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小孝與大孝
孔門學渣最新章節
曾參上下文看了一下,覺得還真的那麽回事:好像並不影響行文和全篇。
“你先生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這個?”曾參道:“先生說:在家裏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尊敬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要用寬容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還有業餘時間的話,要去學習知識。及時給自己補充新知識。”
“這就是修身!你先生教你們的修身之法!”樂歌肯定地點頭道。
“是!”曾參應道:“這是先生掛在嘴邊的話,時常會說的,幾乎天天在說。”
“接下來是子夏說的!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句話又是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回答道:“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就不會因為誘惑而改變自己;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盡自己所能;同朋友交往,誠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自己沒有什麽學問,我一定會說他是一個有大學問的人。這是做人處事的根本啊!所以說他有大學問。”
“那你先生是怎麽回答的?”樂歌問道。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句話又是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先生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使人自知之明,讓人沉穩;要以忠信待人,不要認為別人不如自己,在別人麵前耍小聰明。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多交朋友。有了過錯,要敢於麵對,不要怕改正而掩飾過錯。”
“好!”樂歌叫好道:“這都是你先生教導你們的!都是修身的好方法啊!”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其實!《論語》中的學而篇裏麵,曾參也是如此回答的。
“我的意思是:”曾參不好意思地解讀道:“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要喪盡其哀。如何做到喪盡其哀呢?思自己生養兒女之艱難,回想父母養育之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艱辛養育之苦,追念久遠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如此,為的就是讓我們子子孫孫後代能夠過上好日子。追憶父母、先祖的恩德,思自己之責任。我們就有了重新麵對生活的新打算,思考如何生活。
其實!這樣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孝”!追憶父母、先祖,孝順活人。一個人隻有在家做到孝,走進社會才能做到忠。如果老百姓都能夠這樣去做,民風就會純樸、善良起來,社會的風氣就會日趨厚實起來,人們都會殷實起來。”
“很好!你的這一段回答,是孔子之‘學’的延伸,是‘學而篇’的延伸,是孔子學說思想內容的延伸!好!”
“謝謝樂伯伯誇獎!”
“其實!你這一段話,是對孝的解讀:我們為什麽要孝!孝的意義和作用!”
“謝謝樂伯伯!”曾參謝道。
嘴上是在感謝,可曾參不得不服:樂歌樂伯伯還真的不是簡單人物?他是什麽都懂啊!我如此編排,他都看出名堂來了!不得不服他啊!
“再接下來,你編排了一段學長、學弟他們的討論進去。很好!作為同學,相互討論很正常。還有!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也說明你先生會教學啊!說明課堂上的學習氣氛很好!好!你這種編排很好!”
“謝謝樂伯伯!”
“但是!”樂歌話鋒一轉,說道:“可以刪除一些內容、廢話的!”
“哦?”曾參一聽,急忙把《論語》拿了起來,認真地看了起來。
“你可以把這一段編排進去,其他的都刪除!不不不!我隻是提出參考意見,你自己作主吧!”
“那麽?樂伯伯!我?”曾參看了看,決定道:“要不?我把這一段編寫進去,其他的都刪除掉!如何?”
“哪一段?”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樂歌問道。
曾參解讀道“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他是好管閑事、多嘴多舌呢?還是人家國君願意告訴他的?子貢說:老師溫良恭儉讓,所以,人家國君願意告訴他,老師並不是好管閑事、多嘴多舌。但他的好管閑事,多嘴多舌,或許與別人的好管閑事,多嘴多舌不同吧?人家願意告訴這些,而不是他打聽的。”
“你在這裏是以先生為比方,來說明修養的吧?”
“是!”
“然後!就有先生的回答,說如何看待一個人的人品、修養!”
“是!”
“你先生說: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哦!這裏多出一個子禽,子禽是誰啊?好像我聽說過?這個名字?我?”
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未載此人,所以有人說子禽非孔子學生。
“子禽是一個拜訪者,也算是先生的學生吧!”
“哦?”
“先生說: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子女的誌向。看他們有沒有正確的誌向,給予正確的指導;一個人的父親死後,要考察這個人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合理部分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
“你先生的意思是:觀察一個人的人品,要看其家庭教育,父母長輩品德。父母長輩品德不行,子女也好不到哪裏去!是吧?”
“也有這個意思!”曾參道:“先生的意思主要是請‘孝’!遵循‘父之誌’為孝。”
“其實!你先生的這句話,很容易讓人誤解!”
“是嘛?”
“你想想?一個人如此這般為了孝,跟好學好跟壞學壞,是不是?要是父母長輩品德不好呢?是不是?我們也要為了孝,跟著學習?”
“這個?”
“所以說!你先生的學說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定地基礎上的,而不是放之四海皆為準的真理!”樂歌解讀道:“有了孔子的這句話,那些品德不好的父母長輩,就可以拿這句話來壓製兒孫晚輩了。要是違背了他們的意願,他們就說你不孝!”
曾參爭辯道:“孝不分好人與壞人!”
“什麽意思?”
“孝跟人品沒有關係!”曾參解讀道。
“你?”
“孝歸孝!”
“你?”樂歌氣道:“那還要孝做什麽?壞人也有孝道?”
“壞人也有孝道!”
“怪不得你先生的學說思想那麽多人追捧了?原來如此!”
“難道不是麽?”曾參一臉無辜地朝著樂歌攤了攤雙手。
樂歌一臉地哭笑不得!他不得不承認:壞人也有孝道。隻是!他們的孝道孝敬的是他們自己。這是“小孝”,而非“大孝”。大孝孝及他人、天下!
小孝自私,大孝為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