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第690章 百分之百的災難
別看電影內容簡單,大家的關注度都放在了演員身上,但當楊以辰飾演的陸剛和孫宏雷飾演的五號陪審員,說出那番關於人命大於天的理論時,很多觀眾才突然驚醒,大家似乎都先入為主了,不管是看過原版本還是沒看過原版本,大家都在聽到子弒父、富二代這樣的辭彙時,直接就將嫌疑人判定為了罪犯,更何況兩位證人的身份一位是老人一位是女孩,大家認知中就完全相信了他們的親耳聽到親眼見到,從未懷疑過他們的證詞是否會有錯誤。
孫宏雷的那句台詞,最經典,甚至比陸剛幾次爆發的台詞都要經典。
百分之一的失誤錯誤,對當事人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這部影片的主旨,一下子讓所有觀眾都開始反思,很多時候大家覺得是寧殺錯莫放過,還有一些時候,當證據指向清晰的時候,我們根據證據起訴定罪,很少會有人想到,當幾項證據都指向了嫌疑人的時候,我們就認定他是有罪的,希望他可以自陳罪狀,不要讓我們費時費力,鐵一般的證據已然擺在了你的面前。
真的是鐵一般的證據嗎?
《十二公民》要呈現的不是那種完整證據鏈之下的完全合乎邏輯,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對比現實的案子還是會有一點微小的差別。所要呈現的是一種態度,一種在司法程序過程中被廣大民眾忽視掉的態度。
無罪推定。
有時候當這個基調形成時,會有很多的人不太理解,覺得是不是放過了罪犯,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貓膩,是不是有不公正的地方?
就像是這部戲中呈現出來的案子,如果直接判定那個富家子弟證據不足無法起訴,一定會遭受來自民眾的非議,大家潛意識裡先認定了這富家子弟有罪,罪不可恕,就該直接斬首示眾以儆效尤,別說有證人看似鐵一般的證據,即便沒有,也不該輕饒他,怎麼可能放過他,司法,不公正。
這就是這部影片在此時此刻與公眾認知最大的衝突點,大眾也迷糊,他們覺得自己希望法律是公正的,可又覺得怎麼就說不通呢,三號陪審員說的沒錯啊,他的思維模式跟時下很多的民眾想法一樣,就該對這樣的嫌疑人進行嚴懲。
這部影片內的證據或是被推翻或是存在疑點,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基本上可以斷定,證據不夠充分,更不夠定罪。可如果是那種大多數證據都實打實,唯獨有一點點小疑點無法解釋的呢,到底是定罪,還是不定罪。
矛盾衝突衝擊著每一個觀眾,加上演員們精彩的表演,一百分鐘的電影,一個場景內,十二個演員,就呈現給大家一場不虛此行的盛宴,不能說它是視聽盛宴,沒有太多輔助的東西,唯有值得推敲的劇情、唯有演員們近乎完美的表演。
最精彩的莫過於楊以辰和陳到明在實驗匕首插入角度的戲份,在陳到明自言自語需要一個模特的時候,瞬息之間,整個房間內似乎空氣都凝固住了,大家都有抑制不住要轉頭、轉身、抬頭的舉動,都想將視線放在楊以辰飾演的八號陸剛身上,但又在動的瞬間就察覺到了不妥,那只是一點點擺動后又恢復正常的一秒錶演,但就這一秒鐘,很多觀眾都注意到了,概因這樣一部影片如果能夠被觀眾看進去,觀眾能夠注意到的最直觀的即是演員們的表演,別的也沒有啊,絢麗的畫面,強大的特效,各種精彩的動作戲,都沒有,各種細節也就隨著大家的專註進入眼球,這一幕,很多人在影院內都是暗自叫好,一些情緒表達激動些的,索性還拍了拍大腿。
整部戲,或許也就算楊以辰和陳到明這場戲,有那麼點讓觀眾緊張窒息的感覺,還都知道肯定不會真扎進去,沒有這樣的戲份冷不丁來一場,很讓人期待。
以兩人的身高,不需要像是原版那樣,三號還要故意低下一點,兩人的差距也差不多有十公分,陳到明將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普通小市民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在這個時候,他所有的表現都透著一層意思:「小子,嚇,我都嚇死你。」
真的就只是嚇唬嚇唬,但兩個人的表演,卻讓你有一種置身於影片之中的感覺,就覺得如果是他們兩個的其中一個,也會是像他們一樣的表現。楊以辰這邊,說不上有多怕,卻也別談不怕,將自己的性命交在別人手中的感覺肯定非常不好,終歸還是要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夠真正的放心,在陳到明揮刀的時候,他身體的反應是先發后至,呈現出來的是,在那一刻確實害怕了,卻要堅挺著不去表現出來避免被對方看不起;陳到明那邊,最初是錯愕,然後是興奮,臭小子,不是一直跟我打對台戲嗎?這回看你怕不怕,怕不怕,嗯?
直到他揮刀的那一剎那,陳到明才想起之前八號說的話,憤怒,不代表百分百絕對要憤怒殺人,真到了那份上,這一輩子也就毀了,一瞬間的幡然大悟,卻不想表現出來被認為自己慫了,切了一聲,晃著身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那狀態,好似是告訴大家,看到沒,我沒事,為了對面那傢伙不值當,不過我也不是好惹的,這下你知道厲害了吧。
精彩,跟每一個人的爆發一樣,大家都以為這就是三號的爆發,卻不知後面他還有一大段的獨白,也是所有人都有了個人表演后,他是最後一個揭露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人,可謂是給整部片子結尾處增加了一處爆發點。
兒子離家出走,與家裡鬧了矛盾就不再往來,這也是典型的華夏教育方式下的產物,家長和孩子之間充斥著成長過程中過多控制孩子的矛盾,還想向著孩子八九歲那樣去管教孩子,結果孩子跟你是漸行漸遠,乃至極端的離家出走跟你不再往來。
陳到明拍攝的時候,很頹,酒喝多了,第二天早上也只是簡單的洗了洗臉,渾身上下多了一股子勞動人民該有的滄桑,被生活壓彎了脊樑,也讓他們喪失了曾經意氣風發的器宇軒昂,剩下的就只是為了生活而努力好好生活的堅持態度。
最後他的爆發,算是給整部戲收尾,很精彩毋庸置疑,很多上了歲數的人都被他所感染,或多或少他們也都有過和孩子之間的口角隔閡,看到陳到明飾演的三號,就想到了自己,不禁嘆氣的同時也想著自己作為父母是不是該有所改變了;而此刻在影院之中更多的就是十六七到二十齣頭的年輕人,他們看到陳到明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模樣,不自覺心酸,或許自己的父母,在被自己頂撞之後,在人前人後,也是這樣的傷心欲絕嗎?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對父母多一點體諒。
影片結束,所有人緩步離開這間屋子,在外面與他們的孩子與他們的親人遇到,都多了一點珍惜,陸剛回到了房間,將自己掉落在椅子上的工作證撿了起來,會心的笑了笑,這笑,未嘗沒有整個這場辯論就是司法機關暗中策劃的意思,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讓你們來親自分析分析這案子,讓所有關注這件案子的老百姓能夠有一個信服的理由,別說我們不作為,也別說我們被人給控制買通,這件案子本身,就有著不合理的地方,你們,認可嗎?
最後的字幕,推遲了對這件案子的宣判,並加以繼續搜尋證據,媒體報道后得到了民眾的支持,一個月後,真正的殺人犯落網,後面的點點點點點,正是當那個時候聽到消息時,所有關注這件案子的人的反應,尤其是那十一位的陪審員,他們都不知道說什麼。
在影片的最後,給了他們十二個人每人一個特寫,特寫就是延續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案子真兇落網時的表情狀態。
一號黃磊,作為助教正在跟學生溝通,學校廣播公布了這件案子真兇落網的消息,他呆愣住,旋即被學生們抬起來向天上扔,作為專業院校,他們的助教老師,偉大的拯救了一個不該死之人的性命,沒有給他按上不該有的罪名。
二號張嘉譯,看著報紙,會心一笑,整個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不再是那種虛假的笑容。
三號陳到明,在計程車上聽到廣播,笑的非常燦爛,然後接到了兒子的電話,淚流滿面,一邊笑,一邊哭。
四號葛大爺,正與他的『乾女兒』逛商場,對方接到了同學打來的電話,確認了這則消息,葛大爺拉著她跑到了首飾店,購買了鑽戒,當場求婚。
五號孫宏雷,拿著一張報紙,幸福的笑著,這一刻,他臉上曾經掛著的陰霾盡數散去,他是那百分之九十九,冤枉是過去式無法被彌補,但他讓別人做了那百分之一。
六號張涵予,剛做完手術從急診室出來,擦掉額頭的汗水,迎來女兒熱烈的擁抱,老爸做醫生都沒有讓她這般驕傲,那一場看似荒誕的議論,卻讓女兒由衷的產生敬佩,她的父親,否決了她們所謂模擬法庭的結論,給了一個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