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6.第783章 豈能削足適履
「這其實都已經很不錯了,現在你們能夠在一年半的時間之內攻克艦載機起落架的難關,雖然這和閃電作為一款輕型戰鬥機、氣動設計優秀,還不太需要用到大功率的彈射器有關,所以在技術要求上稍微要寬鬆一些,但這總歸也算是一次零的突破了,萬事開頭難嘛!」
艦載機的起飛同飛機的氣動設計,整體推重比有很大的關係,同樣的一款閃電艦載型,使用渦扇10為動力的起飛距離和使用PW-1120為動力的起飛距離肯定大不相同;採用同樣的動力設計,主翼為大後掠角的飛機在起飛的時候和小後掠角的飛機在起飛距離上也不盡相同;至於不同起飛重量的飛機之間,它們在起飛距離上的差異就更不用多說。
以上這些是不同型號飛機本身的設計所局限,那麼要同樣實現艦載彈射起飛,牽引他們的彈射器就需要輸出不同的功率,而輸出不同功率的彈射器自然對飛機前起落架的設計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這次的閃電屬於輕型機範疇,而且設計起落架的時候也是按照使用渦扇10發動機的側板型號來做的要求,所以這次原型機只要能夠實現彈射起飛,後續採用豪華版配置的閃電艦載型在進行彈射的時候,其實彈射器是可以功率稍小一些的。
但不管如何,這次閃電艦載型的原型機能夠製造出來就已經是一個不小的突破,僅僅利用國內現在的基礎工業,在鍛造起落架的時候使用的還是3萬噸的水壓機,那麼等到後續8萬噸的水壓機建成,到時候的基礎工業水平又能夠有很大的突破,然後再適度改進一下起落架的設計,為二十噸以上的重型戰鬥機製造出合格的起落架同樣也是水到渠成而已。
而這個時候其實也很少有人會想到共和國未來更大的艦載機,畢竟現在國內連航母的建造都還沒有定下來,配套艦載機到底是什麼情況,其實誰也不知道。
唯一在此時可以確定的就是,劉副主席這遺憾的話語:「要說這飛機的確是一款好飛機啊!我也聽說了巴航和諾斯羅普在你們設計的側板閃電基礎上改進了更加先進的型號,到時候巴西和泰國甚至埃及採購的艦載閃電肯定也是基於新技術的閃電來製造,畢竟那是航母艦載機,肯定是盡最大可能要使用最好的。就是可惜了,我們自己是用不到這麼好的艦載機了,這種有技術能製造出飛機來,卻沒有配套的條件來使用的感覺,其實比我們以前不能製造艦載機的時候更加讓人遺憾和心痛。」
作為艦載型閃電戰鬥機的總設計師,那當然是知道一些國內在航母這方面的規劃,之前吳總師也沒少被航母論證部門諮詢過各種問題,海軍最後決定了未來的航母發展路線之後,當然要知會到這裡。
現在聽劉副主席說到航母的時候,雖然心裏面同樣也覺得是相當的遺憾,但終歸由於事先已經知道了消息,心裡早就有了準備,也還不至於突然接受不了之類的事情。
沒有太多的表情,只是感到有些惋惜而已:「這些我都已經知道,既然國家決定了現在還不發展航母,那我們終歸是不能又哭又鬧嘛!好在我們本身已經有了不少的艦載閃電的訂單,而且這次的設計資金大部分也是國外採購國出資,作為這款艦載機的設計師,只要自己的作品能夠在航母上起飛,在大洋上自由地飛行,那麼它不是屬於自己祖國海軍的也無妨,至少這也算是積累了相關技術。」
吳總師還算是明白人,他一開始就清楚的記得當時國內在這個艦載機項目開始時的態度:國家盡最大可能支援各種資源,但這僅僅只是一個借雞生蛋來培養設計隊伍的項目,艦載閃電發展到這個時候確實很有看點,在研製並服役之後要爭一下在世界艦載機中的地位也不是不行。
但艦載閃電雖然優秀,卻終歸只是一個為中小國家海軍的輕型航母量身定做的項目,對於共和國來說則並不是太合適,要真的因為現在能夠生產一款優秀的輕型艦載機,國家和軍隊就不顧既定的軍事發展戰略去建造一兩艘輕型航母,這簡直就是削足適履。
艦載機設計師必須要時刻記住的一點就在於,艦載機永遠都只是航母的一個配套系統,只有當航母的噸位、體積等要求都定下來之後,這個時候才有可能對症下藥去配套研製艦載機,兩者之間的主次關係不可能顛倒過來,頂多在設計航母的時候稍微考慮一下艦載機的特殊需求而已。
既然這艦載機的總設計師能夠想通其中的關節之處,那自然就是最好,劉副主席和海軍司令又戀戀不捨的看了看這艦載閃電的原型機,那粗壯的起落架,向上摺疊起來的機翼,還有向右邊打開並摺疊的雷達罩,這就是艦載型閃電摺疊到最小尺寸的樣子。
在剛才聽過了介紹之後,就已經知道這架艦載機在完全摺疊的情況下具體尺寸:長13.2米,寬7.2,其它數據和閃電的陸基原型相比也沒有改變,但就算只有現在這樣的數據,輕型艦隊攻擊型航母也能夠在一次航行中帶上二十架左右艦載閃電,對這樣的數據還能有什麼不滿意的。
最後還是海軍張司令開口,也給艦載機設計隊伍留下了懸念:「雖然我們自己的海軍用到不這款艦載機,但把這個項目做好之後就鍛煉了隊伍,吳總師你也大概清楚我們未來的航母噸位的定位,現在你也還挺年輕的,十年之內我們必定要上馬自己的艦載機,到時候你說不定還能再操刀一款艦載機設計。所以這就要打起精神,從現在開始就要根據我們自己的需要,準備預研下一款艦載機吧!」
所謂預研下一款艦載機,根據吳總師自己所知道的海軍對航母定位,輕型艦載機是不可能了,一款中型或者重型艦載機才是王道,而這種中型或者重型艦載機,現目前也就只有殲18各方面都還比較符合海軍的要求。
這方案唯一的缺點就在於殲18設計的時候是一款偏重中低空、亞音速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設計中很好地貫徹了海空軍的各項指標要求,在使用成本和可靠性方面相當不錯,執行對地攻擊的時候絕對是世界頂級的存在,但要在空戰的時候和俄羅斯海軍的蘇-33、美國現役的F-14和已經立項的超級雄貓,甚至是同法國正在研製中的陣風等戰機相比,未來還是很難取得戰區制空權啊!
不得不說這些總設計師都是聰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各種方案的優缺點,但就是不知道他又有什麼辦法來解決殲18在空戰任務中的氣動劣勢呢?或許,是應該和老孫那邊溝通一下了。
此時的吳總師還不知道,中航西南已經開始了對四代重型艦載機的預研工作,甚至連軍隊同樣也不清楚中航西南有如此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