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初入漢口城

  傳統的漢口,指的是長江漢水以北地區,大致的地理位置,涵蓋現代的江漢、礄口、江岸三區。


  漢口因麵臨兩江,成為水運的黃金地段,各地商賈沿著長江、漢水乘船順流而來,將貨物販運於漢口中轉,江河沿岸逐漸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


  明末清初,漢口市鎮興起,成為天下四大名鎮之一,素有“北京師,南佛山,東姑蘇,西漢口”的說法。


  到了民國時期,漢口更是高度繁榮,號稱東方芝加哥,與武昌、漢陽合稱武漢三鎮,綜合實力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魏大勇自幼上山入寺,最遠也就到過山下的小鎮。


  通過一些去過登封城的師兄的相關描述,在魏大勇眼裏,登封就已經是了不得的繁華所在。


  前幾天到了商都鄭縣(鄭州)後,他才知道,跟鄭縣一比,登封隻能說算個球。


  本以為鄭縣就是天下第一繁華熱鬧的去處,沒想到眼下來在這漢口,魏大勇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從大智門火車站出來,沿著江漢路往南走,左手邊就是原來西方列強的租界,在長江沿岸一字鋪開。


  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租界的高處眺望長江對岸,可以清晰地看見武昌城的城牆。


  這些昔日的租界,依次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和比利時租界。


  前些年這些租界陸續被國府收回,命名為第一到第三特別區。


  最後的日租界也在去年,也就是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後,日僑全部撤離,租界也名正言順地收歸漢口市府管轄,重新命名為第四特別區。


  為了突出抗日色彩,第四特別區的13條道路全部更名,例如山崎街改為盧溝橋路,成忠街改為台兒莊路,平和街改為九一八街,諸如此類。


  雖然租界均已取消,但該地多年以來的繁榮氣象,卻得以保留了下來。


  就連美英法等國的領事館,也依舊設在這一片區域。


  江漢路兩邊,沿途大量的工廠、商鋪和行人,讓魏大勇和真遠二人大開眼界。


  相形之下,圓同師傅見多識廣,就不會像鄉巴佬進城一樣東張西望。


  梅雪似乎對此也見怪不怪,神色自若。


  在離火車站不遠處,一座奶黃色外牆,白色飛簷的建築,吸引了魏大勇的目光。


  這座建築有三層樓高,屋頂結構采用覆鬥形鐵皮瓦屋麵,坡度很大,瓦麵上貼著黑色的瀝青油氈,外牆麵上的圓形老虎窗和立麵上的壁柱,很有西洋風情和特色。


  梅雪微笑著介紹說:“那是洋鬼子開辦的德明飯店,名氣很大,它的名稱是由英語Terminus直譯過來的,意思是:終點。”


  真遠嘬著牙花子:“好端端一座氣派非凡的飯店,怎地起這麽一個喪氣的名字?”


  梅雪解釋道:“因為大智門火車站是京漢鐵路的終點,所以就起了這名字。”


  魏大勇奇道:“你也沒來過漢口吧?怎麽對此了若指掌?”


  梅雪掩嘴一笑:“這有什麽奇怪的,我從書上看來的。”


  到了德明飯店近前,梅雪站定身形,說道:“你們買糧,必是去找糧商,我就不跟著去了。咱們就此別過,感謝諸位大師傅小師傅一路上多加幫襯扶持,否則小女子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說著,她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樣。


  圓同師傅趕忙“阿彌陀佛”一聲,說道:“這大街之上,切莫啼哭,不然引來路人圍觀,那就不好看了。”


  他一邊說著話,一邊從懷裏掏出一方白帕,打開來,裏麵是幾塊大洋,還有一些零錢。


  就見圓同師傅拈起兩枚銀元,遞到梅雪手裏:“你一個姑娘家,獨自在外,行李又丟失不見,怪可憐見的。雖說到了學校不至於餓著,不過聽方副營長的口氣,你這學校說不定這段時間還得停課。這兩塊錢你拿著,以備不時之需。”


  梅雪作勢正欲推辭,圓同師傅把錢硬塞到她手裏:“我們出家人,身上也沒閑錢,你別嫌少就行。”


  這話也沒錯。


  他的兜裏雖然揣著30萬元巨款,不過那是善款,不得挪用分毫。


  梅雪見圓同師傅態度堅決,也就沒再拒絕,道謝過後收起錢來。


  雙方互道珍重,梅雪轉身往循禮門方向而去。


  魏大勇等人因為要買糧,從鄭縣出發之前,就已經向業內人士打聽清楚,漢口幾大糧商的商號所在,以及他們各個人的口碑。


  內中,最受讚譽的便是漢口的大糧商吳天華,據說此人是青幫中的一個大佬,在上海灘呆過一段時日,跟杜月笙過從甚密,是個急公好義的豪商。


  是以,他們胸有成竹,向路人打聽了太古碼頭的方向,徑直趕赴過去。


  不一時,三人來到太古碼頭。


  吳天華的吳記糧行,庫房就設在這個碼頭最顯眼的入口處,這裏毗鄰長江航道,各地的糧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過船運送抵倉庫。


  魏大勇放眼望去,就見一長溜氣派非凡挑高5米的大型庫房,足有三十幾間之多,放下數百萬斤米麵都不在話下。


  這一排庫房,建在石頭壘起的平台上,距離地麵大約三尺多高,一來可以防潮,二來方便車輛運裝貨物。


  平台每隔一小段距離,就設有一處青石板台階,方便人員上下。


  此刻,每間庫房前都有穿著青布衣衫的夥計在來回忙碌,不停地吆喝著,苦力們全都脖子上搭著條汗巾,額頭上淌著汗珠子,賣力地裝車卸車。


  在庫房的正當間,有一個明顯不同的門頭,上麵掛著一塊牌匾,寫著“吳記糧行”四個鎏金大字,想必是賬房所在。


  魏大勇三人拾階而上,就見門內迎出一個麵相老成的夥計,看樣子應該是糧行裏地位較高的大夥計,目光飛快地掃視眾人一眼,臉上堆著笑說道:“三位大師傅請留步!咱東家有規矩,不布施僧道,諸位請回吧!”


  魏大勇一聽就來氣了:“你這人怎麽說話的?”


  他的本意是質問對方不問青紅皂白,怎麽一開口就認定人家是來化緣呢?


  但顯然大夥計誤會了魏大勇的意思,他提高嗓門重複了一遍:“我說本商號不布施僧道,莫非你聽不見嗎?”


  還沒等魏大勇有所反應,門內已經傳出一個渾厚的聲音:“老周,外麵發生了什麽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