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醫療黑科技> 第三十一章 三甲醫院的威風(求推薦票、求收藏)

第三十一章 三甲醫院的威風(求推薦票、求收藏)

  「楊廠長你要多注意員工們的身心健康,千萬不能一味的對他們實行高壓政策,員工們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機器,你要把握好尺度,做到張弛有度。」

  在巡視完一圈新工廠之後,準備回公司總部的陳長安還是不放心的多囑咐了楊匯幾句。

  楊匯落後陳長安半步,認真的保證道:「明白,我會認真對待每一個員工,儘力讓所有員工都對我們瑞康產生認同感與依賴感,讓大家一起團結在瑞康醫療的旗幟下一起,保質保量的完成訂單。」

  「嗯。」陳長安點了點頭,對楊匯他還是比較放心的,以前在老廠的時候楊匯對員工管理就很有心得,以前瑞康旗下三個工廠里就楊匯負責的工廠員工最齊心,離職率最低,而且員工們也很擁護他。

  陳長安正是看中了楊匯是從工廠基層一步一步爬上來,切身體會過基層工人的不容易,懂得把握工廠與員工之間的平衡這一點,才提拔他來做新工廠的負責人,另外兩個工廠的廠長則給他做副手。

  目前員工都到位了,生產線也都布置好了,光是買這六條大型生產線,就花了陳長安兩千多萬,不過這錢花的值,這六條生產線未來能為陳長安賺幾十個兩千萬。

  確定新工廠的一切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之後,陳長安便對圍在他身邊的一眾工廠管理層說道:「把廠里的生產力提起來,以我們現在的生產力,滿負荷運轉下一個月能生產多少魚皮膠原蛋白縫合線?」

  七八個管理層互相對視了一眼,齊刷刷的都看向了楊匯,這種問題自然是由他這個廠長來回答。

  「陳總,以目前的一千四百多位員工,如果執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一個月能生產八噸以上的可吸收縫合線,初步應該可以滿足全省三級醫院的需求,等到員工完全熟練生產流程之後,應該還能提升月產量2-3噸左右。」

  江南省是一個工業大省和醫療大省,所以江南省的醫院每個月的就診患者都特別多,估計在全國省市裡能排上前五,是個縫合線消耗大省。

  換閩省或者關中省,估計一個月全省都用不了5噸縫合線,但是江南省一個月光三級醫院就能用八噸可吸收縫合線,加上其他下級醫院,一個月可吸收縫合線能消耗十一二噸。

  「行,廠里磨合幾天之後就儘快全力開工吧,現在公司銷售部的小姑娘們都快要被各級醫院的催貨電話給逼瘋了,再不給他們大批量供貨,某些急診科的大主任要提著手術刀直接來公司當面逼我供貨的心都有了。」陳長安也有點戚戚然。

  最近一個月公司里幾乎所有銷售人員和對外溝通的員工電話就沒停過響,全都是打來催貨的。

  因為這兩個月為了將員工和生產線從老廠里遷到新廠,公司的魚皮膠原蛋白縫合線幾乎是全線停產了一段時間。

  可是自從博達這檔事情發生之後,幾乎所有網民都知道了有魚皮膠原蛋白縫合線這麼個產品。

  特別是江南省的病人,不生病、受傷的時候還好,一出事進醫院了,只要涉及到縫合,那必須要用魚皮膠原蛋白縫合線,用其他的縫合線不行,都要用不留疤的!

  這可把各級醫院的醫生給愁壞了,天天打電話催著瑞康多供應一些貨!

  結果不但沒等到瑞康大批量供貨,反而得到了暫時停產一兩個月的消息。

  好傢夥!

  以前雖然一家醫院一次只能進個兩三千條魚皮膠原蛋白縫合線,但是至少還是有貨用,在某些有權有勢的病人指定要求使用這款縫合線的時候還能提供的出來。

  現在可倒好,直接斷貨了~

  省內的各大三甲醫院要被氣死!

  這放在手機行業里可不就是赤裸裸的飢餓營銷嘛,欺負醫院裡老實人多唄?

  打向瑞康醫療的催貨電話立馬就變的更加頻繁,語氣也更加激烈了,甚至一些脾氣爆的主任醫生直接破口大罵也時常發生。

  可把公司那群嬌滴滴的銷售客服給委屈壞了。

  現在好不容易新廠區一切都安頓好了,得趕緊投入生產,緩解一下市場缺貨的壓力了,不然陳長安真怕他哪天出街的時候,會被哪個氣壞了的主任當做故意搞飢餓營銷的黑心商人給一刀子咔嚓了。

  不過即便如此,陳長安在離開新廠之前,還是留下了一句囑咐:

  「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先優先供應三甲醫院和三乙醫院,至於其他的下級醫院,等滿足了所有三級醫院的供應之後,有餘力了再給他們供貨。」

  不是陳長安故意要搞區別待遇,而是現在國內醫療行業的大環境下,一二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大到被完全碾壓的那種程度。

  在病人眼裡,他們只認可三級醫院,甚至是三甲醫院的醫療能力,對一二級醫院充斥著不信任。

  而這就導致了下級醫院常年開工不足,年年虧損,醫院給醫護人員的獎金提不上去造成技術骨幹辭職,銀行追債,處境十分艱難。

  醫院的坐診醫生為了改變現狀,就會經常慫恿可以在門診治療的病人住院刷醫保,將很多明明是患的慢性病,可以在家裡慢慢調養,定期複查的病人「掛床」在住院部。

  而病人呢,在知道了自己得的不是什麼大病之後,就會經常不服醫院管理規章,大嘴巴到處亂說,然後招來醫保部門的監察與罰款。

  然後內科一般就只有科室主任一個人上班能正常工作,其他下屬醫生通常上班以夢遊為主,基本上每天都沒他們什麼事。

  因為下級醫院的內科醫生水平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小病發現不了,發現了的都是大病,他們又治不了。

  最後內科主任累的胃出血,科里的下屬醫生卻沒人可以處理,只能建議主任轉院。

  而外科的科室主任則通常都是個「開刀狂」,無論大小手術全都親力親為,喜歡排擠青年醫生的成長。

  然後外科主任一天連做八台痔瘡手術,做到自己都在手術台上痔瘡大出血,手下才能獲得一個做痔瘡切除手術的機會。

  兒科、急診、產科全面萎縮,兒科只有退休返聘的老主任在門診值班。急診科就剩下幾個低年資的小醫生,日常推諉病人轉院。

  產科雖然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婦產醫生,可是現在的產婦寧願預產期還沒到就去三甲醫院等排隊,也不願意羊水破了被匆匆送到下級醫院剖腹,不信任下級醫院的婦科水平,怕一屍兩命。

  醫院在一直入不敷出的情況下,只能出租外包科室給知名的莆仙系,最後遭媒體曝光之後又丟人現眼。

  最終上級領導介入,下級醫院成為了大醫院的分院,原本是希望大醫院能帶動小醫院的技術實力,同時把大醫院的部分病人分流過來。

  然而大醫院自己有小算盤,用「幫助基層醫生進修培訓」的借口,讓為數不多的技術實力強的醫生常年在大醫院工作,分流來的病人都是治療強度不大的康復期病人,醫院原本不多的病人嚴重流失。

  最後大醫院越來越綜合化,醫療資源越來越好,醫生的醫生水平越來越高,病人越來越喜歡上大醫院看病。

  小醫院則越來越沒人願意去,越來越完蛋……

  以至於現在一二級醫院一點話語權都沒得了,哪怕是在醫藥公司面前,因為手頭沒有多少病人,腰桿都硬不起來。

  在三甲醫院面前乖巧的像個小家狗的醫藥代表在一二級醫院面前都能抖一抖狼威。

  所以對陳長安來說,滿足各大三級醫院的供貨需求才是重要的事情,至於那些一二級醫院,慢慢等著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