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孔門學渣> 第922章 直與婉轉

第922章 直與婉轉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先生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管理機構正常的時候,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管理機構的時候,他就象個傻子一樣。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但是!他的那種大智若愚別人就做不到了。”曾參道。


  “什麽意思?”樂歌側了側耳朵,一副沒有聽清楚的樣子。


  寧武子:姓寧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諡號。


  寧武子是一個處世、為官有方的大夫。當形勢好轉,對他有利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為衛國的政治竭力盡忠。當形勢惡化,對他不利時,他就退居幕後或處處裝傻。孔子對寧武子的這種做法表示讚許。明哲保身!不要作無謂地犧牲!


  莊子也說過:“周處乎材與不材之間”,螳臂擋車,以個人之力去阻擋意識洪流,結果隻會是無謂的犧牲!


  孔子能有這般意識、覺醒,所以樂歌覺得很意外。


  “我哪裏知道?”曾參看了樂歌一眼,然後就把頭低下了。說道:“我聽學長他們說,先生在周遊列國期間,並不是這麽感歎的。相反!他的態度很明確,是指責的!可是後來!回到魯國後,也就是晚年的時候,他又大加讚賞了!”


  “嗬嗬嗬!”樂歌笑道:“這就是你先生思想的前後不同,說明你先生的思想有了很大改變,變得道家了,變得現實了。”


  “這個?”曾參應了一聲,沒有爭辯。


  “你不覺得把這段文字放在這裏,有些讓你先生的學說思想前後矛盾麽?自相矛盾麽?”樂歌看著曾參,問道。


  “這個?”


  “好了!不要糾結了!繼續往下讀!你不應該不會那麽無腦吧!往下讀,我看看後麵的內容。”


  “是!樂伯伯!”曾參這才解釋道:“我是想?應該展示一下先生一生的思想,讓人能夠從《論語》中看到先生思想的傳承、改變的脈絡!”


  “嗯!也說得過去!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周遊列國的時候,先生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現在的魯國是季康子執政,他需要你們這些人才,我的那些家鄉的學生,他們都有遠大誌向,可惜的就是,他們行為粗率簡單了些;他們有文彩,但還不知道怎樣來節製自己。”


  孔子說這段話時,正當魯國季康子執政,欲召冉求回去協助辦理政務。所以,孔子說回去吧。他為此很高興;同時他又指出他的學生尚存在的問題:行為粗率簡單,還不知道怎樣節製自己。他對些很擔心,怕好事變成壞事。


  “你先生可能意識到了:他早期的學生太剛、太理想主義。所以!他擔心這些學生不能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不能適應現實生活。”樂歌歎道。


  曾參應道:“也許是吧!先生周遊列國這麽多年,經曆了太多的事,他已經從理想主義中走出來了,看清了現實。所以!他很擔心:這次的好機會反而重蹈覆轍,走他的老路!”


  “嗯!好!”樂歌點頭道:“繼續往下讀!”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伯夷、叔齊兩個人對待他們厭惡的、反對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立場後,就不再提及。但是!他們態度和立場是一貫地,是不變地。因此,別人以為他們已經沒有怨恨了,所以,別人對他們的怨恨也就少了。”


  “什麽意思?”


  伯夷、叔齊,是殷朝末年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二人互相讓位,都逃到周文王那裏。後來,他們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統治。周武王起兵伐紂,他們認為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為,曾加以攔阻。周滅商統一天下後,他們以吃周朝的糧食為恥,逃進深山中以野草充饑,餓死在首陽山中。


  曾參進一步解釋道:“一個人的表裏如一是很重要地!在這裏,先生(孔子)主要講的是伯夷叔齊的‘不念舊惡’:對待仇恨、怨恨的方式。先生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一下:采取怎麽的行為、態度,會帶來怎樣的結果。不過!內心的態度是最重要的!不管我們采取怎樣的行為,怎樣地表現形式。內心裏的態度是根本!伯夷、叔齊在行為和態度上是一致地!”


  “哦?”


  “樂伯伯!讀這一段要上下文來理解,不能單獨一段來理解!”曾參提示道。


  “嗯!好!繼續往下讀!”樂歌應道。


  “是!樂伯伯!”曾參答應一聲,繼續往下念。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什麽意思?”樂歌問。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誰說微生高這個人直率?我覺得他這個人還有婉轉的一麵。比如說:有人向他討點醋,他不直接說自己沒有,而是說有。暗地裏,他卻到鄰居家裏討了點給人家。”


  “微生高是個什麽人?”樂歌問道。


  曾參回答道:“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當時的人都認為他為直率。”


  “哦?”


  “微生高從鄰居家討醋給來討醋的人,並不直說自己沒有,對此,先生認為他並不直率,覺得這個人還有婉轉的一麵。幫助別人算是‘直’,間接地幫助,應該算是有婉轉的一麵了!幫助人是目的,間接也是為了幫助,而不能認為是一個人的虛偽!”


  “嗯!好!繼續往下讀!”


  “是!樂伯伯!”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什麽意思?”


  曾參解讀道:“先生說:用好聽的言語,裝出好看的臉色,擺出逢迎的姿式,過分恭敬某些人,對待大多數人卻用相反的態度。左丘明認為這種人讓人恥笑,我也認為這種人讓人恥笑。還有這樣一種人,平時,與怨家見麵的時候,他們把怨恨裝在心裏,表麵上卻裝出友好的樣子。左丘明認為這種人讓人恥笑,我也認為讓人恥笑。”(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