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伐
張小凡進入這個世界七年了,還是單身,也算是難得了,當然和自己身份有關係。
為了保持神秘性,張小凡一直獨居。
發呆了一會,被下班鈴聲驚醒,想起還要去找劉永福提交北伐方案,隨便收拾了一下桌麵,就出門了。
劉永福已經五十六高齡了,不過麵相威嚴,絲毫看不出半點老態,化神境修為至少也可以為他提供一百五十歲左右的壽命,現在的年齡對他來說,正當年。
“阿侃,給你父親打個電話,問一下是不是還在辦公室,”張小凡收拾一下著裝,劉永福自喻漢室正統,對著裝要求極嚴。
自從孫逸仙倒騰出了中山裝,劉永福就對每一個穿著不板正的來客,都要親自幫助檢查指導著裝。
這是強迫症。
張小凡自認自己穿戴還算整齊,也被劉永福抓了幾次,都是衣袖或者口袋沒有係好扣子導致的。
阿侃大名叫做劉繼漢,是劉永福的幺子,跟在自己身邊做個助手,已經兩年了,家風不錯,做事非常平穩,對待來客態度也非常恭敬有禮,手段眼色也不算差,唯一一點不足,就是不喜歡修煉。
自己也是花費了不少靈丹,才把他境界提到先天境,下一步就要靠他自己慢慢修煉了。強扭的瓜不甜,用丹藥堆積起來的功力,境界越高,越容易走火入魔。
劉繼漢給父親打過電話,還沒下班,兩人來到劉永福辦公室,巧的很,黃飛鴻也在。
“凡哥,”黃飛鴻眼神有些尷尬,張小凡笑笑示意他不用多說,周少筠做事不靠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和自己關係也算熟絡,自己把慈善會交給周少筠舉辦,雖然沒有什麽成績,但也是自己早就料到的。
三人落座,劉繼漢給三人上了茶,就退出去了,和黃飛鴻、劉永福的助手一起出去為三大巨頭準備午飯。
“小凡,可以北伐了?”劉永福沒看完所有資料,隻看了第一章,就抬起頭,問道。
“是的,”張小凡掏出一盒煙,給兩人遞過去。
三人一上煙,默默地看著資料。
等劉繼漢三人把飯菜擺上,劉永福第一個放下了資料。
黃飛鴻放下資料後,滿屋子都已經煙霧騰飛了。
“凡哥,這事要不要叫一下逸仙和浩東?就咱們三個討論……”
“逸仙和浩東自然要叫過來討論,不過要稍等一會,”張小凡嗬嗬一笑,揮揮手,滿屋的煙氣被送到屋外。
“這一次北伐,我們要比全功與一役。”張小凡說吧,拿出一張戰略圖,說道:“這是參謀部上個月指定的北伐要略和北伐行軍路線。我初步參考了一下,認為除了在兩江步子跨得有點大,其他地方都還不錯。”
“張之洞如今實力在北麵算是清廷之下第一人,又占據了兩江要地,搞得洋務有聲有色,也就比咱們差一點而已。參謀部製作計劃雖然已經很貼近實際,但是因為很多秘密情報沒有接觸到,所以製作計劃略有差池也是在所難免的。”
劉永福說吧,接過張小凡又遞過來的煙,指著行軍路線,說道:“四川、青藏高原我們步子可以再大一些,畢竟這五年的時間,我們已經打下了夯實基礎。”
黃飛鴻抬頭問道:“這樣的話,我們就直接麵對陝軍和晉軍,引來他們聯盟怎麽辦?”
“飛鴻,你的龍旗軍這幾年都是吃幹飯的?連一個小小的晉軍、陝軍都怕?”
“陝軍、晉軍我倒不怕,主要還是怕傷亡過大,畢竟都是漢人。”
劉永福對北伐充滿信心,黃飛鴻也是自信滿滿,很快就下了定論,最終決定,在下周一的政府例會上,由張小凡向議會提交北伐議題。
林子大了之啥鳥都有。
張小凡本以為,整個議會都是自己人,就算有些詫異,但是反對聲還是不會出現的,頂多是細節問題。
沒想到剛一落口,就有三個政府議員提出抗議,拒絕議論北伐。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五十多歲的周合安第一個提出抗議,一首曹植的五言絕句,引來數人共鳴。
周合安是周少筠本家族兄,也算是黃飛鴻的大舅哥,以前做絲綢生意,最近做了議員後,家裏開始連生絲都做了起來。
張小凡沒想到議員中會有這樣的頑固,都什麽時候了,還“煮豆燃豆萁”,牛頭不對馬嘴。
周合安向眾人點頭示意後,滿目神情,注視著眾人,說道:“如今我共和國,剛剛建國五年,正是努力發展的大好時機,一旦北伐,對國民經濟建設影響甚大。這份報告上,說一年內能夠結束混亂局麵,依我看,就是在大吹法螺,浮誇得很,不能因為打贏了幾場仗,就不把天下人放在眼裏……”
直接給自己上綱上線了。如果不是黃飛鴻也是滿臉的驚訝,自己都要認為這是黃飛鴻奪權的征兆了。
不過想一想,自從麒麟軍建成,其他軍團就很少在人前顯露軍威,眼前這些議員都還把自己手下五十萬的戰鬥軍隊當做民兵一樣看待。
這樣一想,張小凡也就不生氣了。
而且玄武軍和鳳旗軍作為特殊兵種,從來沒有在人前顯示過,這些議員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七色軍團實力。
不知者不罪。
有爭論才顯得民主,雖然最後一錘定音,多數服從了少數。
這一次北伐一共三條線路,劉永福領十五萬大軍自東線出發,自福建向兩江張之洞勢力進攻。黃飛鴻則是率領二十萬大軍,自江西向北經兩湖在皖蘇一帶與劉永福會師。
西路張小凡大軍十五萬緊逼四川、青藏,向西北方向擴展,拿下四川、青藏後,有機會第一時間向甘、陝、晉做出進攻態勢,保證中路和東路能夠輕鬆抵達中原地區。
中國曆史上統一戰爭一般都是自北向南,唯一一次自南向北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明朝。
原因曆史學家分析過很多種,不外乎戰鬥力的對比、習俗對比、以及南北戰爭難易程度的對比。
為了一統中原,張小凡也算是花費了不少心思,南船北馬不是一句話就能抵消得了的。裝甲車和坦克第一次被運往戰場,絕對會驚豔世界,飛艇和簡易飛機的出現,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觀察敵情,還有足夠的新式火藥,一定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還沒打仗,這些底牌當然不會顯露出來,張小凡給議員們麵子,為了拉攏和腐化北方各地軍閥勢力,讓這些議員和北方牽扯上生意來往。
但是假作真時真亦假。
這些議員把自己生意做得全國都是,既發了財,也把商路鋪遍全國。現在要打仗,就是要掀掉這些議員的壟斷性質生意,他們能夠同意才怪呢。
議會中,因為人數原因,軍隊一直不占優勢,地方政府代表和商行、工行、地方紳士占據了更多的會議席位。
這些人賺錢都忘記根本了。
軍隊出發的悄無聲息,張小凡還在和議會進行扯皮時,三路大軍已經出現在勢力邊境,電報和電話的出現,縮短了距離。
張小凡一個電話打過去,三路大軍同時打起了北伐第一槍。
戰鬥槍聲響起來,議員們才發現自己被騙了,但是麵對強勢的軍隊,隻能捏著鼻子為軍隊提供後勤保障。這些議員還記得自己站在什麽陣營,如果戰爭打輸了,自己生意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當一切都開始井井有條運轉,張小凡和黃飛鴻、劉永福握手道別,稱作第十二代飛機,向各自戰場飛去。
十五萬大軍並沒有出現在一條線上,而是打出了四隻鐵拳,分別在貴陽、重慶、成都、昌都四個地方布置了大量兵力。貴州地區四分之三都已經被軍政府吞噬掉了,剩餘的北部主要剩下一下地方苗族土司。
為了減少爭鬥,近五千龍組成員分布在苗、壯、蔵、回、維、蒙等各族勢力範圍,對各地土王進行策反。
強壯的共和國是最有力的說服工具,土王們為了自己的富貴,麵對傳說中的天兵天將都不得不低下驕傲的頭顱,宣布歸化新政府。
所以張小凡帶領的十五萬大軍主要任務並不是打仗,而是要快速打通各地道路,五萬北鬥軍有三萬都在自己這裏,就是為了能夠及時指導當地新政府,開通新道路,方便新政府的控製。
道路通了,交流就方便,更方便的是新政府對地方的控製。
一個月時間,就拿下了川貴全境,而與達/賴、班/禪的談判陷入了僵持,對以後的權力劃分,有一些不同要求。
沒關係,求同存異,大家都是華夏一族,沒必要紅臉。
布達拉宮慢慢談著,下麵各地土司都迅速接收了新政府帶來的善意。
因為張小凡一手舉著光明之火,一手掂著屠刀。
信仰雖然發生了衝突,但是生存的含義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繼續快樂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