓力和誘惑正是定力的磨刀石,一旦悟出大道,就不會再有任何意志和精神的游移。最終,華為的當家人經受住了各種「麋鹿」左蹦右跳的干擾,沉下心來,抱住夢想的石頭,帶領著華為一步一步走向了輝煌。 

  中國能賺錢的公司很多,凡是把賺錢放在首位的企業主們,通通只能算是老闆,而不能被稱為企業家;有企業家夢想,白手打造一個商業帝國的,可算是優秀企業家;而定力深厚,目標專註,立志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業的,才堪稱是傑出企業家,這種境界的企業家,在中國實屬鳳毛麟角。 

  傑出的公司並不等於偉大的公司,只有傳承百年,基業長青的傑出公司,才能配得上偉大一詞。 

  在中國傑出的民營企業中,聯想、新希望、福耀、萬達、匯源等都是突出的代表,它們在幾十年艱難創業的歷程中,始終堅守主業,從不隨波逐流,它們都有成為偉大公司的潛質。 

  中國至少需要10家以上偉大的公司,它們不是靠政府,更不是靠壟斷,而是靠著自己的定力和專註,在國際市場上開疆闢土,所向披靡。沒有這樣一批偉大的公司,中國就難以成為偉大的國家。 

  這才是「中國夢」真正的挑戰! 

  德國百年製造業的公司超過萬家,三代人,甚至五代人,專註在一個領域精益求精。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厭其煩地琢磨細節改進,推敲流程優化,研究技術升級,對精確無止境的追求,對細緻無條件地遵守。正是這種在製造業中無與倫比的強悍定力,最終打造出德國製造傲視天下的競爭力。 

  日本的百年老店同樣多達萬家,它們圍繞在超級財團的大企業周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耕耘,絕無抱怨,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逝去,一批接一批的新人繼續努力。無可挑剔的服務,精緻完美的零配件,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日本的旗艦企業在全世界征服顧客。 

  現在的美國,從前的英國,在崛起時代無不是以定力和專註創造出一項又一項的技術革命,開拓出一塊又一塊的新市場。 

  英國的衰落首先源於製造業定力的瓦解和專註的分散,工業革命帶來的巨額利潤讓英國迷失了方向,在金錢的大潮中,實業溺水,金融騰達,食利資本主義大行其道,投資獲利輕鬆,財富增值快速,砸石頭的苦活兒讓美國人去干。結果兩次世界大戰就將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打回了原形。 

  今天的美國正在重走英國19世紀末的老路,華爾街的利潤越高,經濟的損耗越大,資產泡沫越多,實業流失得越快。今天的美國公司,正沉浸在資產升值巨大的歡欣快感之中,實業的定力與70年代已不可同日而語,與20世紀初更是大相徑庭。最優秀的人才早已遠離了科學家和工程師,最受羨慕的職業非銀行家與律師莫屬。 

  人心追求安逸和舒適,而財富流向勤奮和執著。 

  在全世界貨幣泛濫,資產泡沫膨脹的時代,實業的根基已經鬆動,勤勞被譏笑,節儉遭蔑視,投機成為時尚,暴富變成理想,貪婪吞噬了公德,巧取豪奪受人敬仰,企業家缺乏定力,個人無法專註,整個社會都在貨幣的洪水中隨波逐流。 

  中國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靠的不是對財富的渴望,而是堅韌的定力和超凡的專註,是代代相傳的勤奮與執著,是落進江底也要抱定石頭走向岸邊的決心! 

  中國能夠放飛強國富民的夢想嗎? 

  定力有多深,夢就能飛多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