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第359章 段數很高的
「雖然過去這麼多年還沒有人能夠得到潘家園的財富,可是就不代表真的一點線索都沒有。」
夜秋瀾淡淡的說道,這等於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藏寶地。
別說朝廷了,當初江湖上,村子鄉下都有不少人在研究。
特別是剛建國那幾年,因為開國皇帝的重視,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
不管是得到潘家園財富,還是得到皇帝加官進爵,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全家都一飛衝天。
所以,當初很多學子連考科舉都荒廢了,見天的研究潘家留下來的東西,多多少少找到一些線索,可惜均似是而非並沒有成型。
不說確定了,就是一個大概的位置都無法鎖定,無法派人出去尋找。
久而久之,研究依舊只是研究,從來沒有真正行動過,慢慢的,那股熱情就降了下來。
直到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起潘家園,再去做那無畏研究了。
可夜秋瀾知道,每一代皇帝都沒有放棄,在翰林院修書的閑職,好多人都暗中接到皇帝的命令,悄悄在研究。
畢竟當初潘家的東西盡數落入皇家手裡,要說研究資料,自然是皇家最多最齊全。
「當初那個潘家的家主真會藏東西,這麼多年了竟然還沒有人找準確的線索,常乃音又怎麼知道?」阿木不太相信。
一個人在生死關頭,什麼都做得出來,常乃音也可能因為想要活命,再次欺君。
「找東西的,肯定比扔東西的更難啊,何況還是整個世界為地盤。」夜秋瀾嘴角一勾:「潘家園,可沒說過就一定在大澤皇朝內。」
阿木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的確如此,那就更難了……」
「常乃音不需要知道寶藏具體在哪裡,肯定不現實,否則她就自己去拿了。」夜秋瀾嘆了口氣:「只要她知道一點重要線索,就足夠皇上暫時讓她活。」
很多時候死緩,就多了變數。
常乃音求的就是緩口氣這過程,然後想辦法自救。
常乃音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被常乃音還活著的消息驚到的,還有太后和貴妃。
她們都以為常乃音必死無疑,沒想到還能橫生枝節。
太后聽了沒有說什麼,只是呆在屋裡休息,不想見任何人。
皇帝在太后處吃了個閉門羹,心情也十分失落,就到了貴妃的屋子。
貴妃也沒有鬧,該怎麼伺候還是怎麼伺候,可皇帝就覺得怪異。
明明貴妃的所有禮儀都堪稱典範,連笑容都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但皇帝就覺得不自在。一切太完美得無可挑剔,反而失去了他最有感觸的家的溫馨。
好不容易吃完飯,皇帝食之無味,中午什麼都沒有吃,感覺飢腸轆轆,卻沒有半點胃口。
等宮女將桌子收拾了,皇帝揮手讓人退下:「珊兒,你在生朕的氣嗎?」
貴妃笑容可掬:「沒有啊,臣妾哪裡敢?皇上多想了。」
皇帝嘆了一口氣,都這樣了還是他多想嗎?
「珊兒,希望你能理解朕,潘家園是先祖的心結,臨終之前還吩咐後輩一定要找到,即便是不為了潘家的財富,也要爭一口氣。」皇帝說著都有些唏噓:「可惜了,不孝子孫這麼多代都沒有完成先祖的遺願。」
段貴妃轉過身去倒茶,掩飾了眉宇間濃濃的不屑,若是真不在意財富,要找到潘家園的寶藏還能送給天下百姓不成?
皇家就是這樣,做什麼事情裡子面子都要。
明明就是自己貪心,想著那銀子呢,卻還要說得那麼偉大,完成先祖的遺願。
不知道若是那先祖知道自己臨終前說的話還會這麼被拿出來做筏子,會不會氣得從皇陵中跳出來?
想歸想,轉身的時候段貴妃還是維持了禮儀:「是,臣妾理解的,皇上鴻鵠之志,定能將先祖的遺願給完成了,將來也有功績說道說道。」
聽貴妃的口氣終於有些軟化,皇上鬆了口氣,雖然外表看起來根本沒有變。
皇帝心情舒暢了,又得了關於潘家園的好消息,這晚上倒是舒服。
第二天一早醒來,發現段貴妃早已經起床,站在窗口眺望。
皇帝在宮女的伺候下穿戴整齊,就走了過去:「怎麼了?昨兒個你也睡得晚,窗外有什麼好看的?」
段貴妃嘴角抽了抽,表情依舊:「天色很暗,今兒個怕是有大雨。」
皇帝臉上的笑容收了收,終於感覺到了一絲憂心忡忡:「聽說南方連綿大雨,不知道要下到什麼時候。」
段貴妃眼睛一眯,她終於等到這句話了:「皇上,你說,真的會發大水嗎?不知道辰兒都在哪裡?」
感覺到貴妃的慌亂和擔心,皇上覺得心都軟了。
「不用擔心,辰兒那麼聰明,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皇上拍了拍貴妃的背脊,輕聲的安慰。
這麼一句話差點讓段貴妃沒忍住吐槽,這是說讓十六別去危險的地方?這句話是這麼用的嗎?天下學子若是知道就該哭了。
段貴妃忍了忍,憂心的說道:「可萬一呢?這大水什麼時候回來又沒人知道,到時候受災的人肯定會抓住一個能做主的,辰兒一個王爺過去,那些當官的肯定推卸責任……臣妾光是想想都睡不著,若是辰兒出事,臣妾……」
段貴妃語凝噎,要哭不哭,段數極高,剩下的話就讓皇帝自己去腦補吧!
「皇上,派幾個人去看看好不好?臣妾這整日坐立不安的,心裡慌得很,好歹要防著那些災民暴動。」
要防止暴動,除了派兵還能派什麼?皇帝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這。
也是昨天的事情讓皇帝對段貴妃心生愧疚,一想到他們倆的兒子,也有一些對不起。
所以,段貴妃這會兒開口是最佳時機,尤其昨晚上段貴妃那完美的樣子,半夜為十六擔心的樣子,讓皇帝深深感覺到了段貴妃對兒子的疼愛。
一切顯得那麼順其自然,讓皇帝完全沒有多想。
若是平時,皇帝指不定就膈應了,會想著段家,還有十六,是不是藉機在打兵權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