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第490章 後方不穩
190年夏,此時距離袁紹跟葉晨翻臉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這一個多月裡面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首先,董卓應該在兩個月以前就已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但是因為有葉晨的存在,董卓實力比歷史行強很多,所以到現在仍舊沒有遷都長安。
雖然董卓還沒有遷都長安,但是歷史的慣性不可逆,董卓已經命人修建了眉屋。
接著便是葉晨的船隊經常在黃河之上游弋,不僅讓董卓的人馬疲於奔命,郭嘉還經常命令船隊用弓箭攻擊,襲擊岸上的董卓軍,更有次直接開到孟津,讓董卓以為他要在那配合王匡渡河襲擊,嚇的他立即派遣大軍前去支援。
這一個多月裡面,盟軍修養了半個多月,恢復士氣之後,重新猛攻虎牢關,不過袁紹等人並沒有一直在虎牢關外,而是又回到酸棗。
盟軍猛攻虎牢關之後,董卓就感到非常的吃力,葉晨牽制了他大量的機動兵力,讓他一時間沒辦法抽調出更多的兵馬來對付盟軍。
「李儒,有沒有辦法讓葉晨停止騷擾,如此下去,我一支兵馬就要廢了。」董卓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憤怒了,葉晨的士兵坐的是船,而他們坐的是馬,兩支兵馬在黃河邊來來回回的跑,董卓的軍隊已經吃不消。
李儒心中發苦,他知道葉晨為何這樣做,都是因為他設計了葉晨。
「太師,要葉晨停止騷擾,恐怕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不管什麼代價,至少在遷都長安之前不要讓他跳出來煩我。」董卓大手一揮,不理李儒,讓他自己去想辦法。
李儒出來之後面色發苦,上次惹了葉晨,這次恐怕沒辦法那麼輕易了結。
李儒在煩惱的時候,也有人非常的惱火。
盟軍大營中,袁術的大帳之中。
「廢物,到現在還沒有抓到那幫賊人,這都是第幾次劫了我們的糧草了。」最近南陽的運糧隊伍頻頻遭到劫掠,他們已經損失了大量的糧草。
這伙賊人當然是虎頭帶領的人馬了,他們到了南陽之後,四處出擊,只要發現運糧隊伍,不管是商人世家的,還是盟軍籌集的糧草,他們一律給搶了,運不走的甚至一把火給燒了。
虎頭的動作當然是配合張青在南陽擾亂他們經濟了,如今南陽地區的糧食價格已經漲了兩倍,盟軍要在這裡籌集糧草代價非常大。
「主公,要不我帶人去剿了這伙賊人,這伙賊人只有兩千多人,他們能夠頻頻得手,是因為他們太狡猾了,只要我們有大軍,用糧食將他們誘出來,剿滅應該不難。」袁術大將紀靈拍著胸膛說道,好像沒把虎頭放在眼裡,只要他的大軍一到就可以輕易剿滅。
「好,我給你一萬大軍,必須儘快剿滅這伙賊人。」家裡被搞的一團糟,袁術哪裡坐的住。
其實袁術是沒有深入了解,如今的南陽已經不是他離開時候的南陽,不僅僅是糧食漲價,其他一應物資也都漲價,只是袁術他們只關注糧食價格,而忽略其他方面。
唯一不漲價的可能就是食鹽了,南陽市場上憑空出現大量的食鹽,而且食鹽價格比平常的食鹽低了兩成,最重要的是這些食鹽雪白雪白的,不像其他的食鹽有好多雜質。
這些食鹽當然是葉晨利用其他渠道傾銷的,能快速佔領食鹽市場,其實葉晨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代價就是他以市場價五成的價格大量批發給當地的一些地頭蛇。
價格如此便宜,一轉手就有巨額的利潤,很多人參與進來,於是南陽地區的食鹽暴跌,暴跌之後很多人就開始搶購食鹽。
本來食鹽是當地的幾家大世家壟斷的,但是現在他們一斤食鹽都賣不出去,市場上有那麼多價低質優的食鹽,誰還會買他們的食鹽。
大量的食鹽砸在手裡,賣不出去,這些世家壓力也非常大,平常過慣了奢侈的生活,如今沒有食鹽進項,讓他們非常著急。
著急歸著急,但是沒辦法,誰叫他們家的食鹽不如別人,就算他們降價,也沒有人買,除非價格比遼東的食鹽價格更低,但那樣他們就虧本了。
幾家大的鹽商眼看就要破產,他們是大世家,而袁術也受到這些大世家的資助,這讓袁術在前線很不安。
食鹽大量傾銷還造成另外的後果,就是大量的錢流入到遼東的手中,造成南陽地區銅錢不夠,這樣市場流通就有困難,間接造成稅收減少,當然這是個緩慢的過程,短時間內不會暴露出來,就算暴露出來,古人沒有一般的經濟知識,也不明白為什麼。
糧食漲價還造成很多百姓破產,成了流民,這些百姓本來家裡就沒有多少餘糧,如今糧食漲了兩倍,他們買不起糧食,於是只能遠走他鄉,變成了流民。
成為流民之後,遼東派人在南陽各地招收流民,將他們打包帶走。
此時各諸侯都還沒有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根本沒有人去理會葉晨,讓葉晨非常順利的將一波波人口運回遼東。
難受的不僅僅是袁術,袁紹同樣不好過。
「下一批糧食什麼時候能到,這次為何那麼慢?」袁紹在大營之中焦急的詢問。
「主公,由於連續戰爭,如今糧食已經漲了五成,要籌集糧草沒那麼快。」袁紹的手下哭喪著臉說道。
「那其他地方呢,其他可以從其他地方籌集一部分糧草過來,否則我幾十萬大軍在前線還打什麼打。」以前這些事情袁紹從不過問,只是最近連續幾次沒有按時將糧食運到,有些諸侯已經感到不安,如果繼續下去,人心肯定會散了。
「主公,其他地方也一樣,南陽因為靠近洛陽,如今已經漲了兩倍。」
「什麼?兩倍,該死,怎麼會這樣。」袁紹聽了也是大驚,他沒想到糧食會漲的那麼厲害。
「立刻讓甄家幫忙籌集一批,火速運過來。」袁紹想了想,覺得此時穩定人心最重要,先籌集一批糧食過來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