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孔門學渣> 第1003章 怎麽做臣子篇

第1003章 怎麽做臣子篇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第100章怎麽做臣子篇

  樂歌、曾參兩人休息一會兒之後,又開始讀《論語》陽貨篇的下一篇。按照樂歌的意思,這一篇應該叫微子篇。


  “給我大概地講一下吧!這篇叫什麽名字?大概是什麽內容?主旨是什麽?你編排這些內容在裏麵是什麽用意,想表達什麽?”樂歌看著曾參,問道。


  曾參點了一下頭,說道:“陽貨篇的下一篇叫‘如何做臣子篇’,先生教我們如何當一個臣子的。不僅僅如此,還是教我們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責任擔當!……”


  “等等!”樂歌伸手阻止道:“怎麽是這麽多字呢?不是說?取前麵兩個字為章節的名字麽?那麽?這篇應該叫‘如何篇’。”


  “嗬嗬!”曾參看著樂歌樂伯伯,詭異地笑一下。然後神色一變,解釋道:“是!樂伯伯!按照樂伯伯的叫法,取前麵兩個字為篇章的名字,那麽!這篇應該叫‘微子篇’。”


  “‘微子篇’?”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


  “那麽?怎麽又叫‘如何做臣子篇’呢?”樂歌裝著不理解地樣子,問道。


  曾參解釋道:“這不是?為了方便樂伯伯理解。這不是?樂伯伯不是讓我大概的解讀一下這篇的內容?這篇‘微子篇’,就是先生教我們如何做臣子的。以及!做人的擔當、責任!是這個意思!”


  “哦?”樂歌點頭應道。然後!揮舞了一下手臂,說道:“那!我們就開始讀吧!”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殷紂王的同母兄長微子,見紂王無道,勸他不聽,遂離開紂王。殷紂王的叔父箕子,他去勸紂王,見王不聽,便披發裝瘋,被降為奴隸。殷紂王的叔父比幹,屢次強諫,激怒紂王而被殺。先生說: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哦?”樂歌點了一下頭,說道:“你先生隻說他們是仁人,沒有說其他麽?”


  “沒有!”曾參應道:“內容在下麵,慢慢來!”


  “哦?”樂歌點了一下頭,說道:“這隻是開始,隻是一個引子。你的意思是:當遇見昏君時,這三個人如何做臣子的。後麵的內容應該還有:當遇見明君時,我們當如何?”


  曾參看著樂歌樂伯伯,沒有說話。


  微子:殷紂王的同母兄長,見紂王無道,勸他不聽,遂離開紂王。


  箕子:箕,音ji。殷紂王的叔父。他去勸紂王,見王不聽,便披發裝瘋,被降為奴隸。


  比幹:殷紂王的叔父,屢次強諫,激怒紂王而被殺。


  孔子高度評價微子、箕子、比幹三人在對待無道紂王的態度和處理對待方法。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這才應道。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什麽意思?”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柳下惠當典獄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難道不可以選擇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事奉君主,就會得罪人,到哪裏去不得罪人呢?不被多次罷官的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為什麽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這個柳下惠真是坐懷不亂啊!他還賴在魯國了呢?曾參啊!你把他編排在這裏,應該是有用意的吧?這不僅僅是柳下惠的態度吧?也是你和你先生的態度吧?更確切地說,是你先生的態度。你先生他!也是這麽認為的!是不是?”


  “是!”曾參應道。


  “這也是‘微子篇’,不!是‘如何做臣子篇’的主旨、用意吧?”樂歌問。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柳下惠認為按正道辦事總是會得罪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得罪人。如果不按照正道辦事,任之聽之,隻是做一個傀儡的話,走到哪裏都不會得罪人,那又何必離開父母、離開家鄉去遙遠的地方呢?


  “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什麽意思?解讀一下!”樂歌習慣性地問道。


  曾參解讀道:“齊景公接待先生時對先生說:像魯國重用季氏那樣,我做不到,給予你次於季氏、高於孟氏的職位、待遇,怎麽樣?,見先生不語,接著又說:我老了,不能施行你的治國之方了。先生見不得重用,隨後便離開了齊國。”


  “什麽意思?”樂歌追問道。


  曾參進一步解讀道:“齊景公不想重用先生,但卻想把先生留在齊國當一個擺設,好博得一個愛惜賢才的名聲。先生見不得重用,所以就離開了齊國。”


  “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啊?”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


  “那麽?”樂歌又問道:“你把這一段內容編排在這裏是什麽意思呢?意思是!如果你的才華在這裏得不到重用,就應該選擇離開!那麽?是不是?你先生說柳下惠賴在魯國不好呢?什麽意思?”


  “樂伯伯!”曾參解釋道:“不是這個意思!樂伯伯!我沒有這個意思。柳下惠不是賴在魯國不走,而是!他還是能夠得到重用的。而我先生!在齊國不但得不到重用,還有生命危險。所以!我先生選擇了離開。”


  “哦?”


  “齊景公下麵的某個臣子,有意加害先生。先生是在這種情況下,才選擇離開的。”


  “哦?”樂歌應道:“那麽?是不是說微子他們不對呢?應該效仿柳下惠?賴著不走?”


  “這個?”曾參頓了一下,說道:“先生的意思是:各有原因,不可一概而論。”


  “哦?”樂歌點了點頭,說道:“好吧!繼續往下讀文!”


  “是!樂伯伯!”曾參應道。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什麽意思?”樂歌皺了皺眉頭,問道。


  曾參解讀道:“齊國人贈送了一些歌女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整天沉溺於女色之中,三天不上朝。先生見此,於是便選擇了離開。”


  “你是在給你先生離開魯國周遊列國找借口吧!”樂歌看著曾參,問道。(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