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第961章 .華夏的金手指,府兵
不論古今,衡量一個國家強盛與否,都要看其動員能力,否則的話,再富有的國家,外敵入侵之時,連足夠的勇士站出來保衛國家的都沒有,哪怕這個文明創造出了燦如夏花的財富成果,依舊只能算是一個弱國,難逃滅亡的命運。
就如同瑪雅文明。
為了保證國家動員力,從建立之初,李捷就不遺餘力的在地方上推行府兵制,而且土地制度上實行均田制,以此來保證地方上經濟恢復。
府兵制與均田制原本就是一堆孿生兄弟那樣,生同時,死同時,都是因為五胡亂華的劇烈動蕩,導致社會凋敝,萬里渺無人煙,財力,兵源枯竭的華夏大地而生,也幾乎是同時亡於太平盛世的天寶年間,歷時兩百餘年,給華夏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從府兵制開始,到府兵制結束,華夏的兵制完全來了個大變樣,秦漢時期兵源多來自徵發,檢點,多帶有強迫性質,部曲還多屬於私人,而府兵制以後招募這種帶著自願性質的兵制則登上了歷史舞台,募兵屬於國家,一切,都是由府兵制帶來的改變。
巧的很,府兵建立,正是因為鮮卑族為了應對兵源枯竭招募漢人入伍的解決政策,閩國殺進天竺大地后,雖然文明程度與鮮卑人不可同日而語,但面臨的情況卻差不多,到處都是另一個文明的天竺人。
對戒日王朝的滅國戰爭幾乎摧毀了北方天竺原有的社會秩序,建立制度后閩國又對著婆羅門階層持續的打擊,取締婆羅門祭祀,弘揚佛道儒教,沒收神廟土地。
天竺差不多有五層土地掌握在高等種姓的婆羅門手中,三成層握在剎帝利武士手中,至於廣大的伏舍種姓,一層都不到,首陀羅更是沒有土地,所以,打擊了兩個主要利益既得者,絕大部分天竺的土地已經被閩國抓在了手中。
均田法,租庸調製度在初唐已經完全成熟,所以掌握了大片土地的李捷根本沒用去創新制度,原樣照搬就可以了,就算種姓制度再根深蒂固,人的上進心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還是不變的,當閩國授予男丁永業田八十畝,丁牛授予田六十畝后,絕大部分被征服的天竺人還是倒向了閩國。
耕種閩國的永業田需要向官府繳納服役租庸調中各種稅負,雖然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沉重的賦稅勞役還是壓的農民喘不過氣來,閩國境內,只有唐人以及取得唐人身份的本土外族方可以免除租庸調中免除租稅,於是乎,偌大的天竺又是不眠不休的向遷居到自己鄉里城鎮附近的唐人苦心學習起大唐文化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捷的唐化運動方才在異國大地推行的如此快捷。
只不過就算閩國高層全力推行唐化,一旦有唐語考試通過者,官府還給教導老師頒發獎勵,繞是如此,取得唐人身份的依舊可以算得上鳳毛麟角了,沒辦法,漢語太難學了。
哪怕後世,李捷所在的時代,學成英語的精英人物一大把一大把,學成漢語的老外則是稀奇的像個熊貓一樣,印度子母六十七個,已經算得上世界語言中變化多端得了,漢語常用字就兩千個,而且漢語是世界上感情最豐富的語言,一些字讀音變了個掉,意義就完全變了,就算唐人考試難度很低,也是難倒了一大群印度佬,波斯佬。
不得已,絕大部分天竺人只能選擇另一條路,當兵!
屬於異族征服,唐人進入天竺的最開始,就像當年的鮮卑人入中原那樣,全民皆兵,所有男丁幾乎都被編在軍府中,在國家發放的永業田武裝屯田,一面保衛著得來不易的家園,對付各地的反抗與排斥,一面小心翼翼的創造這海外文明成果。
不過隨著閩人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分散,並且還不像造成********與隔閡,星羅棋布在八閩大地一千二百個折衝府也開始編練天竺人府兵,而且隨著對外戰爭以及與當地土著局勢的緩和,這個比例越來越大。
編入府兵者,直接由國家提供裝備,免除府兵本人,妻,子三到五人的租庸調,平時務農,農閑時集中到軍府訓練,外派出戰還有補助,甚至立了功能成為勛貴,就像以前的剎帝利老爺,雖然府兵苦點兒,還是有大批的天竺人願意入伍,尤其是軍府中還有大量唐人府兵,跟著他們呆多了,久而久之唐語也學會不少,更是讓天竺人,後來的波斯人願意入伍。
面對複雜的民族,閩國需要大量兵力,而追求晉陞,被征服的印度人,波斯人也願意入伍,大唐極盛時期天下折衝府六百二十六,總兵力大約五十萬左右,如今的閩國卻是大唐的兩倍多,全國府兵一百餘萬,加上常備軍十六衛,閩王鐵林關寧鐵騎兩隻鐵軍一百二十萬有餘,需要國家開支軍費的,卻僅僅有二十萬人左右。
相比於後世的宋朝的冗兵冗員,明朝後期沉重的遼餉練餉,府兵制與均田制還真是這個時代華夏的金手指。
而且府兵還有一個好處,官府的職方田劃分在哪兒,府兵就不得不在哪兒落戶。
最近李捷比較受爭議的,就是因為這點,一年時間,李捷與武媚娘協力,以改發職方田的名義,遷徙了四百多個折衝府,大約三十多萬府兵到呼羅珊,其中還包含了唐人府兵八萬餘,這相當於抽空了天竺一半的兵力了。
不少唐人早已經習慣了天竺的山水作為另一個華夏,故鄉,冷不丁這麼一換防,整個折衝府搬遷,弄得國內一片抱怨之聲。
加上呼羅珊本土原有和新成立的二百多個折衝府十餘萬人,河中都護府五萬精兵,十六衛五個衛還在呼羅珊,這種情況下李捷居然還讓李讓禪參贊軍機,也難怪群臣們以為李捷要易儲了。
實際上,這一切,卻都是在為著西征,再戰阿拉伯帝國做準備。
從逼宮那一日,李捷正式下令對阿拉伯帝國宣戰開始,搬遷到呼羅珊境內的府兵就已經開始集結,一個月時間,波西斯城下已經調撥成了一片軍營的海洋,偌大的城西城北山下谷底,連營數十里,迎風獵獵招展的各個折衝府軍旗數不勝數。
往來穿梭,數不清的折衝校尉,果毅都尉,另一面,戰馬被成群的圈在半山腰上,附近農民麥田中的秸稈,附近榨油廠幾個月積累下來的豆粕尚且不夠,需要從外地運來,呼嘯往來的騎兵多如牛毛。
每日,將士們紛紛出營的操練吼叫聲更是響徹了附近的山脈。
足足三十萬府兵,來自華夏,天竺,吐蕃,波斯,全都在華夏的戰旗下,經常能在一個陣列中看到黑,黃,白三種膚色,但所有人都是披著同一顏色的大唐步兵甲,在同一個號角下揮汗如雨的操練著。
左右校尉相距百步,每校步隊十,騎隊一,借卷槍幡,展刃旗,列隊分散,散落在偌大的校場上,最邊上角手充當傳令指揮,隨著果毅都尉的發令,吹角聲大響。
一通,,尚且散亂的府兵迅速歸隊,人馬整齊,旌旗招展,二通,偃旗略低,刀出鞘,槍平舉,左右鼓聲響起,一府兩校之兵合躁動而進,一面呼和著一面刀槍齊出,向前刺殺劈砍著,似乎真的有敵人在前一樣,每個人都是熱血沸騰的怒吼著。
大約行進了幾十步,右隊鼓停,右隊立馬停止腳步就地抵抗,左隊前行包抄,稍傾,左隊鼓停,右隊鼓聲大躁,左隊停,右隊復戰,一府之兵,被操練的如臂指使一般。
偌大的城郊軍營中,像這樣熱火朝天訓練著的軍府更是數不勝數,只不過似乎有一府今天有點倒霉。
「回隊!」
折衝都尉的怒吼中,鳴金聲大作,不過,本來應該後撤的后隊卻忽然一滯,讓猛然轉過頭的前隊隊友猛地撞到了他們屁股上,然後五百人的一校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撞一個,摔了個四腳朝天。
每一府都在看著呢,這時候除了這麼大一個烏龍,折衝都尉差不點兒沒氣的七竅生煙,跨上馬就奔到了跟前。
不過,沒等他呵斥呢,就不得不趕忙把一肚子髒話咽回去,臉憋的跟猴屁股一般,趕緊翻滾下馬,單膝跪伏在地上。
「末將拜見房大將軍!」
「你真正該拜的人在這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