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恨的力量比愛大
“當。”的一聲,諸葛亮的護心鏡竟是被擊碎,所幸並無大礙。
呂布偷襲得手,縱馬一躍,跳出包圍圈,揚長而去。
諸葛亮歎道:“呂布神勇,非人力所能敵,以後碰到他,一定要圍毆他。”
呂布固然是仰仗赤兔馬,在張飛、典韋、文醜、夏侯惇、劉備和諸葛亮六將圍攻下還安然脫身,同為鬼將的夏侯惇也自歎弗如。
征戰一夜,總算攻下洛陽,此時東方魚肚吐白。
朝陽初升,柔美地照著洛陽城。
新的一天,對每個人都不一樣。
新的一天,一切又好像都一樣。
一整夜的驚慌失措,百姓們漸漸相信大軍宣揚的秋毫無犯,慢慢接受了勝利者。
對黎庶而言,誰當老大沒有那麽重要。
重要的是溫飽可以解決,重要的是生命能有保障。
丁原還不錯,可是打敗丁原的這些人,好像也還可以。
諸葛亮令快馬奏報喜訊給公孫瓚和嚴白虎,並令人嚴加看守皇宮,未經允許不能入內。
皇帝雖然跟著丁原跑了,胡亂進皇宮,萬一撿到個玉璽啥的,也是很尷尬的事情。
諸葛一生,用兵謹慎,是因為他性格本來就謹慎。
退到壺關的公孫瓚,接到洛陽勝利的消息,忍不住老淚縱橫。
這一刻,他不知道等了多少年,也許再過幾年,他就可以和嚴白虎頤養天年了。
幾家歡樂幾家愁,公孫瓚喜極而泣,得知洛陽消息的周瑜和龐統卻食難下咽。
龐統布置完赤壁的守軍,想起西川也有很多人才,便派人入西川去搜羅人才,自己快馬加鞭,到長板和周瑜會合。
畏統如虎的陳宮,暗自慶幸,長沙總算可以守住了。
他接連丟失武陵和赤壁,倘若長沙再失,真是沒有麵目見公孫瓚。
龐統星月兼程,一日就到了長板,顧不得塵塵仆仆,立馬和周瑜相見。
兩大頂級軍師相會,眉宇間卻失去往昔的從容。
“公瑾,洛陽到底是怎麽失陷的,不是有呂布在嗎”龐統一臉不解。
“我得到的消息,此番攻打洛陽的,帶隊的軍師叫諸葛亮。”周瑜恨恨道。
“什麽”龐統瞪大眼睛,怔住了。
許久,他搖搖頭道:“不會的,不會的,孔明說不想出山的。”
周瑜奇道:“你認識此人”
他眼高於頂,對所謂名流高士嗤之以鼻,是以臥龍、鳳雛之名,旁人也未曾向他提及。
龐統道:“此人號稱臥龍,昔年與徐元直、區區在下同在水鏡先生門下。”
周瑜不以為意,道:“徐元直亦是高人,然則和士元兄比,一在平地一在天啊。”
龐統謙道:“元直長於訓練武將,各有千秋罷了。”
周瑜又問道:“諸葛亮之才,比公若何”
龐統道:“某之所學,較之孔明,便如螢火比之皓月。”
周瑜聞言震驚,悚然道:“世間居然有如此人物”
龐統答道:“若隻論行軍打仗,統尚勉強望其項背,然此人能治國、會理政,上知奇門八卦,下知天文地理,琴棋書畫俱通,陰陽五行皆精。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真乃神人也。”
周瑜喃喃道:“真乃神人也。”心中陡生和諸葛亮一較高下的念頭。
龐統反問道:“洛陽金城湯池,更有呂布、張遼等虎將拱守,若非神人,豈能破之”
兩人商談多時,乃決定周瑜火速趕往新野增援,龐統留下負責南麵的戰事。
周瑜走後,龐統留下幾將駐守長板,自統大軍回襄陽,他擔心北邊戰事,隻專心防守,閉門不出,江夏的關羽知他厲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兩城倒也相安無事。
丁原敗退弘農後,深刻反思,開始重用西涼軍。
涼州產良馬,來如風雨,去如絕弦。
董卓的西涼鐵騎,戰鬥力十分彪悍。
也正因為彪悍,所以打敗他的丁原,對他一直十分忌憚。
洛陽沒守住,丁原也放下了,終於做到對待不同部隊不分彼此。
倘若他早就如此,也許洛陽就不會失守了。
弘農是座小城,丁原沒打算長守,洛陽都守不住,諸葛大軍整頓再來,弘農還是守不住。
這一日,憂心忡忡的丁原正欲和龔景商談戰事,龔景攜一將前來。
隻見他姿質風流、儀容秀麗,定睛一看,正是周瑜。
丁原大喜,挽著龔景和周瑜道:“有公瑾前來助陣,我軍必能轉危為安。”
他是可以從弘農退回長安,可是如果沒有弘農的牽製,新野的趙雲、馬超兩麵受敵,也必然堅守不住。
新野守不住,公孫瓚和嚴白虎前後夾擊襄陽,龐統就危險了。
相比丁原的憂心忡忡,進入洛陽的公孫瓚卻是笑逐顏開,雖然不是他親自率軍攻入的。
公孫瓚原本對諸葛亮的才華還有所懷疑,此刻已經知道,自己和嚴白虎撿到寶了。
諸葛亮建議他休養生息,安置流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大力恢複和發展生產。
至此,公孫瓚和嚴白虎治下,開始向盛世發展,人口也越來越多。
公元200年,2世紀的最後一年。
這一年又是華夏的龍年,曆來最受人們的重視。
在諸葛亮的運作下,公孫瓚和嚴白虎在治下四處張貼榜文,搜羅人才。
各地紛紛傳來喜訊,八方俊傑踴躍來投。
郭嘉和諸葛亮頗有識人之能,很快就從中挑選了司馬懿、曹彰、孫尚香、張苞、關興、曹植、楊修等人,火速提拔,委以重任。
公孫瓚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發布討伐丁原的檄文,指控丁原“豺狼野心,潛包禍謀。”
丁原自然不甘示弱,戰場上被打得節節敗退的他心情苦悶,正欲發泄,遂組織手下反擊。
陳琳文思敏捷,所著檄文慷慨激昂,更是偷梁換柱,揪住公孫瓚母親地位卑微一事,大肆抨擊,繼而大罵公孫瓚祖上,就連公孫瓚昔年在遼東抵禦異族之事,也被罵得狗血淋頭,說他草芥人命,視軍士如犬豕。
公孫瓚看了暗暗後悔,早知道不該聽諸葛亮之言,挑起嘴仗。
諸葛亮看出公孫瓚得了洛陽後,耽於享樂,不思進取,這才故意激怒丁原。
他料定丁原必定反擊,如此公孫瓚心中才會有怨念,才會無時不刻記掛著統一的進程。
恨的力量比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