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5章 136,盜賊
理所當然的是付宜興先到現場,付宜興聽了報案,大吃一驚,心裡想在自己的治下出這麼大的搶案,搞不好自己頭上的烏紗帽子就戴不成了。
舊時官場有個經驗,自己的治下出了惡性事件,儘可能隱瞞不報,就是天災誇大了及時報,人禍縮小了拖延報,反正往上報告的東西都是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只不過誇張的方向不一樣而已。
剛強與散淡有一個當警察的朋友,而且是警長,而且是年年先進。他的單位也年年是先進。剛強與散淡問題是不是工作特別出色,還是手下有精兵強將。他說:「你也是看到了我的這支隊伍,稀鬆的很。我只是採取了正確的方法而已。你看有些人,一年上頭,忙得流星不落地的,最後還是吃批評,為什麼?沒有經驗。像我們被考核,轄區內治安刑事案件發案率有多高,破案率有多高,特別是破案率那可是硬指標。發案率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不可能捉住每個人的雙手,不讓他去幹壞事吧。我們就來個案子不破就不立案,這樣破案率就上去了。」
「那有些大案呢?你都破的了?」剛強與散淡很憨厚地問,畢竟隔行如隔山。
「大案要案就不是我們的事情了,你們沒有看電影電視里經常有什麼重案組,轄區內就是發生了這樣的大案,我們最多也就是協查,對我們的考評影響不大。」
所以說天朝的吏治腐敗不僅僅是貪污腐化,欺上瞞下,尸位素餐,貪天功為己有,甚至殺良冒功等等都在此列。
咱們天朝人聰明,一般不認死理。行為準則就是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結合。可是最後就只見靈活性了。
付宜興到了現場,也就是到了現場。天朝早些時候的地方父母官,特別是七品芝麻官知縣,也真難為他們了,他們不僅要管理一個縣的百姓,還要肩負後來的公安局長,甚至就是刑警隊長,因為出了刑事案件,你要破案。案破了你要審案,提起公訴,而且是國家公訴的是縣長,然後審理宣判,就又是法院院長了。
這還不算,徵集徭役,你又是城建局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還是交通,水利等局長。科舉考試是主考官,雖然朝廷設有教諭等,但科舉考試還是先從知縣這裡考起,就又成了教育局長,考試院長。
知縣在這些工作中,最頭痛的還是兼任的刑警隊長。一般情況下,受害人家屬會找你催要兇手。社會輿論也會給你壓力。
可是刑事犯罪有暴力成分,更多的是高智力,你是和壞人在比拼智力。
雎縣有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小偷有宰相之計。
說的是一家被盜。被盜的人家發現了盜賊,把盜賊堵在了屋裡,就向官府報案,請求支援,並捉拿盜賊。可是知縣來了,搜遍了屋子,被堵在屋裡的盜賊不見蹤影,大家又說這房子四周沒有人家,單家獨院,發現盜賊示警后,左鄰右舍大家齊心協力把屋子圍住了,除非他會仙術遁去。
這時正好宰相在雎縣,當然,編故事的沒有考慮可能性之類,有時候就是想當然。就如同有個說書人說書時學皇上口氣對要出征的大將軍說,你好點打仗,打了勝仗得勝回朝時,我讓皇后給你烙餅吃。宰相正好在雎縣,見知縣去了半天,竟然抓不住一個盜賊,就親往現場,巡視一圈后,就在一個裝滿水的大水缸旁站定,,然後把水缸里似乎是漂浮的一根水草的一頭用手捏住,只一會兒就聽見嘩啦一聲。從水缸里站起一個濕淋淋的人,這人就是盜賊!
所以雎縣人說盜賊聰明,可以和老百姓心目中最具智慧的宰相相媲美。
後來胡傳魁被鬼子追到阿慶嫂開的茶館,阿慶嫂就是將胡傳魁藏在水缸里躲過一劫的。
付宜興到了現場,一點頭緒都沒有,從呂補心那裡獲知一生積蓄被洗劫一空。付宜興問呂補心有沒有仇家,有沒有其他嫌疑人的線索。呂補心也是從知縣這樣的小官干起,慢慢爬到國家財政部的副部長的位置,應該是對基層破案有所了解的。
現在不知是年老了,還是長久沒有做過這些基層的活了,還是急火攻心了,也是滿頭霧水,一臉茫然。
付宜興就想起一個人來。