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傻皇上錯斷鴛鴦案
胡三眨巴眨巴眼睛,一本正經地說:「陛下,還是聖上您英明,您來斷此案吧!」
小皇上聽了高興,也不客氣,搖頭晃腦說道:「朕斷就朕斷,朕斷不了這樣的小案,還能在這兒給你們當皇上?當事人聽宣,朕可要傳旨了。」
王書貴、曹花枝、胡三等一干人等統統匍匐於地,聽皇上發話。
皇上宣道:「王丞相府上女子死於非命,生前曾與丞相吃過豆豆,肚子里又懷著丞相的種,按理應按一品夫人對待,先前死了的王三陪葬,正好也讓他倆到陰曹地府里做個伴兒。即日起停止早朝三天,文武百官等隨朕一起到相父家裡出殯發喪。這種事丞相不便出面,皇弟潘又安是個能人,就令他全權負責處理喪事,取名就叫聖命治喪欽差,胡愛卿和尚書張旦旦、王小五協助操辦,當然就是副欽差了。曹安民與此事無關,繼續做你的九門提督,胡三有功,官階升至二品。欽此!」
滿朝嘩然,文武大臣暗自嗟嘆:大概這是小皇上登上龍座之後親自辦理的第一樁大案要案,也是他第一次辦的如此漂亮、幹練的大要案。
既是皇命治喪,當然要大操大辦。主喪官小太監出手闊綽,大把大把的錢鈔黃米子撒街一般,好酒好肉好宴席整整擺了三日三夜。鑼鼓鎖吶,和尚道人,統統請來做道場。誦經念佛,超度亡人,丞相府上著實熱鬧了好幾天。兩俱柏木棺槨,底厚幫重,四周全是半尺厚的木板,人無法抬,均是套上八匹騾馬拉上山的。墳場是王丞相提前為自己預先好的地點,不須再勞師動眾地挖墳坑了。先給夫人翠花挪塊地方,待丞相百年之後再行合葬不遲。當然,這些全是主喪官小太監和副主喪官胡三等的主意,他們又是奉旨辦事,王丞相自然無話可說。
墓區在京城以東距京城大約四十華里的地方,早在十年前王書貴以防萬一,臨時措手不及,遍防京師一帶有名的陰陽風水先生,花巨資買下這塊風水寶地。當年那位姓郭的八卦高手就曾經預言:此處風水兇險,上可通天,下可入地,有青龍白虎之卦象,亦有衝天血光之災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可信可不信,但也不可不信,勸施主王書貴好自為之。這個去處怕未必是吉祥之地,到時候是否他能用上都說不一定呢!當時王書貴仗著自己是顧命大臣,小皇上混沌不堪,朝野上下他一手遮天,誰敢扯下他幾根鬍鬚?凈往好的方面謀劃了,所以把不利的這一面並未放在心上。今天吃了這一悶虧,方信當年那位郭半仙果非常人,十年前就能預知今日之事。
園林依山而建,座南朝北,風光極佳,佔地二百餘畝,四周磚牆圍欄,園內遍布松柏楊柳,四季花卉。一條大路,皆為青磚鋪就。道路兩側,豎有不少石人石馬,或怒或喜,或賓士靜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順路走去,到緩坡近前,築有一百零八個台階,拾階而上,高台上面平整如水,這裡便是正墓區。王丞相自己百年之後的休養場所,自打他入相之後就已經開始著手修建,至今十個年頭過去,墓室尚未收尾竣工。修墓工匠亦是王老丞相從他江南老家請來的專家,他怕本地人靠不住,暗地裡使壞,挖坑掘墓,盜財取寶,到時騷擾他以後的冥界安寧。他王書貴官再大,只是相國,不比皇上,一旦駕崩,連同墓工一塊兒埋了,誰知道那些暗道機關?
翠花依皇上聖命,按夫人規格,小太監等自然不敢違旨,便她的棺木置於正墓之右。丞相的正室夫人尚在,左邊的位置是人家的,不能強佔。此處地方不容許先來後到,除非皇上有旨,其餘則一律按舊制執行。
墓碑高約丈余,寬三尺,做工精良,規模恢弘,乃是漢白玉大理石雕刻而成,上書「欽命一品誥命夫人x氏翠花之墓,另有殉葬書僮一名王三。天龍朝首輔宰相王書貴叩立,某年某月某日」。寫得不倫不類,倒也像模像樣。王書貴陪百官磕頭行禮,祭拜完畢,大家騎馬坐轎,迤邐下山。
王書貴日日叫苦連天,自然是一不能抗旨,二無法阻止,任由小太監和胡三他們胡亂折騰去。
喪事辦畢,王書貴令管帳先生報上數目,共約花去了大約十萬多兩銀子,幾乎是他家產的一多半。王書貴又疼錢又丟人,心下懊悔,當初若是把翠花許了那個傻王三,哪有這今天許多啰唆事?都是時運不濟,碰上胡三那個王八蛋,攛掇傻子小皇上,讓他吃了這麼大一個啞巴虧。王三早死晚死半個時辰都好,誰能想到他正趕上九門提督誇官遊街?
有道是有仇不報非君子,這一口氣不出非把人憋死不可。他一個當朝相國大人,竟被幾個毛頭小子捉弄了一回,想想都令人好笑。古人說得好,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直接把那個小太監掀翻在地固然最好,但這個難度太大。小太監如今已成正果,把他搞下馬已非易事了。目前能做到的就是搞他的人,搞死一個算一個。
有消息說,小太監經常竄入提督府,和那個新任提督叫曹安民的打得一團火熱。有時天晚了,兩人就一張床上歇了。這倒是個希罕事,難道小太監走火入魔,喜男色不好女色?女兒在宮中也打探到小太監已經很久不和宮中的女人們多有來往了。
上次小皇上為曹安民賞賜那十位**的時候,女兒就悄悄安插了兩個心腹宮女進去。奈何這兩位工作效率太差,遲遲未有確切信息送出。眼下曹安民是男是女先不必說,關鍵是要查明他和小太監是什麼關係?如果曹安民果真和小太監有一層關係,勢必又是一個心頭之患。
王丞相機關算盡,總也想不出對付小太監的良策。突然他想起劉皇叔三顧茅盧的故事,頓時茅塞頓開,他何不也請來一位世外高人,專門幫他懲治小太監?
事不宜遲,想好就辦,王書貴放出人去,四處打聽,明查暗防,不管路途遠近,凡是高人雅士,出家的和尚也罷,得道的高僧更好,甚或是市井小民,潑皮無賴,有才無德都行,只要有計幫他除卻太監亂宮之患,他寧願同此人焚香磕頭,結為八拜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