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貨幣戰爭4:戰國時代> 31.第31章 東歐欲曉,中日工業化的角力(5)

31.第31章 東歐欲曉,中日工業化的角力(5)

  不過,實現這一「傾斜生產」的代價,就是更大規模的財政赤字和鈔票泛濫,鋼鐵和煤炭是有了,但輕工業生產消費品的原料仍然受制於1947年的農業。日本當年的輕工業與中國類似,在石油化工產業尚未啟動的情況下,輕工業的原料來源嚴重依賴農業。此時,日本的「土改」才剛剛開始,農業增產的效果在1948年之後才會逐漸體現出來,而「傾斜生產」所造成的更大規模的貨幣泛濫,與尚在卡殼狀態的輕工業瓶頸之間的脆弱平衡,在1947年和1948年再度被破壞,通貨膨脹如脫韁的野馬,又一次失去了控制。日本批發物價的上漲在1947年和1948年分別達到了193%和167%之多。 

  這一政策最終的效果是,大財閥體系的企業們,利用國家的資金和人民的儲蓄,重新實現了資本積累,恢復了在戰爭中損失掉的部分實力,他們的貸款負擔在惡性通脹中被迅速沖銷,最終把通貨膨脹的災難留給人民和儲蓄者。這實質上就是一種財富的搶劫,而且是在國家指導下的公然搶劫!結果,日本爆發了1948年的「三月鬥爭」,全國罷工人數高達100萬人,在日本歷史上規模空前。與此同時,政府機關和公共團體的公務人員也掀起了大規模抗爭。 

  「傾斜生產」非但沒有傾倒出大量的消費品,反而傾倒出更為猛烈的通脹,以及大規模的政治動蕩。 

  美國人不幹了!日本人這不是胡來嗎?玩財政赤字的火,最終必然帶來惡性通脹和社會動亂的災難! 

  道奇路線,日元投入美元帝國的懷抱 

  1948年底,美國銀行家道奇來到了日本。道奇剛在德國參與了6月的馬克改革,此刻風塵僕僕地趕來東京,面對日本的惡性通脹,再看日本的財政政策,不禁心頭火起。這與他策劃的德國馬克改革的思路相距甚遠。 

  當日本政府官員對他大談特談工業生產恢復得如何喜人之時,道奇毫不客氣地指出:「誇耀生產指數提高和出口增加是愚蠢透頂的行為,因為實際上這不過是美國援助的資金、(日本大藏省)補助金和赤字擴大的表現而已。」他作了一個有名的比喻,「日本經濟好像騎在竹馬上一樣,竹馬的一條腿是美國援助,另一條腿則是國內的資金補助機構。把竹馬的腿弄得過長,就有摔倒而將脖子折斷的危險,現在必須迅速把馬腿縮短」。 

  日本內部此時也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意見認為穩定是復甦的必要條件,必須首先制止通貨膨脹;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沒有復興就沒有穩定,必須擴大生產才能重建經濟。後者其實是支持通脹的觀點。大財閥們顯然是希望國家繼續實施大規模財政赤字,從而使他們繼續獲得巨額資金和補貼,實現更大的資本積累,通脹的代價自然由普通日本人來承受。在大財閥的影響下,日本政府遲遲不願削減財政赤字。 

  美國人終於急了! 

  在看出了日本財閥相當頑固的態度后,美國政府和佔領軍當局斷然採取了強硬措施,公然站到了日本政治舞台的中央,在沒有通知日本政府的情況下,以美國政府直接指令的形式,於1948年12月18日,以佔領軍總司令部的名義,向日本國民宣布了「穩定經濟九項原則」,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道奇路線」。日本政界為之嘩然。 

  「道奇路線」的核心就是:平衡預算、限制信貸、改革稅制、推出單一匯率。 

  麥克阿瑟在給日本吉田首相的「書簡」中,以極其強硬的態度和嚴厲的措辭,要求日本政府不折不扣地執行上述原則,作為向日本提供巨額援助的美國,麥克阿瑟認為有權要求日本忍受困苦,甚至暫時放棄一部分自由與權利,絕對不允許出現反對「九項原則」的思想和政治活動。 

  大財閥們群情激奮,日本政局波濤洶湧,吉田內閣完全搞不定日本國會中勢力強大的反對派。為此,麥克阿瑟秘授機宜,乾脆解散國會,重新舉行選舉,吉田的新內閣終於獲得了國會眾議院絕對多數的支持,「道奇路線」開始實施。 

  由於大財閥們在經濟復甦階段中,實行了鐵血式殘酷的資本積累,日本工人的工資被壓得太低,以至於眾議院大選時,日本共產黨大獲全勝,高達35人當選,引發了美國和日本政府的驚恐。因此,遏制通貨膨脹,提高工人工資,增加貨幣實質購買力,已經升格為政治問題。道奇在美國眾議院作證時指出,「與經濟穩定有關的真正問題,是人們對政治和社會的反應。當前日本的重要問題,是保證政治和工資的穩定,維持一種能防止共產主義勢力發展的較高生活水平,為此,必須提高實際工資,重要的是提高貨幣的購買力,歸根到底是提高糧食配額和棉製品的銷售量」。 

  在這裡,道奇強調的糧食和棉織品問題,正是土地改革和輕工業的瓶頸。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所遭遇的農業生產和輕工業的困難,在此時的日本,也是矛盾的焦點。 

  根據道奇在德國的貨幣改革經驗,他認為,通貨膨脹的根源在於財政赤字,不消滅赤字,就無法除掉通貨膨脹的根源。因此,他首先查看了日本政府赤字的原因,結果發現,1948年度的預算只是在一般會計上採取了平衡的形式,但是在特別會計上則是1500億日元的龐大赤字。在道奇所制定的1949年度預算中,將稅收大幅提高,將政府開支儘可能削減,從而得到一份不僅綜合平衡,沒有赤字,而且還有2570億日元巨額盈餘的「超平衡預算」,盈餘高達財政支出的14%。這筆巨額盈餘在償還債務的同時,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資金,既遏制了通脹,又增加了銀行的資本金。 

  由於「道奇路線」反對「復興金融公庫」的變相財政赤字的做法,因此,公庫從1949年起完全停止了新貸款,並開始回收過去的放貸。這一招,消除了引發通脹的一個主要來源。 

  正如道奇所指出的那樣,美國援助和政府補貼,是日本經濟「竹馬的兩條腿」,如何鋸短這兩條腿呢?道奇首先停止了「復興金融公庫」的貸款,這一項節省了1259億日元的支出,但是日本政府為了保護大財閥的利益,將財政補貼增加了一倍,抵消了道奇的努力。道奇只能在美國援助上再動腦筋。 

  1948年美國對日本的援助總額為4.6億美元,1949年增加到5.34億美元,這些援助主要是美國過剩的糧食和石油、醫療產品和棉花,在日本輕工業消費品和能源嚴重短缺的市場中,拋售美國援助物資可以獲得驚人的暴利。如果以1美元兌360日元的匯率折算,1949年美援物資相當於1922億日元的規模,遠遠超過「復興金融公庫」和財政補貼的金額。 

  對於這樣一筆巨款,美國此前基本上是讓日本政府自己做主怎麼花,現在道奇卻要利用這一槓桿來實現「道奇路線」的意圖。 

  於是,美國設立了「回頭資金」制度,要求日本政府將銷售美援物資所得來的貨款,存入特別會計賬戶,由佔領軍當局管理。日本政府只有在獲得美國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逐筆使用這筆「回頭資金」。道奇設下了資金使用範圍僅限於償還政府債務和經濟建設的直接投資。這樣,美國將日本財政收入中的一大筆資金牢牢地控制起來,在政治上和經濟上迫使日本政府和大財閥們更加俯首帖耳。 

  從1949年到1951年,「回頭資金」總共支出了3165億日元,其中償還政府債務和購買公債佔35%,企業投資佔65%。 

  其中用於償還政府債務和購買公債的1118億日元,對回收流動性和控制通脹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一政策的實質,與20世紀60年代初陳雲和劉少奇提出的「高價商品」「高對高,低對低」回籠貨幣的策略大同小異,道奇無非是將美援的糧食、石油、醫藥、棉花等日本市場的緊俏商品作為「高價商品」,在拋售中回籠超發的日元,然後將這些回籠資金清償政府債務,從而消滅部分過剩的貨幣,大大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1946年9月,日本貨幣流通總量為644億日元,1947年底為2191億元。「回頭資金」回籠貨幣的規模對貨幣流通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在企業投資中,「回頭資金」沒有繼續大幅投向大財閥們所聚集的「煤鋼」產業,而是大力投向電力、海運、電報電話、國營鐵路等基礎設施,在嚴厲緊縮的「道奇路線」中,財政投資是企業獲得資金的大頭,而「回頭資金」占財政資金的70%,可以說這筆錢成了美國控制日本財政、金融、工業的強大工具。 

  美國援助的實質,其實就是將美國過剩的糧食和商品轉移給日本,作為一種「恩賜」,美國賺足了日本政府的感激;再用這種「恩賜」的物資來回籠超發貨幣,又實現了控制惡性通脹的目的,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好感;最後,「恩賜」再轉化為「回頭資金」的投資,作為政治槓桿來制伏日本的各派政治勢力,鎮住了大財閥們的過度貪婪。美國人將援助發揮到了「一魚三吃」的最高境界! 

  道奇路線的另外一根支柱就是單一匯率。戰後一段時間內,日本的經濟與外部世界幾乎完全隔離,佔領軍當局控制著一切對外的經濟活動,任何一筆對外貿易都需要事先徵得美方的同意,而且每筆交易所涉及的貨幣匯率各有不同,這樣一來就切斷了日本商品大量出口的途徑。 

  單一匯率就可統一混亂的貨幣兌換狀況,整合日本的出口經濟部門。由於日本國內消費力不足,市場狹小,原料和石油來源又主要依賴海外,不擴大對外貿易,日本的經濟將很難真正發展。關鍵的問題在於,日元與美元到底定在什麼樣的比價,才能使日本經濟真正受益。 

  以日本最早實現出口的產品縫紉機為例,由於國內農業蕭條,棉花原料短缺,導致輕工業的棉布供應不足,當然這也會制約縫紉機行業的規模,因而產品成本居高不下。1949年縫紉機在日本的製造成本為24000日元,而其離岸價為40美元,這樣的價格在國際上才能具備一定競爭力,因此,1美元相當於600日元,才能使得出口成為可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