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珍稀名木
「哈哈……,文先生真會開玩笑!」那位負責人明顯聽到了文飛的自言自語,哈哈一笑。
文飛卻吃了一驚,看來自己養成的這麼一個自言自語的習慣當真不好,日後一定要改正才是!
「這些年明清傢具也一直在升溫,尤其是一些名貴木料比如紫檀木,黃花梨之類……」
「啊!」文飛忽然一聲大叫起來,打斷了這位負責人的說話,甚至嚇了他一跳,喜悅的站了起來,恨不得馬上就跑回北宋去。
這個負責人,心中不滿,就覺著文飛這貨腦筋有些不正常。不過看著文飛是客戶的面子上,也不好計較了。只是聽文飛大聲問道:「那麼金絲楠木的價錢怎麼樣?我說的是一整根。」
負責人對中國古玩這一塊兒還是相當熟悉的,笑道:「那要看大料還是小料了。若是大料的話,自然就值錢了!」
文飛一聽有門啊!別忘記了,上次蔡京那貨還說要送自己一個金絲楠木建的房子那!後世金絲楠木這種東西自然稀缺之極,但是在北宋時候,還真不算什麼:「那要是合抱那麼粗的金絲楠木呢?」文飛比劃了一下。
負責人吃驚的笑道:「那就是無價之寶了,要知道這種木料成長極其緩慢。明末時候大料都已經被砍伐光了,小料都還沒有長成。你若是真有的話,那麼操作好了,一根炒到上億都不是問題!」
文飛一聽大喜,奶奶的。想不到這種東西這麼值錢。我隨便弄個三五根過來,不是什麼資金問題都解決了?不過這也是想想而已,金絲楠木古代雖然不少。但是弄的多了,卻就很難炒作出這種價格了!頂多也就是兩三根而已。
想定了,文飛風風火火的跑回現代去。直接找蔡京那廝上門要金絲楠木。
可憐這麼大的木材,卻也千里迢迢從雲貴湖廣這些地方運來。以北宋時候這麼悲催的交通狀況,運一個大木來到東京城,起碼沒有幾個月的時間卻是想都不要想。
文飛一下子傻眼了,最後好不容易從那將作監之中找來一根紫檀木大料。足足有合抱那麼粗。帶到香港,頓時引起轟動。
要知道這玩意兒名貴之極,漢代以來即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之一。多用它作為車輿、樂器、高級傢具及其它精巧器物的材料,東漢就見記載。
明代朝廷用紫檀起初在中國南部採辦,后因木料不足,遂派員定期赴南洋採辦。因此儲存了許多紫檀木料。因紫檀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南洋的紫檀經明代採伐幾欲殆盡,明末清初,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部分都彙集中國。
截止到明末清初,率當時世界所產紫檀木絕大多數盡彙集於中國。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為明代所采,有史料記載,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沽竭,這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歐美等西方人士較中國更重視紫檀木,因為他們從未見過紫檀大料,認為只可作小巧器物。據傳拿破崙墓前有五寸長的紫檀木棺槨模型,參觀者無不驚慕,以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現在歐美流傳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從中國運去的。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僅收買櫃門、箱面等有花紋者。運回之後裝安木框用以陳飾。
文飛去的那是北宋,雖然紫檀還算是珍貴,但是還沒有被明代給禍害光,也算不得太過珍奇的東西。文飛在那將作監里,就看見了七八根,他選了一根最大的,送到拍賣行去拍賣,頓時驚動了整個港島。
終於讓文飛知道,這賣木料,比什麼生意都賺錢啊。在北宋,後世那些基本上的都絕跡的木料,比如這些紫檀,還有那海南黃花梨,基本上都在明代末年給砍光了。但是這在北宋的時候,海南還是流犯人的不毛之地,可想而知這些珍貴木料都還等著文飛去開發……
何況,文飛還在將作監之中看到了另外一種珍貴木材,那就是金絲楠木。這木頭名氣很大,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木材,但絕大多數人只是聽過沒有見過,因為自古以來金絲楠木就是皇家專用木材,歷史上金絲楠木專用於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築和傢俱,古代封建帝王龍椅寶座都要選用優質楠木製作,民間如有人擅自使用,會因逾越禮制而獲罪。明清兩代均嚴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築使用金絲楠木。
這種木頭也幾乎在明代末年的時候絕種,可見我煌煌大明,簡直如同蝗蟲一般,把整個東南亞的珍稀木料給折騰的差不多了……
蘇富比見到這般珍稀木料拍賣,更是大喜。很多時候,拍賣行就算是不怎麼賺錢,也喜歡拍賣那些帶有轟動性,標杆性的東西。比如這種金絲楠木,皇家尊貴用料,幾乎絕種。
這些東西,那些老外自然不會感興趣。但是海內外華人可就完全瘋狂了,老外不懂,他們懂行啊!這麼大的木頭,別的不說,可以做壽材啊!
內地雖然提倡火葬,但是在海外可都說土葬的。居然這等金絲楠木做的壽材,千年不爛,不生蟲蠅。原本就是最為極品的壽材,古代那些大富大豪,準備壽材哪一個不是需要這種東西?
因此這拍賣會的風聲一傳出去,就不知道引起了多大的轟動。這種拍賣行籌備到舉行,有時候都需要幾個月時間,主要是用來操作。文飛等不及,先從銀行抵押了幾千萬出來。
文飛湊夠了錢,也沒在香港呆,根本都沒有給任樂晨劃定業務。就先回了大陸,訂購了幾十噸的螺紋鋼,先帶了一車就回到北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